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作品鉴赏与听辨丨​肖邦《降E大调回旋曲》 Op.16

 周原樵翁 2019-08-06
肖邦《降E大调回旋曲》Op.16 

    创作于1832-1833年的《降E大调回旋曲》(Rondo in E flat Major,Op.16)是肖邦回到辉煌风格的一个例子。作品引子以c小调开始,4/4拍,行板,随后转入降E大调,2/4拍,活泼的快板的回旋曲部分。这是肖邦为学生写的作为练习用的乐曲,呈献给哈特曼小姐,其中要求在手指繁忙运动的情况下,有着华丽的演奏效果,这灿烂辉煌的风格与他的《华丽的波兰舞曲》Op.22 相近,但在形象的鲜明性上却大为逊色。

△《降E大调回旋曲》(Rondo in E flat Major Op.16)

    托马舍夫斯基引用了一些肖邦学家的话,认为肖邦这个创作阶段的作品是“流畅的、轻松的、空洞的、沙龙性质的。”还有人认为这首回旋曲“虽然外表优美,但是因为其主题不太吸引人,炫技空洞,没有一丝更深体验的影子,所以是肖邦最没有趣味性的一首回旋曲”,“有一些戏剧性的东西,充满火一般的热情,但装饰过多,其中却找不到肖邦诗意的痕迹”。

    肖邦于1832年创作的这首《降E大调回旋曲》Op.16,也是肖邦回旋曲集里的唯一一首在巴黎时期的作品。全曲充分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祖国波兰的无限怀念及对异族入侵的强烈愤慨,深刻体现了肖邦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这首回旋曲也集中反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以《降E大调回旋曲》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演奏体验,试图从此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手法、风格特征等方面,分析该作品中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体现,探求其作品的精神实质,剖析该作品的音乐内涵,从而更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钢琴家盛原

尽管巴赫创作他的绝大部分键盘作品的时候早期钢琴还没有在德国出现,他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作品,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是用羽管键琴或击弦古钢琴演奏的。然而有趣的是,在巴赫去世后的二三十年里,由于钢琴已经把羽管键琴几乎完全取代,巴赫的键盘作品从此便只在钢琴上演奏了,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是否是要奏出羽管键琴的声音,才算地道的演绎呢?

钢琴家休伊特

巴赫喜欢推陈出新,将作品循环演绎。常常将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为键盘协奏曲,再将同一创作融入到康塔塔中。所以比起演绎的形式,巴赫更看重音乐本身。罗斯林·图蕾克(20世纪著名的巴赫演奏家之一) 说过:如果在钢琴上演奏时无法体现巴赫音乐的风格,理应归责于演奏者,而非乐器本身。与使用羽管键琴相比,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作品的难度更大,因为你需要对音色和触键作出更多的思考,而演奏的可能性是无穷的。在羽管键琴上,很难赋予两个声部音色上的区别,它的发声是始终如一的;在钢琴上则不难做到。我认为 (钢琴上的)复调演绎能使乐曲听起来更好理解,给听者带来更好得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