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噱说上海】野野胡皮老虎小东门十六铺

 关福 2019-08-07

“呀呀呼、皮老虎,小东门、十六铺”,这是上海曾经流传的童谣。我童年时也曾经在马路上一边跑,一边喊。“呀呀呼”和“皮老虎”是什么东东,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与“小东门”“十六铺”又有什么关系呢?

《周礼》卷十三书影

“呀呀呼”应该是“野野胡”,是“野胡”的叠声词。据《周礼·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是古代驱逐疫鬼的神巫,他们头戴雉羽(野鸡毛)、面蒙兽皮、手舞足蹈、边唱边跳,为老百姓驱逐妖魔鬼怪,保护老百姓身体健康,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功莫大焉。汉代以后,方相氏的活动演变为地方的宗教活动和地方戏,称之为“驱傩”或“傩戏”,宋朝后称之为“打野胡”,成了流民乞丐乞讨的形式和手段。

清末上海环球社创办《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专栏绘“乞丐年终乔装乞钱之丑态”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在记录南宋临安风情的《梦梁录》中说:“腊日,街市即有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沿门乞钱,呼为'打野胡’。”后来,“打野胡”也被叫做“跳灶王”或“跳钟馗”。记录清朝苏州地区风俗的《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中说:“月朔(初一),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又说:“丐者衣坏甲胄,装钟馗,沿门跳舞以逐鬼,亦月朔始,谓之'跳钟馗’。”打扮成灶公、灶婆、钟馗等“戏剧人物”就必须在脸上“涂脂抹粉”,可是流民乞丐买不起脸谱油彩,只能用锅灰在脸上乱涂乱抹。江南一带把戏剧脸谱和小孩肮脏的脸讲做“夜胡脸”,即由此而来。于是,吴方言“野胡”指肮脏的、差劲的、蹩脚的意思。我们童年时玩的一种玻璃弹子,弹子里嵌着像花瓣、更像切成瓣的西瓜,晶莹剔透,好看极了,称之为“西瓜弹”。还有一种没有花瓣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弹子,是一种蹩脚的、廉价的、不讨人欢喜的玻璃弹子,我们叫做“野胡弹”。人们不知道“野胡”的出典,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于是出现了许多种写法。不过,只要读音相近,上海人是看得懂的。

“野胡弹”玻璃弹珠、皮老虎与”皮老虎“相机

“皮老虎”是一种简单、廉价的玩具。一边是用黄泥制作的老虎,另一边是用牛皮纸叠的“风箱”(与手风琴的风箱相似)。老虎的身上暗藏着簧片,拉开、压缩“风箱”,簧片会发出响声,这就被叫做“皮老虎”。对小孩来说,“皮老虎”挺好玩的。但是,“皮老虎”的质量极差,才玩了几下,“风箱”和“老虎”就分离了,变成了一圤(pok,沪音同“扑”)“烂糊泥”和一张废纸。顺便补一句,以前一种可以调节焦距的照相机的暗箱也被叫做“皮老虎”,这种照相机就被叫做“皮老虎照相机”,就是以儿童玩具“皮老虎”而得名。

旧上海城墙

以前,上海有城墙,最初开设小东门(宝带门)、大东门(朝宗门)、小南门(朝阳门)、大南门(跨龙门)、西门(仪凤门,即老西门)、北门(晏海门,即老北门)6座城门。后来先后增开新北门(障川门)、小北门(拱辰门)、小西门(尚文门)和新东门(福佑门)。这样,上海城墙就有10座城门。小东门东临黄浦江,成为进出上海主要的码头区,是上海的繁华的商业区。

小东门十六铺,摄于1909年左右。马路中央穿制服者是上海的警察

“铺”可以理解为商铺。在没有邮政的年代,中央政府为了传达政令,与地方保持联系,建立邮驿制度,用马匹传递邮件,在县城或大一点的城镇设立“驿站”。现在上海城里有一条“馆驿街”,就是驿站留下来的地名。邮路沿线设立小的驿站,大一点的称之为“铺”,小的称之为“递”。所以,“邮驿”也称之为“铺递”。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铺递”部分作为地名使用,安徽省黄山市著名的旅游景点“西递村”,就是以“铺递”得名的。上海的“铺”作为行政区划地名见于清朝中期以前,不过没有规则。

小东门拆城后旧影

1855年(咸丰五年)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上海的社会秩序依然混乱。1860年,南京的太平天国为了摆脱清军对南京围困的压力,派忠王李秀成突围东进。骁勇善战的李秀成突围后一路凯歌,连克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宁波等苏南浙北城邑,逼近上海。于是,上海成立了巡防保甲局,将上海城厢地区设立“城厢局”,郊区则划分为22个分局。又把“城厢局”划分为9个区,再进一步划分为21个“铺”。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建立“格子化”的军民联防机制。当时的具体办法是:

“中城区辖头铺、二铺、十五铺;南城区辖十九铺、二十铺;西城区辖南三铺、八铺。二十二铺;北城区辖九铺、十二铺;东城区辖北三铺、四铺十铺;城东区辖十六铺;城南区辖二十三铺、二十七铺十二铺;城西区辖城外二十二铺九图;城北区辖法租界”

——光绪《上海县续志》

战争结束后,这种行政区划制度随着巡防保甲局的解散而结束。原来的“十六铺”区域相当于小东门外到黄浦江,方浜(相当于后来的方浜东路)与王家码头之间的区域,是各“铺”中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实际上就是小东门外码头最集中的区域。其他的“铺”随着行政区划的撤销而被人们遗忘,唯有“十六铺”因为是繁忙的码头而被留了下来。

清光绪《上海县续志》地图中的“十六铺”

旧时十六铺大达码头

小东门和十六铺码头是进出上海的主要通道,小商小贩集中于此,地痞流氓亦混迹于此,其社会秩序之混乱可想而知。许多小商贩在十六铺兜售“皮老虎”,一些小孩也会缠着母亲买“皮老虎”。但是人还没有上船,“皮老虎”就扯坏了,那时小孩又会缠着母亲再买一个,岂不是太烦人了嘛。“皮老虎”是蹩脚货、野胡货,小东门、十六铺又是奸宄之地,即所谓“bad land”,于是才会有“野野胡、皮老虎,小东门、十六铺”之童谣民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