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宪问》先贤管子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8-07

【17】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接着这两句谈的都是齐桓公争位时候的事,当初齐桓公(即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齐桓公的弟弟)因为齐国内乱都避祸国外,召忽和管仲保护公子纠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到了莒国,内乱结束后,俩人争着回齐国继任,鲁国派管仲去阻止齐桓公,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腰带,齐桓公装死秘密先回到齐国继位,继位后齐桓公带兵打败齐国,要求杀死公子纠,召忽看到公子纠被杀也自杀了,而管仲被押回齐国后,后管仲因鲍叔牙的推荐而被重用,任命为宰相。

子路问孔子,说齐桓公杀死公子纠之后,召忽为了忠义跟着自杀了,而管仲却没有,应该是管仲不仁吧。

孔子回答说:齐桓公九次召集天下诸侯开联盟会议,而且都不是依靠武力威胁,这是管仲的能力呀。“如其仁!如其仁!”是肯定管仲的利天下的仁德——其实什么是“仁”?臣为君死那应该是“忠”,何况俩人政权夺位本身对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而管仲的功德在于能够让天下百姓免除战乱,这不正是“仁”吗?

【18】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rèn)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dú)而莫之知也”

因为孔子对管仲比较推崇,所以子贡也提出质疑说,齐桓公把公子纠杀掉了,管仲非但没有尽忠殉节,反而去帮助他,做了齐桓公的宰相,怎么能说他道德品质高呢?

孔子说,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把原本混乱的社会匡正了,百姓们到如今还在接受他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现在恐怕已经“披发左衽”——就是社会文化恐怕就被破坏没了,人们又回到了野蛮时代。“谅”是小信,因为公子纠与齐桓公之间的争斗本身就不符合道义,管仲帮着公子纠谋求王位,也是理亏的事,所以朱熹说,他追随公子纠自杀也对,不自杀谋求将功补过也对——不过后边孔子强调的是,仁者处事“可为可不为”,懂得大是大非,争取为天下人谋福祉,这是大义,非一般百姓所理解的,接着孔子说,如果像普通男女那样跟着自杀,就跟突然倒在小沟渠里一样,有什么意义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