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工痕已成古玉鉴定方法的主流,在对馆藏古玉工痕精心研究,观察至毫厘的时候,面对市场中出现的高古玉和仿古玉,依然有两眼一抹黑,无从判别之感。原因我想有几个方面,一是,夏商周战汉时间跨度长达3000年左右,期间有技术的改进,文化的演变,政权的更迭,统治阶级审美趋向的改变,玉器使用的场合都会对高古玉的工痕产生不小的影响。二是,高古玉制作是工艺美术的范畴,是创造的过程,创作过程就是不断塑造改变的过程,是灵动的,不是一成不变机械的,期间会因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技巧,不乏会出现惊才绝艳的名匠大师和绝世之作。三是,博物馆藏古玉,毕竟是遗存古玉的一小部分,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完整帝皇陵,汉唐宋以前,一座也没有,而诸侯王陵,考古发掘出土的也是曲指可数,但其中发掘的玉器工艺也是良莠不齐,工痕精粗有别,有一小部分玉饰,工艺之精美,气韵之生动,却让人叹为观止,可见单一工痕是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特征的,一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有普遍性,但也存在名师大匠的超凡之作和独有秘技。我们现在无从查证高古玉作的工艺技术,使用工具和制作者,但我们可以了解和把握现代玉作的工艺特征,工痕特征,制作工具,和时代风格,无论是名家之作还是市井仿古之作,都有无法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如果超越了,你就是人中翘楚,不会一名不闻,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熟悉了解现代玉制工艺和工痕特征,鉴赏作品的艺术表现水平和内含的时代气韵,自然氧化特征,来反观反证反推,也不失为一种鉴定高古玉饰的方便法门。 以战汉游丝毛雕工艺为例,下面是我用收藏的几件高古玉的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细阴刻线工痕特征来印证上述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作参考和理论物证。 战国游丝工 战国游丝毛雕玉双龙佩,细阴刻线条细如发丝,蜿蜒转折,曲中有直,柔中带刚。这种工艺风格的战国玉佩,我在一定时段的市场上看到过几件,一样风格,一样材质,都是小型玉佩,质精工美,是战汉某一时段出现的工艺风格,游丝毛雕阴刻线表现娴熟流畅,技艺超群,此后此类风格再无所见。 这是一件汉代四足玉方鼎上用细阴刻线装饰的蟠虺纹,几何纹和凤纹,细阴刻线纤细密集组成工整细腻的精美纹饰,让人叹为观止,纹饰的细部阴刻需要用40倍放大镜才能看出完全用手工制作,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放大设备的汉代,如何完成如此工艺,此类风格的玉器也是出现在汉代某个特定的时段,选用的材料都是上等的和田白玉,和田碧玉,青玉,黄玉和玛瑙,此后再无所见。 这又是一件用不同风格的细阴刻线表现的方形玉饰件,汉代,同样细阴刻线,但入刀较浅,随性洒脱,活泼灵动,和前两件的工整严谨风格完全不同,但其中所含的美好同样让人心动,这种工艺风格的器物同样不多见。 古代器物的鉴定,如果把眼光和心胸局限于一点一线利益的苟且,而缺乏想象包容和艺术审美的感动,是很难把握到古器物鉴定的精髓的。抛砖引玉,希望我们不要再用狭隘思维把古人心血凝结的精绝之物拒之于视线之外,我们需要用心去对话和了解。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