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校or走读,到底哪个更好?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19-08-06

许多同学过完这个暑假就要升入高中,开始中学阶段的学业生涯。这个时候你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选择,住校还是走读?

你是否也在忐忑,不知道是选择住校还是选择走读,甚至很多家长也会忧虑,孩子要不要去住校呢?

住校走读问题一直存在,该如何选择呢?这犹如一个“死结”,令很多同学和家长们头疼。那么究竟怎么样才是对同学们最好的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说道说道,希望能给各位纠结的同学、家长们一个答案。

1

 住校和走读的利弊

住校的利

1.独立自主能力,对于住校生来说,除了学习,生活上的事情也只能靠自己了,洗衣服、收拾卫生这些都要自己来做,这些锻炼能够让孩子更独立,遇到问题能够想办法自己解决,而不是一味去依赖别人。对于以后的大学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2.其他品质养成,学校里的宿舍就是一个小集体,要想融入这个集体,成为受欢迎的人,首先要有集体意识,懂得分担,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些品质只有集体生活才能教会你。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都比较自我,一个宿舍里是来自不同地方、性格不同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信自我的孩子也会有很大变化。

3.学习节奏紧凑,通常放学后,住校生会有晚自习的安排,有规范的统一安排的学习时间,往往比回家自由散漫地学习,效率要高;并且有老师在一旁监督,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同时老师具有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懂得如何和学生有效沟通。

住校的弊

1.无人监管,很可能会管不住自己;

2.遇到不合拍的室友,会有很多问题,久了大家都会烦;

3.伙食难以让人放心;

4.家庭亲情的缺失,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减少。如果从初中算起的话,加上大学要住校10年,就算从高中算起,也将面临7年的住校,更不要说一旦考研、读博,甚至在外地安家……

走读的利

1.营养均衡,学校里的伙食毕竟比不上自己家里的,所以对走读的学生来说,放学回家能吃到热乎的饭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个时候的学生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合理健康的饮食,也是很重要的。身体为先,学习次之。

2.全面发展,走读的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利用放学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一些才艺等等,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能够陶冶情操,暂时忘记比较枯燥的学习。

3.亲子关系融洽,每天和父母见面,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会更多一些,因此亲子关系也相对融洽。孩子有了心事或者其他烦恼,父母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

走读安全问题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严守交通规则,少骑车;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准时到校;

3. 碰到特殊情况,及时联系家长和老师;

4. 按时上学回家,不随便进网吧等场所。

2

如何选择?会更好

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你是否有独立意识,是否愿意住校。其次,在从应家庭情况考虑

一、时间成本,如果家校距离远,时间成本会很大,对课业量相对较重的学生不太合适。

二、学习环境,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容易受诱惑,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必然影响到学习和健康成长。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如果选择走读,必须能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并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三、学校环境,要提前对学校有一个了解,不管是硬件设施也好,软件方面也好,一个学校的整体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那些自控力比较差的孩子,如果学校管理过于宽松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无心学习;如果学校管理过分严格的话,对于那些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又是一大挑战。

建议

一、有条件走读还是走读的好。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与父母相处时间逐渐缩短的过程。所以,是否住校一是考虑孩子的意愿,同时也可根据家庭情况判断。首先是距离学校的距离。如果走路五分钟十分钟,完全没有必要住校,如果上学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就要考虑住校了,尤其是女生,安全第一位。

二、考虑家庭情况。

父母有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沟通顺畅等,如果孩子非常反感和父母在一起,适当的距离也是必要的,家长可以用五天的时间,酝酿情绪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周末。

三、考虑孩子本身的意愿。

不少孩子本身强烈要求住校,家长不妨顺着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会有强烈的脱离父母掌控的意愿,家长要理解孩子。同样,如果孩子希望多和父母相处,吃家里的饭菜,就顺着孩子的意愿来。虽然住校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但是不是必要条件,在家里住,只要父母方法得当,一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

不管是住校还是走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调整,毕竟两种方式对同学们的成长来说,都有有利的一面,不同环境的尝试,可以让你多元化发展。

你认为住校好,还是走读好呢?文末留言,写下你的想法~

文章来源:万维中考。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