最近开始定植了,去年就有很多朋友反应我家的苗子都定植一个月了,还是不长,苗子矮矮的,咋回事啊?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第一点:病害 病害是主要因素,有些苗子刚定植下去没几天就会出现叶子发黄、萎蔫、死亡等现象。这种苗子拔掉看看根系,根茎结合点处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已经变色了,剩下百分之十的可能是因为缓苗没完成,新根还还没长好,植株吸收不了养分,出现黄叶缺素的现象。 解决方案: 针对萎蔫、叶片干枯、死亡的植株要尽快拔除,注意一定要人工拔除,将草莓苗子的根系也拔出来。不要用锄头、铁锹等铲除。铲除时草莓根系会残留在土壤中,很容易传播病菌,导致其他苗子感病。 病苗拔除后,要及时用药剂灌一遍病穴,或在病穴周围撒点生石灰杀菌消毒。需要提醒一点,拔除病苗的苗穴不能立即补苗子。因为此时土壤中还残留有病菌,立即补苗后会导致新补的苗子感病死亡。 其他没感病的苗子也要进行预防,可用精甲·咯菌腈+恶霉灵或用阿米西达+中生菌素灌根,连续灌3次,一般5-7天一次,几种药剂需轮换使用,不可多次重复使用同种药剂。 针对叶片发黄的草莓苗子,可冲施一次生根剂或EM菌剂,促发新根,叶面补充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第二点: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过度使用也是草莓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的重要因素。育苗期间,为了保证苗子不旺长、花芽分化好,会使用三唑类药剂进行控旺。有时候,控旺过度,药剂使用浓度过大抑制作用强,即使已经定植了,苗子都缓苗完成了,压苗药剂的作用依然在。症状轻的可能苗子生长缓慢,严重的心叶发不出来,后期抽出来的花枝很短。这种植株拔起来之后查看根系,无病变。 解决方案: 针对该情况可以用碧护、芸苔素内酯进行叶面喷施,且注意补充叶面肥。需要注意,用碧护就不要用芸苔素内酯了,这两种药剂使用其中一种即可,药剂用量需严格按照药剂包装说明上的剂量使用。保持土壤湿润,叶面肥可用氨基酸类、腐殖酸类。 第三点:土壤不健康 很多时候种植者会忽略土壤的问题,其实土壤才是大问题。草莓为什么不扎新根?苗子为什么长势不好?土壤盐碱、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黏重、土壤肥力地、土壤保水保肥效果差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土壤不健康的原因。而不健康的土壤会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不仅影响草莓养分的吸收,还会影响根系的生长。 解决方案: 改良土壤,过酸、过碱的土壤pH值要调到适宜的范围内;含盐量大的土壤可以水旱轮作洗盐;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定期施用生物菌剂调节土壤。 开花现蕾期要补充钙肥和硼肥,尤其是硼肥,一定要在开花前补充,避免花而不实;碱土会影响钙、铁等的吸收,因此要定期补充,一般7-10天喷施一次叶面肥。 最好做一下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注意不要过度施肥,不保水保肥的地块可少施勤施,不要一次给大水大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