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清远回来的路上,下午才能回到贺州。”电话中掺杂着人声、车鸣声,老潘怕记者听不清,特意大声地对电话“吼”了好几声。 老潘名叫潘荣石, 是贺州市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 他是一名退役老兵。 1992年,潘荣石从军队退役,就来到了贺州民政局救助站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 老潘很忙, 他的工作几乎都是在路上度过的, “不是准备送人,就在送人的路上。” 7月30日下午,老潘和同事接到公安部门送来的两名流浪未成年人,就立即把他们送回广东清远。 31日上午,又马不停蹄从清远赶回来贺州市民政局救助站,接待广东佛山民政局救助站送来的需救助人员。 “前些日子又送了一个人回海南省”。 今年7月,他有15个工作日都在送人回家的路上。 “送人回家”听起来简单 其实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潘和记者分享了他的经历 2017年,老潘和同事去珠海民政局救助站接一个精神有疾病的女受助者时,台风“天鸽”提前着陆,他们不得不推迟返程时间。回到广州后又无法买到回贺州的票,只能停留过夜。当晚,女同事陪着受助者在房间,老潘和同事则在门口蹲守了一夜,第二天又打起精神护送受助者回贺州。 有一次,老潘送一个下半身全部瘫痪的人到安徽,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在车上,车上都是异味,“我得喂他吃饭,帮他整理大小便。” 有时,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有一次一个流浪汉提出要钱。老潘跟他解释说这是不符合规定并寻找公安部门协调给他买好返程车票后,自己又悄悄掏出50块钱给流浪汉。回忆起那些经历,老潘感到很平常。 工作常常接触的都是一些身份特殊的群体,有的是精神上出现问题,有的是身体上有残疾,有的是未成年人……工作虽苦些、累些,但老潘说:“每当把人送回到家里,看到他们的家人高兴的样子,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值得。” 老潘告诉记者,有时候他们的工作不一定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些家人不愿意接受流浪者,觉得我们是多管闲事。”他希望社会能更多的了解他们工作和服务对象,同他们一起帮助这些特殊群体。 自2016年开始做数据统计以来至2019年8月4日,贺州民政局救助站共救助1416人,54746天次,护送299人回家。救助者站长杨斌说:“潘哥是主力军,送人的任务他至少占了一半。”救助站职工评优秀,按比例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在2013年—2018年六年间老潘拿了5个,对老潘的工作、为人,同事都竖起大拇指。 1989年,老潘到边防部队服役,军队让他学会了吃苦耐劳、工作细心、团结互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品格。 “不求名,不求利,只想让这些流浪者有个家。” 老潘——流浪者的守护者。 记者:吴显烨 编辑:林 婷 审核:叶思远 精彩回顾: 贺州市委市政府对G78汕昆高速交通事故作出批示!已无悬念!贺州这条高速路9月底建成通车游遍欧洲13国!离开贺州25年的国宝麒麟尊正式回家家门口的京师名校!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贺州市黄姚高级中学) 开始招生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