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最不想放走的中国的女天才回国!德国:希望不会是敌人

 昵称45187522 2019-08-06

2015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同济大学教授庄晓莹凭借着研发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获奖,成为世界上第7名获得此奖的中国人,更是该奖2002年设立以来第一位工程领域的获奖者

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

进入正文之前,我想先让大家了解一个科研界的超级大奖——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这个大奖,由德国2002年设立,是全世界奖金额度第二高的科研奖项,谁拿到这个奖,可谓真正的“名利双收”,获奖者单项最高金额高达165万欧元,相当于1264万人民币,拿奖就意味着步入千万富翁行列。
庄晓莹就读于同济大学,从该校硕士毕业后,庄晓莹拿到英国全额奖学金,赴杜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年赴挪威进行博士后研究。学业有成后,庄晓莹受聘于母校同济大学,回国担任该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庄晓莹在国际上获得过不少荣誉,包括欧盟居里夫人奖学金、英国计算力学辛科维奇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等等。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
这个奖项由德国设立,如此之高的奖金也是为了吸引各国优秀科研人士为德国做研究。
拿到这个大奖的科学家,德国都会想方设法留住他们。索菲娅奖前后颁发过8次,获奖者超过百余人,这其中三分之二的获奖者最后都留在了德国。留在德国,就意味着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各种发达国家的福利。
但庄晓莹还是选择了回国,而且回国后也成为她所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德国有关方面的人员也表示:我们希望获奖者能留在德国搞科研,但如果他们走了,我们也希望他们是德国的朋友。
拿到奖后,记者问起她对未来的规划,她说:
我只是想把这个项目做好,希望将来能给我们国家做点贡献,把好的先进的科研成果带回来,想为家乡、为国家做点事”这个初衷和小时候是一样的。她虽然没有成为当年在自己眼中指挥若定、勾画蓝图的工程师,但却深深扎根在了工程理论研究领域。
庄晓莹反复强调:土木工程绝不是“大兴土木”那么简单:“土木工程本质上是民生工程,土木工程研究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我只想把这个项目做好,希望将来能给我们国家做点贡献!

关于为什么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杨浦大桥、南浦大桥都在建设当中。尤其是看到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工程师能够把理想绘于蓝图,变成现实,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情。”说起当年的选择,庄晓莹眼睛里闪着光。
看到这种简易的目光,让我们不得不感动!在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科学家,他们在国外学业有成,拒绝各种福利待遇也要回国建设祖国!
反观很多国内明星戏子,在国内大捞特捞之后,脑袋削尖了移民、改国籍。
早几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传媒集团董事长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证实,“80%以上的明星都在办吧!
可是我们的年轻人仍是追捧明星,从不崇拜科学家。也许正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吧!
好在还有庄晓莹博士这样多的科学家们默默的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明灯!
他们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向科学家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