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沉默的杀手 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代偿功能,肾病开始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当肾脏功能的破坏大于50%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皮肤发暗和头发焦枯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易误诊、漏诊,患者出现胃口不好的看消化科,贫血的去血液科,头痛去神经科,视力下降去眼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问题。等到肾科就诊时,很多患者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其实,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常有一些信号,只是患者没有在意而已,或者说在意但没有重视。 肾脏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呢? 1.水肿 常出现于眼睑、下肢、足踝及背臀部。 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及会阴(阴囊、阴唇)水肿,水肿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动。 水肿发生时多伴有尿少及体重增加。要识别有无水肿,宜每日起床排空大、小便之后,空腹测体重,观察逐日的变化。 水肿不一定是有肾脏病,没有水肿也不能说没有肾病。 引起水肿的肾脏外疾病:心脏病、肝硬化、重度营养不良、长期服用甘草片、避孕药、特发性水肿、内分泌失调等。 2.高血压 对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患者,若血压升高,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肾病。 应鉴别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 3.少尿或无尿 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 少于400ml称少尿,少于100ml称无尿。 4.多尿及夜尿 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年轻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表现。 5. 尿频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多见于尿路感染。 6.血尿 (1)肉眼血尿:多见于结石、肿瘤等疾病。 (2)镜下血尿:多数为肾小球疾病引起。 可通过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鉴别。 假性血尿: 摄入含大量色素的食物或药物(如利福平等)等可引起红色尿; 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初生新生儿尿内的尿酸盐可使尿布呈红色; 血便或月经血污染。 7.泡沫尿 伴有水肿、高血压、血尿的蛋白尿多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后者常存在各种继发性疾病的特殊表现。如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水肿或高脂血症,则为肾病综合征。 伴有高血压或其他器官动脉硬化表现的蛋白尿,多为肾小动脉硬化性肾病。 伴有尿路刺激症状、脓尿、菌尿的蛋白尿,多为尿路感染。 应用过期的四环素、氨基甙类抗生素、止痛剂(长期)后产生的蛋白尿,多为药物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炎。 8. 腰痛 肾绞痛: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 腰痛伴发烧,肾区有叩痛,尿检中白细胞增多,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肾小球疾病时多数只有腰部隐痛或仅感腰酸。 9.其他 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检查。 腰痛是肾脏病的表现吗? ⊙两种情况的腰痛肯定与肾脏相关 1)间断的、剧烈的腰痛(“肾绞痛”) —— 泌尿系结石,泌尿外科就诊 2)伴有发烧、排尿不舒服 —— 急性肾盂肾炎,不属于“慢性肾脏病” ⊙腰部隐隐不适、酸痛、钝痛 —— 可能原因多,比如腰部肌肉筋膜、腰椎间盘等。不一定首先选择肾脏科看病。 据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高,其中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甚至已高达10.8%,意味着,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脏病患者,“但特别可惜的是,在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不少患者直至出现肾衰竭、尿毒症后才前往医院就诊,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项研究指出,在中国,1/4的肾病患者首次在肾内科就诊时已经是尿毒症,实际上发病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能早期得到诊断,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避免尿毒症的发生。如果有肾脏方面的疾病应该及时治疗,切不可不重视,要积极治疗,很多尿毒症都是由肾脏的其他疾病转化的。尤其对于老年的肾病患者,肾脏已经老化,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差,更应该注意平时的保健。尿路系统的感染,有时候会逆行感染,影响到肾脏,引起肾脏的损伤,所以如果有了这方面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约1/4的肾病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已经是尿毒症,67%的肾友血肌酐大于177umol/L。 肾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人体排毒的,它就类似于身体的“净水器”,而其实肾脏也是需要排毒的,我们用过滤水器的就会知道,时间长了上面全是脏东西。所以称肾脏是身体的“劳模” 。 坚持每年体检。 正常饮食,拒绝抽烟,酗酒。 正常作息,不熬夜。 关爱健康,呵护肾脏,及早诊断,积极预防,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肾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