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木香草堂 2019-08-07

王维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他所处社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如果儿童社会化发展顺利,就会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社会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技巧;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由此可见,儿童的社会化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在众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中,家庭教养是最基本动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父母的三种家庭教养类型

心里学家潜心研究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社会能力间的相关情形,提出了三种家庭教养类型:即专制的父母、权威的父母和放任的父母。

(1)专制的父母

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这种教养类型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或处事能力上,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

(2)放任的父母

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

(3)权威的父母

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独立性,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综合来说,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的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终究有不能包办孩子一切的时候,那时,放手就太迟了。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唯有权威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

心理学家提出的这三种家庭教养类型,可以提供父母对照依循的大方向。

家庭教养方式的实际运用

那么,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最常用的具体教养方式有哪些?这些教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又将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父母最常用的教养方式主要有:限制与宽容、惩罚、奖励、引导和温暖。

(1)限制与宽容

关于限制与宽容这两种对立的教养方式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宽容民主就是儿童在家庭中享有参与家庭管理的权力,宽容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积极作用。宽容家庭中的儿童性格活跃、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具创造性,在其所属的团体中常处领导地位并具有爱憎分明的行为。而在限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则表现出相反的特点:缺少好奇心、独创性和幽默感。

然而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是不同的,一种是“严格合理的限制”,一种是“惩罚性的限制”。

权威型家庭中的限制明确合理,它给予儿童行动的适当自由和对独立性的奖励会促进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感、自尊、语言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而专制型家庭的限制往往是无目的、不合理的或者是身体上的强制,则会对童的社会化产生相反结果。因此,宽容与限制的教养方式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但不能孤立看待它们所起的作用,而要把它们与父母的整个行为模式结合起来(如权威型父母)才能真正揭示出它们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地位。

(2)惩罚

这是家庭教养中常用的方法。虽然父母都力图避免使用,但几乎所有父母都不得不用。惩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强制和爱的收回。

强制,是父母对儿童身体上的惩罚、拒绝、威胁等。如果家庭教养中充满强制,缺少成熟的教养行为和影响力,会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心理学家曾对强制与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的关系作研究,结论大同小异,即强制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这是因为强制引发敌意,同时父母经常使用强制给了孩子一个表达敌意的模式。

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我们称之为爱的收回。这种心理惩罚形式,包括父母对儿童表示失望、不理和孤立等。这种方式会使儿童感受到一种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和焦虑。若父母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爱的收回,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但是众多的研究也表明爱的收回不失为一种家庭教育的强有力的方式,只是使用必须是适度的,并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如权威型),这样才会对儿童社会化起积极作用。相反,在专制型家庭中使用则会起消极作用。

总之,要使惩罚效应有利于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使用惩罚方式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如果惩罚不只是武断而是伴随着合理的解释和情感性,这样就会最大程度地降低由此而产生的愤怒和敌意,也不会导致儿童顺应不良和神经质行为。

(3)引导

引导方式就是我平常说的说理疏导。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曾着重研究过这一教养方式,在儿童道德内化和利他行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引导有利这两方面的发展。但引导并不就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灵丹妙药”。那么怎样才能使引导有利儿童社会化呢?霍夫曼发现,母亲的引导效率高,原因是母亲的引导不仅是理性解释,而是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并同时使用爱的收回、强制等方式。由此,有效的引导必须是富有情感又苛刻严厉的,这样的引导能使儿童了解“不允许行为”的一套规则,并最终内化成儿童自我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使儿童把这规则看成为自己应该执行的。这样使用引导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更稳定、持久、有效。

(4)奖励

奖励相对惩罚而言,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争议较少。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奖励(鼓励、赞扬)和物质上的奖励两种形式。父母适时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会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相反,物质奖励却往往产生相反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物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因为物质奖励就像体罚一样,只是一个外部动因,仅仅使用这种方式,父母是很难帮助儿童建立自我内部控制机制的。如对孩子许诺“如果你能干某事,就会得到玩具”,孩子会听从之,但一旦没物质奖励,孩子便很少再从事这一活动。

此外,精神奖励也应适度,过频使用且不加区别,也会丧失其积极作用。

(5)温暖

温暖就是父母给予儿童温情与慈爱,包括充分地接受儿童,积极对儿童作出反应,对儿童表达关怀和爱,给予儿童充分的支持等。温暖被公认为是家庭教养方式中极为重要的,在儿童社会化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象,父母充满温暖和爱的命令更易于儿童服从。温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成就感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处于温暖氛围中的儿童易于对处于困境中的人表示同情和提供帮助,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毫无疑问,温暖这一教养方式在儿童社会化中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能发展他们的道德感、成就感、良好社会适应力和利他行为。更重要的是,温暖使儿童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从而使父母避免使用强制性方式。温暖的教养方式还能使儿童具有高水平的自尊。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

每个孩子都将通过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那么,家庭是人类的首属群体,人的社会化始于家庭,儿童时期在家庭中进行的社会化,有着早期性、教育和生活的一致性、施教者和被教化者关系的密切性等特点。因此父母采取怎样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所受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对孩子的社会化进程起重要作用。具体说来,关于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可以得出几点简要结论:

(1)父母愈多使用惩罚、限制, 儿童对道德规则的内化及道德形成愈慢。尤其当父母对儿童既惩罚、限制又冷漠地拒绝时,会导致儿童的攻击性和其它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然,父母与孩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或许这种影响首先来自儿童,如他们缺乏内部自我控制而导致父母惩罚,但无论如何,使用强制的惩罚限制,不会改变儿童外在不良行为,只会生产不良结果。

(2)精神鼓励优于物质奖励,对儿童社会化发展举足轻重。

(3)父母与孩子之间充满温情与慈爱的关系, 对儿童宽容民主的引导,可以积极地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认知能力的提高。但请注意引导方式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是十分确定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引导方式才会发生积极的影响。

(4)父母不宜孤立地使用某一种教养方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养方式。

(5 )同一种教养方式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对儿童的社会化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如同样是限制,在专制型家庭中,其作用是消极的,而在权威型家庭中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我们认为,教养方式不仅受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及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将受到儿童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应该是个双向影响的过程。

总之,家庭教养方式融于父母对儿童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因此提高父母素质,优化教养方式,是抚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文章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