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7种家庭养出的孩子,难成大器!再忙也要花2分钟看看!受益终生

 我是圭水 2019-08-06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才会求助于家长。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放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适用。
也可以理解为——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样。要想孩子有出息,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
下面,我列举的这7中家庭,对孩子伤害最深,也是让他们变得不幸的根源!
1、妈妈过于强势的家庭
邻居李姐是个女强人,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的存在。李姐有个正上初中的女儿,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的存在,成绩好,才艺棒,待人礼貌。
但李姐的脾气不是很好,经常对老公颐指气使,冷眼相待。即便是对于每次高兴的拿着成绩单的女儿,也只有一句:“不要骄傲,下次努力考到年级第XX……”
不知道是李姐逼得太紧,还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从初一下册开始,女儿就像是一根被绷断了的弦,不仅成绩直线下滑,人也变得特别叛逆,经常和妈妈唱反调。
随着矛盾的不断加深,女儿和李姐之间除了吵架,甚至没有了别的交流。直至女儿离家出走3天,被找回的时候,这个强势的女人,佝偻腰,抱着女儿哭了半宿。
其实,作为一个女人,我们在外可以强势的武装自己,但在作为避风港的家里,我们既是妻子,也是母亲,也展现那份与生俱来的柔软,夫妻恩爱,母慈子孝。
2、爸爸不管事的家庭
古往今来,“男主外,女主内”是很多家庭的重心思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男人只要负责赚钱养家就行,带孩子就完全是女人的事了。
但事实上,教育孩子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父亲不是作为一个“提款机”的存在,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亲必须搭把手。
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缺一不可。妈妈心思细腻,主要教会孩子爱和情感,爸爸则是要给孩子安全感,教会孩子责任和担当。
之前一家育儿杂志,做过一个调查,其结果显示——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缺乏父爱,就会患上“父爱缺乏症”,变得焦躁易怒,甚至抑郁。
3、格局“穷”的家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孩子的价值观,从小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的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说:要多带孩子见见世面。但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没钱!
确实,现在赚钱不易,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不小,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但带孩子见世面,并不是说要去多远的地方,重要的是在这个图中开阔孩子的眼界和心胸。
即便是在物质贫乏的条件下,也要教会孩子精神上的坚强和独立。
4、争吵不断的家庭
一个家庭,父母情感不和,伤害最深的永远都是无辜的孩子。
经常吵架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百害无一利。不仅非常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构建,而且容易养成遇事懦弱的性格。
5、离不开手机的家庭
手机的出现,确实使我们的生活便捷了许多。但我们绝不该让它成为我们和孩子的之间的阻隔,相信这些场景大家都常见:
孩子写作业,你在一旁玩手机;孩子看书,你在一旁玩手机;当孩子试图和你搭话时,你依然在一旁玩着手机,敷衍的应付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假意”的帮忙,而是真真实实的陪伴。哪怕是你放下手机,静下心在孩子身边待上20分钟,也比你拿着手机陪在旁边几小时管用。
而且,孩子的成长真的是转瞬就过去的事。
6、透明父母的家庭
隔代抚养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家庭为了生计,都会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自己出门赚钱。
而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维系,也仅仅靠着一句“钱我给你打到卡上了啊,要好好学习”艰难的维系着。纵然爷爷奶奶再疼爱孙子,可他们更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
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非常的叛逆,不服管教;一种是非常的内向,没有安全感!
所以,不管生活再难,还是咬咬牙,孩子自己带吧!
7、爱打骂孩子的家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明辨是非。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明白什么叫规则;为什么要替别人考虑;他只会随着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情。
但大多数的家长,在搞不定孩子的时候,分分钟变身成恶魔,轻则大吼咆哮,重则一顿暴揍。
其实,父母以打骂孩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孩子撒泼耍赖是一个道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