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茜茜公主》于1955年在奥地利上映,从投资方、导演到演员都是清一色的奥地利人,是一部百分百的奥地利国产电影,1988年在国内上映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说至少有8亿中国观战看过这一部电影,当时不少人去电影院看了五六次却依旧意犹未尽。为什么这样一部今天看来俗不可耐的外国宫廷戏会让当时的中国人如此痴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引进了不少国外优秀电影,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茜茜公主》《第一滴血》等,前者广受中国女青年喜爱,这一部电影不仅把茜茜公主的爱情故事描述的代入感十足,还把19世纪中叶奥匈帝国王公贵族的精致生活体现的淋漓尽致。电影中虽小有波澜却也最终风平浪静的童话繁荣景象让不少女生无比的向往。毕竟,女生们对童话世界浪漫且奢华生活对是没有任何抵抗力,帅气的王子、精致豪华的礼服、金碧辉煌的城堡哪一样不吸引她们的眼球? 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奥地利贵族的精致奢华的服装,其中宴会上女人们的大裙子最惹人注目,那么这一种“贵妇裙”里面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构造?今天小编就带你一探究竟! 时间进入大航海时代后,欧洲不少国家开始进入富裕大国行列,其中以英国、荷兰最为突出,“贵妇裙”最早只出现在欧洲的贵族家庭中,是奢华与地位的象征。借助着大航海带来的财富,人们生活的变化不仅仅是鼓鼓的钱包,还有着对于奢华生活的向往,就这样无论是酒会上的富小姐还是街上的普通妇女之间都开始流行这一种“贵妇裙”。 “贵妇装”可不是便宜货,普通人家是买不起的,毕竟是欧洲贵族女性的象征之一,裙子的骨架是由非常珍贵的材料制造使用的是鲸鱼的骨架,而且制作工艺也十分复杂,高昂的价格让普通百姓望而止步,尽管如此市面上还是会出现不少便宜的“贵妇裙”骨架,这些事专门为不富裕的中产家庭准备,材料大多数是便宜货,尽管如此仍旧销量可观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语有云“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美丽是非常残忍的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穿这一种大裙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自己的细腰,然而穿上“贵妇裙”腰一定要细,要不然是穿不上的。 这么的大裙子穿起来格外费劲,独自一人是没办法穿起来,没有三五个仆人帮忙是没办法搞定,穿裙子的第一步是把裙子的骨架套上,然后把美丽的裙子一层一层上往下盖上去,富人家的最少盖三层,穷人家最少也是两层,这样算大功告成,小姐们看着自己的裙子可高兴了,一旁的仆人们可是累坏了! 贵族小姐穿上这样的裙子最少要花五个小时,期间最少要三个仆人帮忙。 穿着“贵妇装”同时也很不方便,首先是不能坐车,上厕所是更不可能的,当时的贵小姐都是把裙子的骨架挂在车上去参加舞会,同时还要带上3个仆人帮忙,好家伙!这一车的人可都是“贵妇装”的后勤大队。 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成为了暴发户,他们的小船把美洲的白银换成了中国的瓷器、茶叶、非洲的奴隶,全部运回了欧洲,大力促进了欧洲的物质发展,可惜欧洲人并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花起钱来就像一个“土老板”。图为穿着“贵妇裙”摔倒的欧洲妇人,如此尴尬的一幕和电影《茜茜公主》比起来实在差别太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