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霜桑叶

 星愿MQ 2019-08-06

夏天总是漫长的不太真实。记得小时候科学课老师布置的任务,观察蚕的变化。那时候在城市里很少可以看到桑树了,妈妈到很远的地方摘了一大包桑叶。忘了很多的事情,可是这件事像是被记忆放大了一样,一直记得。今天就讲讲霜桑叶吧,一种可以入药的初霜之后的桑叶。

产地

桑叶,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可耐-40℃的低温,耐旱,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轻度盐碱(0.2%)。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一般可达数百年,个别可达数千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尤以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区为多。

霜桑叶,即经霜后采收的桑叶,属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叶。中药材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中药的品质。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不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民间也有“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三月茵陈四月篙,五月六月当柴烧”,“知母黄芬全年刨,唯独春秋质量高”等农谚。中医历来认为霜桑叶具有上乘品质,这在众多医药本草或典籍中都有记载。由此可见,桑叶具有经霜采收的特殊要求。桑叶多于霜降后9-10月间采收(故名“霜桑叶”),采收自落者或用杆子打下者,除去杂质晒干即可。

药用

霜桑叶性味甘、苦、寒。归肺、肝经。《本草纲目》记载,“叶苦、甘,寒,有小毒。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

《本草蒙筌》 记载,“叶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中国药典》记载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能,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可见桑叶有有散风热,清肺燥,疗目疾,凉血,止渴,止汗之功。

用药禁忌:

1.腹部阴寒,内无实热,大便溏泻,风寒咳嗽者忌服。

2.肝燥者禁用。

3.银屑病患者慎用桑叶及其制品。

文化

相传宋代时,某日严山寺来游僧,身体瘦弱胃口极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浑身是汗,醒后衣衫尽湿,甚至被单、草席皆湿,二十年来多方求医皆无效。一日,严山寺的监寺和尚知道了游僧的病情后。便说,不要灰心, 有一祖传验方治你的病保证管用,还不花你分文,也没什么毒,何不试试?

翌日,天刚亮,监寺和尚就带看游僧来到桑树下,趁晨露末干时,采摘了一把桑叶带回寺中。叮嘱游僧焙干研末后每次服二钱,空腹时用米汤冲服,每日一次。连服三日后,缠绵二十多年的沉疴竟然痊愈了。游僧与寺中众和尚无不惊奇,佩服监寺和尚药到病除。

桑叶除能治盗汗外,还可煎汤乘热重洗,治风热眼红肿疼痛。农历节气霜降前后采摘,桑叶治病入药始于东汉,《神农本草经》 时列为'中品”,其意是养性。现代中医习惯将它列入辛凉解表类药物中,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其实桑叶还有止盗汗的作用。而《神农本草经》中亦早就有“桑叶除寒热、出汗”的记载;《丹溪心法》 中亦有“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止盗汗”之妙录。

近年来,不少医生用桑叶在临床上治盗汗,屡用展效,患者不妨一试。桑叶,又名霜桑叶、冬桑叶。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肝、肺市经圣,能清热散风,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作用。还可治风热感冒,咳敬,止盗汗的作用。

食养

食养一:桑叶粥

鲜桑叶100克,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砂糖适量。先将鲜桑叶、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洗净)同煮成粥,兑入沙糖调匀即可。此粥特点是清淡滋润。

食养二:百合桑叶茶

百合15克,桑叶6克。桑叶、百合均洗净,百合去衣,与桑叶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15分钟即可。可养阴清肺、生津润燥。适用于肺阴亏虚型慢性扁桃体炎,见咽部干痒不适、微痛、微痒、喉核肥大、潮红等。

春的秋寄语:

“于是我们相爱,手心湿得像海。”

春的秋

春的秋

采苓集

有趣的中草药

空·

指导老师:牛会娟

参考文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