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短期底部 一是个股日k线图上常会出现下影线,或锤子线等带有触底反弹意义的k线。 二是股价回落到5日、10日、20日均线时,常获得支撑,或快速上穿5日10日等均线。 三是股价回落幅度往往很小,回落时间一般以天来计算。 四是由于时间太短,成交量可能放大或可能不放大,但基本上不会改变股价上升的趋势。 五是市场人气比较旺盛,热点持续不断,人们仍然积极看多。 二、 中期底部 一是个股往往经过半个月至两个月的周期,形成了头肩底、w底、VG型底、圆弧底等形态。 二是股价往往运行在45日均线之上,即使出现回调,也往往不会有效跌破90日均线。 三是股价回调的幅度往往会比较深,但通常不超过前面上涨幅度的50%。 四是股价回调的时间往往不会太差,通常不超过两个月。 五是个股往往呈现出上涨有量,而回调无量的现象,说明市场抛压较轻,主力没有出局。 三、 长期底部 一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出现亏损,并且亏损幅度在5%以上,甚至出现股民跳楼的现象,即使是主力机构也未能幸免。 二是当股指走势形成顶部后,一旦趋势反转的迹象出现,即使股指连续下跌20%,也往往不会出现反弹行情;同时,在跌势途中出现连续数日的巨幅阴线,促使股指快速下探。 三是在市场需要释放空头卖压时,由于无人愿意进场承接,于是往往出现大面积的跌停现象,有时跌停的个股会达到沪深两市股票总数的70%以上。 四是当绝大多数股票都已经深幅下跌后,前期一些较为抗跌的强势股也开始出现补跌行情,无论是大盘蓝筹股、绩优股,还是基金重仓股,纷纷开始破位下行。 四、 下跌中继与底部的区别 (一)、通过平台走势前下跌过程中的特征识别,如果在平台之前的下跌过程中有明显的刻意打压迹象,这时形成的平台大多属于阶段性底部。 (二)、通过平台走势后突破过程中的特征识别: 1、增量资金的介入程度。如果平台走势后的突破过程中,增量资金积极介入,成交量处于有效放大的,那么,比较容易形成阶段性底部。如果平台突破,成交量不但不放大,反而持续减少,显示增量资金入市不积极,则比较容易形成下跌中继平台。 2、技术形态与指标状况。平台走势后的突破过程中,如果各项技术指标严重超卖,包括日线、周线,甚至月线在内的技术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同步底背离特征,而且形成底部构成比较坚实,则容易形成阶段性底部,如果指标没有严重超卖,或没有同步形成底背离特征,以及底形态的构筑没有经过反复历史外,一般会形成下跌中继。 3、领头羊的种类与表现。平台突破后,市场涌现出的领头羊,如果是具有一定市场号召力和资金凝聚力,并且能有效地方市场的人气,具有向纵深发展潜力和便于大规模主力资金进出的热点个股,则往往能成功构筑阶段性底部。相反,领头羊是没有号召力、凝聚力,不能激发市场人气,不便于大资金进出的小盘股、超跌股,则往往会形成下跌中继走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