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本如果打动你,那一定是因为你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暑假档电影哪吒好评如潮,票房大卖,虽说这与有趣严密的剧情、细致挑剔的做工等有莫大的关系,我仍然私心地认为火的原因是它说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了。 它某个打动你的情节,就是你心里住着的那一个哪吒。 渴望被认同 穿着肚兜的婴儿哪吒第一次溜到大街上,他对这个世界是好奇的,友好的。这时,一个小女孩拿着毽子,向他发出善意的邀请,他的心里一定是乐开了花。然而,这时带有成见的愚蠢的大人将小女孩抱走,甚至还拿着各种东西扔他,这种深深的不认同感如果一把利刃深深地扎进幼小哪吒的心里,成为他永生的魔咒,永远也无法消失。 哪吒内心是极度渴望被认同的。他想和妈妈一起踢毽子,想让爸爸多陪他,想要百姓认可他,想和敖丙做朋友。那句“他们既然说我是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就是极度渴望被认同而又极度未被认同所导致的“破罐子破摔”的做法。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离不开身边的关系,我们渴望周边的认同。虽说“忠言逆耳”、“批评才能成长”是大实话,但是我们就是愿意听好话,受表扬,获赞同。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美妙之处。 小婴儿是人生最脆弱的阶段,他们最需要被积极的回应。不管小婴儿发出什么信号,父母若都能给予他们及时的回应,并传递出无条件支持他的信号,他就会收获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认同,这份认同会给他足够的力量,让他自信,让他坚强,让他在三岁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自我,从而面对未来更大的变化。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成长基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包容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让孩子内心更加强大,并在成绩、活动等各方面表现更加优秀。16年7月,我幸运地作为一名小老师,和我的同事们在北五环一起创办了十一龙樾,填报志愿时,学校还是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客观地讲第一批孩子并不够优秀。但是这三年,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信任,课堂上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课下创造各种活动各种环境帮助每一位同学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年中考,他们的成绩真的让我们惊艳,更弥足珍贵的一点是,每一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这应该就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吧。 工作中,我们渴望被上司认同。你的命运,主要捏在比你高一级的上司手里,所以上司对你的认同你足够重视。以前有一个领导,无论我做什么事,他都会说:如果这样做会不会更好呢?你有没有想到其他的方法呢?虽然我知道他是追求完美,他期待我能够更好,但是我的内心总是映射出一句话“我做什么都是错的”,这句可怕的暗示造成我以后只要和他打交道都消极怠工,我的效率越来越低,对这份工作的喜爱程度也越来越低。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下属努力工作,尽可能地表扬他,认可他吧,如果你想让下属尽早跳槽,也不需要什么手段,贬低他,否定他就足够了。 家庭,人一生的牵绊和依赖,人内心永远最柔软的地方。我曾经问过好多朋友,你期望你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高颜值、高学历、高薪等等,但答案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条件爱自己,支持自己。记得几个月前,我跟家人商量说我想跳出体制内,这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是疯子般的决定,家人却丝毫没有迟疑,第一时间给予我支持,让我瞬间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当然这时候,也请你运用同理心,想想自己有没有给予家人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呢?经常有家长跟我说“我们的孩子还不够优秀”、“我们的孩子不听我的”、“我们的孩子太差了”,试想,你都不认可支持自己的孩子,你也不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而是用家长所谓的权威来命令孩子,孩子得不到来自至亲的认同,又如何能健康成长呢。最近喜欢上一个词——抱持,说的是家长对孩子要有“抱持”的态度,在孩子表现好时,给予认可,在孩子受挫折时提供支持。如果你是困惑的家长,不妨把“抱持”记在小本本上,尝试一下,说不定有惊喜的收获哦。 渴望被认同 做一个60分的人,不用完美主义,也不要特别差劲。给你在意的人无条件的认可,用行动告诉他,世界接纳他的所有。 英雄梦 小小的哪吒一出生就自带本领,不论是魔丸还是灵珠,他们的共性就是生来非凡,与常人不同。他天生神力,能毫不费力地做普通人终极一辈子努力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聪明伶俐,学习本领能够很快融会贯通,还能在别人恶作剧之前提前“反恶作剧”。他是天生的英雄。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经典作文题目,就是我未来想当一个***。有的人是科学家,有的人是作家,有的人是航海家,有的人是宇航员,不论是什么,每个人的共性就是都觉得自己以后可以改变世界,认为自己是一个英雄。 人天生自恋,天生自我感觉良好。小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是中心,父母都要围着我们转。步入社会,我们也或多或少地喜欢表现自己,一点小小的成功都希望所有人可以知道, 而一点小小的失败总以为所有人都可以记住。自恋不是坏事,这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认同,如果再加上前面正确的被他人认同,双剑合璧,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随着长大,我们见过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慢慢发现自己和别人其实也没有不同,你不比别人多三头六臂,也没有自带风火轮,你没有天生神力,你也欠缺后天努力。你数学可能比别人好一些,但你的语文可能会差。纵使你的成绩永远第一,你可能是个矮子,纵使你还是高富帅,可能你五音不全。纵使你各方各面,方方面面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无可挑剔,你依旧觉得不够,没办法,人性的贪婪。总之,你很平凡,你有各种不完美的地方。 人的成长,是一个慢慢接受自己平庸的过程。记得毕业前两年,我总有使不完的劲,觉得中国的教育等着我去改变,觉得我做的事很有意义,我们不一样。两年后,我发现我的努力并没有对这个社会起到一丁点的变化,我迷茫了,彷徨了,我开始严重地怀疑自己,在这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我慢慢地接受自己是平凡的,平庸的。 接受平庸之后,那个英雄梦就消失了吗?我认为不是的,自从接受了自己的平庸,我开始真正地正视自己,我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再是完美主义,而是6分就好,这样当我做到7分我会很开心,8分我就乐开花,9分我就上天,当然如果做的是5分,我会默默给自己加油,反正就差1分而已。慢慢地,我发现我可以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我开始更加注重过程,而不是那么地在意自己做完后的结果。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时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和自己的快乐,他们很多人毕业之后还会继续和我保持联系,这让我觉得很温暖,我渐渐找到教育的意义,渐渐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英雄梦 英雄不分大小,做好自己心中的英雄。 希望自己“坏”一点 电视剧里,我们喜欢的永远不是那个非常优秀毫无缺点无条件爱女一的男二,而是喜欢那个痞坏痞坏有一大堆坏毛病,但是总在某些关键里面能够耍帅、义无反顾地帮助女一的男一。 同样的,我们更多的是喜欢丑萌丑萌,调皮搞怪,爱憎分明,关键时刻分得清是非的小哪吒,而不是一表人才,谦谦君子,天生纯良,斩妖除魔,关键时刻为家族放弃良知、为朋友放弃生命的敖丙。 其实哪吒和敖丙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更像是人心里的两个小人。每个人的心里总有那么两个小人,小白人如天使般告诉你应该做一个好人,应该做好事;小黑人就恶魔般告诉你做个“坏人”,做点无伤大雅的坏事也无妨。小黑和小白也并不是绝对的,小白人体内也有恶魔的一面,而小黑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你渐渐的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远比做判断题复杂的多。寒门学子因为读书考上了好大学实现人生的突破,北大学子回家卖猪肉读书无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句话是对是错需要你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人打交道就更不能非对即错了,你跟另一半讲道理,争出了谁对谁错,失去的是感情;你跟孩子讲道理,树立了你的权威,也无形中给你们的亲子关系加上了一道不平等的枷锁。生活中更多的是灰色地带。 我们从小就被树立一种所谓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吃饭不要吧唧嘴,我们不要画浓妆,刺纹身。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渐渐感觉这些无形的东西像一个枷锁,压抑得我们喘不过气。我们从内心里想做的是那个有一丢丢坏,但本质是好的哪吒,而不是那个完美的敖丙。我们渴望自己不被道德绑架,允许自己有一点小坏。我努力学习,但是偶尔考试没考好也可以;弟弟太不听话,让着他不如教训他;我吃饭吧唧嘴关你屁事;我虽然有纹身,但我仍然是个好女孩。 在这种不停地质疑权威中,我们渐渐地从黑白中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灰色的度,这个度慢慢地成为那个虽不完美但很真实的你。 ![]() ![]() 希望自己“坏”一点 寻找属于自己的“灰色”人生。 ![]() 做自己 生命的本质,就是做你自己。 在自我的认同和他人的认同中,我们渐渐长大,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在不断地质疑中,我们发现了生命不是非黑即白,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而剩下要做的,就是做你自己。 哪吒用尽全力拖起了那座他本拖不起的冰山,嘴里大喊“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看到这一幕,你是否内心激情澎湃,如果是,请摸摸自己的心,你可能压抑它太久了。 心理学中说人有两个自我,自我1和自我2。自我1是指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文字;自我2是指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图像。更直观地理解就是你的上司周末给你打电话,让你赶紧来公司加班。你嘴上说好的好的,准备起床火速去加班是自我1。你心里大骂领导是个大傻B,周末都不让休息是自我2。 自我1几乎无时无刻不在陪着我们;而自我2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累,觉得压抑,很可能是自我1和自我2在打架,而我们没有发现,更别提做那个劝架人。所以如果你觉得累了,不妨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让你的大脑放空,倾听你身体和潜意识的声音,她可能会告诉你答案。 有人说,有自我1,人生时刻由大脑掌控,做一个理性的自己岂不是很好。好是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事是理性的,但你那样做的是一个理性的人,不是一个理性的自己,如果你能做到大脑完全理性,你可能更像是一个理性的机器。 乔布斯曾说过:要遵从你的感觉,而不是按照教条生活,因为教条,都是别人思考过的东西。遵从的感觉就是自我2,而教条生活,就是自我1,如果你想活出自我,靠的还是自我2。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当我们遇到人生中的大事,我们更习惯性地请教有经验的人,查阅权威资料,用自己逻辑的,理性地思维好好分析,从而确实一个最优解。头脑1告诉我,我应该好好地做这项毫无成长的工作;头脑1告诉我我要好好维系这一段支离破碎的婚姻;头脑1告诉我,我到了该***的年龄了…… 然而,你总会在某一刻怀疑自己做的决定,你所谓的最优解迟迟让你开心不起来。这个最优解让你对得起了所有人,却唯独难为了自己。找到你的自我2吧,让你做自己真正的主宰。我的女神就是一个特别洒脱的人,做事非常果断。她有一句经典语录就是“如果一件事情,你在心里已经说了三遍,那就赶紧去做吧”。如果你心里已经说了三遍我要健身,从今天就开始吧,哪怕每天10分钟,你可能会快乐一整天;如果你心里已经说了三遍我要跳槽,不要再算跳槽对我来说失去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多大多大的风险,勇敢地跳去吧。 我特别喜欢怂这个字,心在下面,压抑了自己的内心,人自然就怂了;平等的待心,怂就变成“从心”,follow your heart 其实没有那么难,不压抑你的心,平等地待它就好。 ![]() ![]() ![]() 做自己 ![]() 他人认同+自我英雄主义+质疑=形成自我1 他人认同+自我英雄主义+质疑+找到自我2=活出真实的自我 ![]() ![]() ![]() Follow your heart, 愿每个人都能活出自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