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9年前的今天道光皇帝去世,处在历史转折点却无力回天

 数字人生6688 2019-08-06
中国历史 人物简介: 嘉靖皇帝 2019-02-26 11:06

1850年2月25日,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在圆明园慎德堂驾崩。生逢鸦片战争这个中国历史分水岭的道光皇帝,人生注定是要增添一些悲剧色彩的。有人说,一个本想有所作为,励精图治,起衰振弊的皇帝,却卫道乏术,回天无力,终于使大清王朝带着沉重的封建枷锁,被大英帝国强行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扭曲轨道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光是一个悲剧人物。道光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是大清王朝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道光皇帝画像

生于1782年的道光帝,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和历史之最:做皇子的时间最长,做皇太子的时间最久,在宫中生活和读书的时间最长,是清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皇后嫡子身份登上宝座的人,是清代皇帝之中立皇后最多的一位,是第一个同西方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皇帝……

癸酉之变,皇帝的枪法不错

旻宁之所以在宫中读了这么多年书,做了这么多年皇子,是因为被他的祖父乾隆帝给耽误了。乾隆帝太长寿,以致嘉庆苦等了36年才登上大宝,旻宁则跟着在宫中苦等,6岁启蒙,读了32年的书,39岁才接上班。当上皇帝的旻宁,早就磨光了锐气,成了一名“中年油腻男”。17岁就被指定为接班人的旻宁,继位时仍多少有些疑点。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据说被一道闪电击中后,嘉庆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由于死得突然,仓促之间,诸位臣工没有找到皇帝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匣子,虽然旻宁为皇太子早就不是秘密,但毕竟没有白纸黑字证明,且热河相去京师甚远,诸事不便。这时,众人拥戴旻宁即位,军机大臣托津和戴均元却犹豫不决。还好,最终人们在嘉庆帝随侍的一名太监身上,找到了嘉庆四年立下的字条,“立皇二子旻宁为太子”,众人长吁一口气。

对于新皇帝,之前只知道他在宫中埋头读书三十多载,看不出有什么真本事。最值得夸赞的,是枪法不错。嘉庆十八年九月,几个天理教徒突发奇想,何不趁着皇帝到热河避暑的当口,攻下紫禁城,一举推翻大清朝?在几个太监的配合下,他们还真的打进了紫禁城,冲到了皇帝的养心殿。面对这一“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身处“安乐窝”的皇子皇孙、格格后妃们无不抱头鼠窜、哭喊尖叫,宫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正在上书房读书的旻宁,听到动静,迅速取出鸟枪出门拒敌。恰好几名天理教徒正从外廊房檐爬上高墙,试图进入养心殿,旻宁举枪射击,击毙两名教徒。还好,随后赶到的健锐营、火器营控制住了局面,旻宁一面派人星夜飞报父皇宫中事变,他已控制局面,一面下令关闭紫禁城各门,亲率侍卫四处缉凶。嘉庆得报后,喜出望外,封旻宁为“智亲王”,旻宁使用的鸟枪也被封为“威烈”枪。这次事变,巩固了旻宁皇太子的地位。

故宫隆宗门牌匾“宗”字左边,仍可见当年天理教徒射入的箭头

年近不惑登上大宝的旻宁,并没有像外界所传闻的那样读书读傻了,做皇帝、玩权术还是很在行的。即位不到十天,就以拟定先皇“遗诏”时,将乾隆皇帝出生地弄错为由,让拥戴表现犹豫的托津和戴均元付出了代价。取而代之的,是提倡多磕头少说话的曹振镛、穆彰阿之辈,被后世评价为“小忠小信”之臣当道。

节俭成癖,皇帝的补丁裤子

跟他们的主子一样,这帮“诺诺”份子,人不是太坏,也不大整人,但庸庸碌碌,不想干事,也干不了事。朝野上下,斤斤计较的唯有公文是否整齐、文字是否娟秀。重形式,轻内容,似乎是每个末世王朝的通病。据说,曹振镛给皇帝报告,盛世并无大事,臣工们喜欢危言耸听,所以主子您看奏折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只要挑出他们一点文法上的小错,大加驳斥,他们就知道您的厉害了,圣主都是这样明察秋毫的!于是,在这种年代为官,练不出一手好字,是不可能升官的。

道光帝的书法

越是平庸的皇帝,越是到了末世,越注重细枝末节,可怜的道光帝,兢兢业业三十载,无一日不以好皇帝的标准要求自己,却在这细枝末节中虚耗了自己。他晚年自我评价说:“自御极至今,凡批览亲奏,引对臣工,旰衣宵食,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

贵为天子,道光脑子里是根深蒂固的小农思维,用它来打理这个拥有三亿五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显然“宰牛用的是杀鸡刀”。随着人口爆炸,生产力并未提高,费时费力平定张格尔叛乱,鸦片输入,白银外流,清朝的经济濒临崩溃,贫困不只局限于民间,也在旗人和皇宫中反映出来。面对困局,道光试图通过节衣缩食来度过危机,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衣食住行,无不节俭。皇帝去天坛祭天,舍不得坐轿;裤子穿了十几年,磨破了,打个补丁,继续上朝,结果朝臣无不以此为“时尚”,新裤子也要打个补丁,以致京城补丁的价格比裤子还高。就这样,朝廷上下,都跟着皇帝“秀”穷。节俭这件事,牵扯了道光皇帝很大的精力,像对娟秀字体的苛求一样,节俭成了王朝的另一场声势浩大的形式主义。

道光一生不遗余力地整饬吏治、疏通漕运、改革盐政,都成了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即便当初气壮如牛的禁烟运动,也因为洋人的枪炮一开,马上罢免了林则徐,妥协投降。翻开《清宣宗实录》会发现,史官大费笔墨谈道光帝的勤俭和孝顺,对其统治时期最大的事件——中英鸦片战争,几乎只字未提。

面对乾隆留下的烂摊子,嘉庆曾试图改革,但碰壁后,他得出了结论:“亡国之君皆由于不肯守成也。”面对嘉庆留下的更大的烂摊子,道光也做起了“守成天子”,力求平稳、中规中矩,所以才有了后世的评价——嘉道中衰。当然,以年轻人的激情敢闯敢干、豁得出去来要求,也是难为了中年即位的道光,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想继续守成下去,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答应,道光迎来的是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不得不面对。

鸦片战争,皇帝的四次抉择

第一次抉择:坚决禁烟,恨不能断绝与西方的一切贸易往来。对于日益严峻的鸦片问题,道光帝甫一上台,就意识到了,并于次年下达禁烟令。此后十多年,谁主张“弛禁”,谁就是找倒霉,就会被罢斥。1839年6月3日,倍受信任的林则徐发起虎门销烟,将道光皇帝的禁烟运动推向高潮,道光批示:“大快人心!”

鸦片战争绘画

第二次抉择:虎门销烟,一下捅了英国人的马蜂窝,英国开启战端,在林则徐的防范下,一开始并没有赚到多少便宜,接着国会批准派出远征军,先占领定海,再北犯天津,1840年8月,兵舰抵达大沽口。英夷打到家门口,道光帝一下子慌了手脚,但他始终没闹明白对方的目的,以为只要“牺牲”林则徐,重开贸易,英军就会自行离开。于是,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紧急命令沿海各地对过往英船一律不许开炮。“怕事”的道光帝,贬谪林则徐,重用琦善,彻底转到了妥协派的“抚夷”立场上。

第三次抉择:道光帝原以为只要把“惹祸”的林则徐革职,重开贸易,就可以解决问题,谁知英方不实现巴麦尊照会的全部要求(割地赔款、平等外交),决不罢休。面对现实,道光帝逐步打消了“议和弭兵”的幻想,指示琦善立即停止谈判,调派内陆官兵驰援广东,以及加强天津防务,决心一战。

可是,前方的琦善领教过洋枪洋炮的厉害,自知鸡蛋碰石头并非明智之举,不愿执行皇帝的命令。道光一怒之下,将其革职查办,于1841年1月27日,正式对英国宣战,这是清朝第一次向世界表明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第四次抉择:经过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一系列战役,清军一败再败,道光帝寄希望在浙东沿海组织反攻,打败英国人。结果,因指挥不当、配合不利等原因,浙东反攻以惨败收场,使道光帝的信心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他重新启用两江总督伊里布、奉天将军耆英等妥协派,这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随后,英军攻占镇江,封锁瓜州运河,切断漕运,彻底击溃了道光帝的信心。钦差大臣赛尚阿提出仿效韩世忠大败金兵于长江的典故,凭借长江天险,与英军一决雌雄,道光帝质问:“无人,无兵,无船,奈何?奈何!”表明了他的绝望。奕经也请求速调陕甘、两江、两湖官兵,开赴扬州、南京一带,与敌决战,道光帝不予理睬,他指示伊里布、耆英迅速议和。1842年9月15日,道光皇帝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签字。从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大清皇帝一面仍是中国人的主子,另一面却又不得不做起了洋人的奴才。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说实话,道光皇帝不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昏君,他一生为守住祖宗基业,勤恳努力,在遗诏中仍嘱咐“仰为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但他遇到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抛弃他极力维护的这套祖宗家法。然而,历史的发展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道光帝都走不到这一步,否则,历史将被改写。面对咄咄逼人的英国人,他前后四次艰难抉择,他想打,却打不赢,一心想维持天朝声威,却事与愿违。

道光皇帝站在历史分水岭上,看到的是日暮西山,这种无奈与辛酸,全部映照在了他写下的这句诗里:“往事凄然如梦幻,流光倏尔若风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