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儒家经典理论,浅述儒家功理

 水木年华138 2019-08-07

有关儒家气功,有人认为,在宋周敦颐、朱熹之前没有具体功法,这是一种偏见,其实在儒家的经书里,.如《易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随处可见到养气修身的 论述。如《大学》里开宗明义就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卷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读儒家经典理论,浅述儒家功理

《大学》,它是《礼记》中的一篇, 传说为孔子所作,是入德之门。古时的经书也有精华糟粕之分。外人赞誉我们为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就是指这些精华而言。而我们往往舍本求末,反倒把本国的精华扔掉,把外国颓废淫荡的“靡靡之音”当作“精华”了。以致“自由化”到处泛滥。我们应反思,无论对国内的和国外的都应该批判地继承和接受,吸取其有益部分,弃其糟粕。

上述《大学》的论述就是修身养性之道。“明明德”、“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气功。我们以气功的观点论之,“明明德”就是要明先天之性,修淳朴之德。“止于至善”,就是“注视天心”,道家叫作迴光返照守祖考,佛家叫作止观返照守灵台。至于“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这就是佛家的“定慧双修”,道家的“虚极静笃”、“追朴还原”的修炼。

读儒家经典理论,浅述儒家功理

我们今天培养青少年要具备四有——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上述的修身养性的培德是一致的,只是措词不同罢了。不过过去的诚意、正心、修身之后,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而我们今天培养青年要为人民服务。这个服务方向改变过来就行了。况且“知止而后有定”……这种气功修炼,对于增强体质,提高智力极为有效。今天培养学生要成为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就是身体好,这与练气功的增强体质也是一致的。由此观之,练气功是一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方法。.

历史文化不能割裂开,祖国的优秀文化,气功瑰宝,应该很好地继承,以提高人民的素质。

读儒家经典理论,浅述儒家功理

《易经》

《易经》有三,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连山》是夏易,《归藏》是商易,均已失传。迄今传下来的是《周易》,《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为周文王所演。其中《十翼》为孔子所作。

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易经》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易经》说: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就是练气功由后天返先天之理。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练气功者,通周天后,正位居体,无神归位,美在其中。而真杰畅达于四 肢,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浩然气畅,了然悟性,实在是美不可言的。

“艮”,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艮卦所载的内容也反映出殷、周之际气功养生的一个侧面。《易.彖辞》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这就是练气功时,当止则止,当行则行。该进武火进武火,该进文火进文火,进火退符,温养沐浴,动静不失其时,才能虚室生白,内外通明。“艮其止,止其所也”, 这与《大学》中说的“止于至善”是一 个道理。

(王魁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