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我们此次意大利全境游的最后一站,右岸内容极为丰富,我们在这里游览了两天,只不过天气非常最糟糕,一直在下阵雨,时大时小,黯淡无光,仅在午后偶有阳光蓝天。罗马这个历史与时尚并存的城市,遍地都是令人赞叹的历史古迹,每一个古迹都有它独具魅力的来历与传说,每一个地方都有其不可错过的精彩之处。我们先后游览的景点有:一眼看三国、真理之口、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及大教堂、圣天使堡与圣天使桥、纳沃纳广场、万神殿、许愿喷泉(特莱维喷泉)、西班牙广场及破船喷泉,威尼斯广场、古罗马广场及市集,古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等等,以及沿途一些很漂亮、但叫不出名字的小教堂、古建筑。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古罗马及其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因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城市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意大利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雨过后,站在一座山丘之顶的平台上,观览罗马老城。
罗马与佛罗伦萨同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城内随处可见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风貌,比肩皆是历史遗迹与街头雕塑。1980年,罗马的老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再有就是游览这座城市的确有些累,不花费些气力,不在窄窄的街巷中走街串巷、且行且览,是无法领略到它的真谛的。
一眼看三国。大雨之中,来到老城西南角的这个很俏的景点,其实就是从一座花园大门的钥匙孔向里看去,你会发现,近处花园属于马耳他骑士团,远处是梵提冈大教堂的穹顶,花园与教堂之间是罗马城区,因而得名“一眼看三国”。马耳他骑士团是一个没有领土的联合国观察员国家。由于雨大游人少,我们可以尽情观赏,不过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这个景点是国人开发的,但挺有意思的。
真理之口是一块雕刻着海神头像的圆盘,立在科斯美汀圣母教堂正门外长廊尽头,因电影《罗马假日》而名扬世界。其实这只是一块古罗马时代的井盖,上面的图案可能是海神波塞冬之子特里同的面孔,1632年在其现今所在的教堂外墙边被发现。“真理之口”传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测谎器之一,传闻说谎的人,若将手放进“真理之口”,手就会被咬断。
圣依纳爵堂是我们在老城中入内游览的第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626年到1650年。虽然教堂外表看上去简单朴素,但内部却很华丽。罗马城中最多的就是教堂,因为这里是全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与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学,市内还有教皇和教廷的驻地梵提冈。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及大教堂。梵提冈,罗马城中的国中之国,天主教皇统治的领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五分之三,全部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提冈宫和梵提冈博物馆。国土大致呈三角形,教皇在这片国土上拥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1984年梵提冈整个国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圣彼得广场位于大教堂前,建于17世纪,是教徒们聚集的场所。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都是由贝尼尼和他的学生一起完成的,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广场的中央是卡里古拉从古希腊赫利奥波利斯带回的方尖碑,有个传说称这座方尖碑的顶部铜球中是凯撒的骨灰。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大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立着淑娜十字架的耶稣雕像,两边是他的12个门徒的雕像一字排开。大门左边矗圣彼得的雕像,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彼得是耶稣12个门徒中首徒,他来到罗马传教,罗马的皇帝为了消灭天主教,放火烧了罗马城,嫁祸给天主教,并处死了彼得。教堂右边竖立着圣保罗的雕像,保罗是基督教除耶稣基督外最重要的传道者,是他将基督教在整个欧洲发扬光大。
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中间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平日里阳台的门关着,重大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
教堂里正在举行教皇参加的大弥撒,教堂前的大屏幕显示着实况,游客们暂不允许进入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于公元326年落成。 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乃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大教堂由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知名建筑师、艺术家参与设计建设,包括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
教堂入口处有五扇大门(另外还有两座小门),从右至左分别为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门、死门,每扇大门和间隔的墙上都刻有圣经人物或故事的浮雕画。
教皇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都是瑞士人,据说16世纪加洛林王朝查理五世的军队血洗罗马城,教廷卫队中其他国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顽强坚守,147名瑞士士兵为保卫教皇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此之后,教廷卫队便使用瑞士人,形成传统。
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教堂内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形象逼真。
站在建堂中央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直径42米、高约138米,周长达到71米,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
许愿喷泉(特莱维喷泉)是罗马城中最漂亮的喷泉,不过这里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据说背对喷泉、从肩上投出一枚硬币,如果能投进水中,就能梦想成真,于是数不尽的游人毫不吝啬地将大量的硬币投入水中,据说每天都可以捞出上千欧元的硬币,而且游客来自四面八方,还会有许多外币。
喷泉是15世纪修建的阿格利帕水道的水源所在地。“特莱维”是三岔路口的意思,前面有三条道路延伸出去,喷泉的主雕塑为海神尼普顿。
西班牙广场。位于意大利罗马圣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广场因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馆而得名,最显眼的标志是广场中央的古代埃及的方尖塔。
广场因电影《罗马假日》而出名,赫本坐在广场旁的大台阶上吃冰淇淋的场景给人深刻印象,不过现在已明文规定不允许坐在大台阶上吃东西了。山坡上圣三位一体教堂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台阶上的芸芸众生,台阶下贝尼尼的父亲彼得罗·贝尼尼创作的“破船喷泉”是年轻人欢乐佳地。可惜我们到达这里时,正逢大雨,只得草草而过。
威尼斯广场及威尼斯宫。威尼斯广场是一座圆形广场,坐南朝北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是威尼斯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即使在罗马这样充斥宏伟建筑的城市,也算是相当巨大的工程了。这座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耗时25年才建成。
纪念堂正面是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思想”,左边代表“行动”。第二段台阶上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飞狮雕像。台阶下的两组喷泉,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台阶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前方草坪上的花坛勾画出意大利的三色国旗。
在广场的西北角,有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就是威尼斯宫。在威尼斯共和国没有并入意大利之前,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宫殿名称,也就有了威尼斯广场之名。二战期间,墨索里尼曾在这里办公,并在2楼阳台向广场上挤满的人群发表了著名的“阳台演说”。
广场对面的四层小楼的二楼有一个用窗纱蒙着的阳台,据说拿破仑的母亲经常在这里观看街景。
古罗马广场及市集是公元前7世纪古罗马城中最重要的地方,处于斗兽场前方山坡之下,放眼过去只不过是古老元老院、古罗马演讲坛、维斯塔圣贞女修道院边的一堆着石块和断壁残垣,但这些两三千年前的遗址保存到很好,处处彰显厚重的历史。可惜天降大雨,使得我们只能草草一过。
至此,我们2019年5月意大利之行的全部游记都已经发表,谢谢诸位博友与我们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