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宵夜江湖|被人诟病的北京夜生活,好在还有一个不打烊的簋街

 laoyu2012 2019-08-06
夏天的到来,使得大家更愿意长时间的呆在户外。尤其是到了晚间,约上几个好友,宵夜喝酒的念头一定会蠢蠢欲动。
而北京这座城市,一直以“基本没有夜生活”而被人诟病。放眼望去,似乎东二环那条营业到能让人看日出的簋街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簋街这条长一公里多的大街上,有着150多家商业店铺,其中餐饮服务业占据了90%。相传清朝年间,这里的商铺还是烧煤油取光,远看灯光朦胧,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棺材铺、花圈、寿衣店,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所以被称为“鬼市”。市场经济后,人们发现饭馆成为了唯一盈利的场所——白天没人晚上却车水马龙,当地老人戏称,因为夜里鬼们进城吃饭才形成了如此繁荣的景象。
 
终究顶着“鬼街”这个名号不雅,但是本地商户又反对改名怕破了风水,于是有人在字典里发现了“簋”这个字,不仅和“鬼”谐音,而且还和“吃”沾边,于是就有了如今的簋街。

刚到饭点,餐馆就已经把等位的椅子放在了门口。

去年夏天,我为了见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特意约在了北新桥附近,当我们两个人边聊天边穿过簋街的时候,我惊讶于这条街的变化之大。相比之前的簋街,现在已经干净整洁得认不出来了。据说,商户们更是签订了《自律公约》,其中包括定期对本店门前路面进行彻底清洗;在运送垃圾过程中,使用簋街特色的餐饮垃圾桶,不污损路面;经营过程中,不进行恶性竞争,不在门口拉客、喊客,不在门口用录音机喇叭等制造噪音;不给等座客人提供诸如瓜子等带果皮食品。
 
想起早年的簋街,可完完全全是另一番光景:
 
从东直门地铁出来一直往西走没多远就是簋街。虽然才晚上7点,一些饭馆已经在门口摆上了供客人等位的塑料椅,甚至已经在为夜间服务做准备了。在“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这类通俗口水歌的背景音下,饭馆的伙计正在不遗余力地拉着客:“海鲜炒菜应有尽有,天太热,美女帅哥别找了就我家吃吧。”这些都是他们常用的拉客语句。
虽然这里早已是毛血旺、泡椒牛蛙、小龙虾的天下,但是这条街上仍旧能看到几个“异类”:路边的一家新疆饭馆,几个伙计显然不太擅长营销,他们什么都没做:两个新疆小伙子正在往炉子里加着碳火,一个维族姑娘则迷茫的站在门口发着呆。没有人招呼路人,店里也没传出任何音乐,只有立在冰柜后面的牌子暴露了他们的“简单直接”:周一搞活动,囊包肉42块钱。这一切在簋街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又让人觉得特别真实。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年年攀升的房价,和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不景气的大环境,迫使每个饭馆都不得不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郭奇证实了我的猜测,他是位于簋街西边一家火锅店的老板。饭馆在这里开了五年,在离总店不远的地方第二家店也开了起来。说到这里,他颇为自得:“在簋街,只有三家火锅店,另两家都是很小的小店,只有我又开了一家分店。”

在簋街这里,“麻辣”是主旋律。

郭奇和我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就想在这条街上开一家北京风味的餐厅,对他来说,还属于北京的食物就只有烤鸭、火锅和小吃了。在这三大类食物中,他选择了“老北京火锅”。虽然他也和我抱怨生存艰难,但是摸爬滚打的几年来不仅店面扩大了,而且还与时俱进的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创新,虽然不易但最终还是在簋街立住了脚。
 
“北京人就应该支持北京人的生意”,一直是他的信条,很多关系很好的发小不管再晚,也愿意带着哥们儿姐们儿下了班来这里吃宵夜喝啤酒。有朋友帮衬,也让他的经营压力小了很多。

 略显冷清的晓林火锅

就在郭奇的饭馆的旁边,是不得不提的簋街当年第一家饭馆:晓林火锅。它于1988年开张,那会儿还叫“晓林菜馆”,3块一盘的鱼香肉丝,1毛钱一个的酱鸡头,卖的最好的竟是1块钱一盘的凉菜。当年很多人下了晚班后就骑车直奔这里,约朋唤友来瓶二锅头再加几盘拌凉菜,说它是北京人“宵夜”的最早雏形也并不为过。
 
开张一个月后,小林就和他媳妇琢磨把这里改成24小时营业的饭馆,小林说:“当时就觉得我的饭馆临街,每天有汽车来来往往,肯定会有人停车吃饭。”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条土路上除了昏黄的路灯外,就小林饭馆的白炽灯最为刺眼。经过口口相传,很多人都慕名前来体验这家有宵夜的餐厅,“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林终于等到了晚上的客人比白天多的那天了。

在胡大门口执着等位的人们

说到等位,有人戏虐到,如果没在簋街吃过宵夜,就不算体验过北京的夜生活,如果没在“胡大”等过位,就不算真正来过簋街。我等位的那次,还没有“网上取号”这一功能,食客们都要直接去找服务员要号。已经晚上9点半,纸条上显示我是第108桌,排在我前面的还有82桌。我叹了口气,摸了摸饿瘪的胃,先是自助领取了瓜子和茶水,随后和所有人一样找了个绿色的圆凳坐下。而商户自从2017年签订了《自律公约》之后,瓜子也正式被载入了“史册”,现在商家只提供一些膨化食品用来给食客打发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地面清洁了不少,市容市貌大有改善的同时也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没坐多久,我就感到闲极无聊,和旁边的一个姑娘攀谈起来,她是被派来等位的,其他同事还在加班中。她和我抱怨道:“胡大有四家店呢,他们就只认这家。”她一边抱怨一边拿过我的纸条:“哟,你至少还得等以一个半小时,我前面才有50桌。”
这时,从上海来旅游的一家三口的男主人显然等得有些不耐烦,凑过来问我们,“这里到底吃什么的,火成这样?”姑娘告诉他后,男主人显然被吓坏了:“怎么都是辣的啊,我们可一点辣都不能吃。”随后他扔掉手里的瓜子,带着老婆和孩子悻悻的离开了。
 
他们刚走,椅子就迅速被两男两女占领。其中一个大哥是生活在这里的“北漂”,每次有朋友从老家来,他都会带他们来吃“胡大”。“‘胡大’的总店和三家分店我都吃过,要说味道还是总店最好。”
说到为什么这么选择这里,他感慨道,平时工作忙压力大,这里大排档式的氛围舒适又随意,在这里吃宵夜最适合不过,朋友们一起喝喝酒吹吹牛,就当减压了。“其实你说这里的饭馆便宜吗,一点都不便宜,只不过因为这里代表了北京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哥总结道。

小卖部的老板娘告诉我,允许“自带酒水”已经成了这里默认的规则。

夜色渐渐降临,排号的人只多不少,紧邻胡大的另一家饭馆试图以高分贝的流行歌曲,提醒着那些失去耐心的人们可以选择去他们那里就餐。但是人们仍旧不为所动,执着的坐在夜色中,同时还不忘安慰彼此:幸好今天不是周末,上周五我在这等了4个小时才吃上。”

夜里11点,仍旧在这里等位的人们和磕了一地的瓜子皮。

这时,我和朋友已经走到了簋街另一端的尽头,我们都感觉到,治理后的簋街,已经很难感受到当年那种热火朝天的“市井气”了。但不得不说,这条街从不起眼的土路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承载了一代人太多的青春回忆,同时它也见证过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申奥成功、中国足球走向世界、亚洲杯兵败日本……
 
也许正如最近热播的纪录片《宵夜江湖》说的那样,宵夜才是走胃又走心的食物。毕竟,一座城市需要一个人们能肆意挥洒情绪,且永不打烊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