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博物院藏品,清代宫廷中称作“合欢瓶”的瓷器,它长什么样?

 千冰室 2019-08-06

清乾隆,合欢瓶

高16.8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5厘米。

此瓶造型优美,设计精巧,

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称为“合欢瓶”。

全称: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

轧道工艺是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

瓶体双联式,盖顶置宝珠形纽。

盘口,短颈,溜肩,圆腹,

束胫,圈足微外撇。

瓶内壁施松石绿釉。

外壁在胭脂红、蓝地上装饰轧道工艺,

并彩绘折枝花卉纹。

圈足内施白釉,

自右向左署蓝料彩篆书

“大清乾隆年制”横排六字款。

撰稿人:郑宏

胭脂红

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釉彩。

清雍正,胭脂红釉盘,高2.9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9.3厘米

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

清乾隆,胭脂红彩山水纹小瓶,高9.6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2.2厘米

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绘工精致,笔触细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