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发展史中,民俗文化历经时代的打磨和沉淀,也流传下来不少的优秀的智慧成果,虽然它们不像正统的典籍文史一样风光、庄重,却也在岁月的流逝当中发挥出了很大的影响力。甚至,相比于很多远离平民生活的诗词歌赋,这些民俗文化更贴近生活,俗语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经了很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很多应运时代而生的思想和文化,而俗语也是从一定的社会土壤中培育出来的,比如说“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就是源自于真切的生活体验。可能会有人不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里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句话就是告诉世人,有一种夫妻,相处一辈子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过是三年半,做了十年的夫妻倒是有九年需要独守空房。
这样的表述虽然看似比较夸张,其实是针对某一个特殊群体的夫妻来说的,这就是商人家庭,古代很多父母都是用这样的话来告诫自己的女儿们不可以嫁给商人阶层。为何古人会对商人有着这样的误解呢?其实这和封建社会对于商人阶层的不公平对待息息相关。从“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序就可以看得出来,最不受待见的就是商人阶层了,只有读书无望,种地无门的人才会走上从商的道路。 从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实则是对商人的严重偏见,因为统治者们不希望老百姓都去经商,从而忽略了农业生产,所以才会从各种途径上打压商人的存在。
而想要在备受压迫的环境中有所收获,商人们往往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风餐露宿、漂泊在外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此一来就会忽略了家中的妻子,而经商的结果不外乎两个,哪一种对于做妻子的而言都不是好现象。 一种是丈夫经商成功,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在外置办家产,为了排解寂寞他们还会娶几个年轻的妾室,如此一来必然要冷落了落魄时候娶进门的原配。另一种情况是做丈夫的始终都是事业不见起色,这样的话,作为男人的他们就无颜回家,对于在家中苦苦守候的妻子而言,这样的生活更加凄苦。所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嫁给商人的女子都不能够像正常夫妻一样朝夕相守。
如果是生活在旧社会,这样的忠告对于每一个女孩子都是比较实用的,毕竟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是为了后代能够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不过,如今看来,这句话还是值得推敲的,毕竟女子在现代社会也是重要的劳动者,能够和丈夫一起创业自然也能够朝夕相处,而不用像古代女子一样独立在家守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