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多诺逝世50周年丨《启蒙辩证法》揭示了什么现代性危机?

 雾海中的漫游者 2019-08-07
50年前的今天(1969年6月9日)
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多诺去世
转眼已经过去50年
今天(2019年8月6日)
我们一起纪念他

1903.09.11 - 1969.08.06

西奥多 · 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神话已是启蒙?

作者丨书杰

《哲学100问》第三季讲稿

▲  希腊神话 《奥德赛》
01  共9期阐述《启蒙辩证法》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启蒙与神话的纠缠①神话已是启蒙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整个欧洲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战争给人类带来伤害,折磨着每一个人的肉体和精神。各种科技的手段可以肆无忌惮地用于战场上的屠杀,法西斯的极权统治更是操纵着大多数有着文化修养的德国人。

战争结束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征服自然,征服世界乃至征服他人。现代世界里的一切都被科学技术深深牵制住,世界逐渐沦为了一个可以被计算的世界。

人们一方面沉浸在科技带来的乐趣里,但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的生活也被模式化机械化,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同一而丧失个性。

此时社会状况,正发生着全方位的异化。

霍克海默(左)与阿多诺(右)

基于对战争中的极权主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异化现象,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开启了一场对社会本身的批判性反思活动

这一切究竟因何而生?
战争中极权主义的统治,是否有其内在的根源?
看似美好的大众文化产品,是否隐藏着另一种更为深刻的危机?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对“启蒙理性”本身进行批判。因而就有了这部《启蒙辩证法》的作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启蒙辩证法》中文版

今天,我们就从这本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开始讲起,去看看“启蒙理性”究竟带来了怎样的现代性危机。

欢迎来到《哲学100问 · 第三季》,我是书杰。

上图扫码收听完整课程《哲学100问·第三季》

《启蒙辩证法》的写作背景与主题

从刚刚的那段介绍中,大家已经大致了解了《启蒙辩证法》的写作背景。这本书写于1941年-1944年的二战期间,是阿多诺在美国吉利福尼亚流亡期间与霍克海默合作而成的著作,也是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奠基性著作,是现代性批判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
《启蒙辩证法》初看起来是非常之难的,因为里面涉及到大量关于传统理性、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现代文明、理性与权力等多个维度的阐释,但全书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那就是——对传统理性背景下的“启蒙”进行批判和反思。
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启蒙开启了人类现代性的篇章,使人们摆脱了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建立起对理性的权威,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啊?正因为启蒙这座方舟,才帮助人类摆渡到工业文明的社会里。这,有什么问题吗?
没错,大多数人自然不会察觉这个过程有什么问题。但敏锐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发现,经过这样的启蒙洗礼后,“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人类非但没有因为启蒙进入到一种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到了一种新的野蛮主义。因为启蒙理性的倒退,人类不知不觉踏入到了一场现代性的噩梦之中。这就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提出的独到观点。
这部《启蒙辩证法》,就是要试图去挖掘出“启蒙理性”是怎样走向自我毁灭之境的,而经由这样的“启蒙理性”又是如何给现代人带来灾难的,以此给现代人敲响警钟。
那么如何在短短几期节目里,清晰梳理出这其中的精髓要义呢?接下来,我先把整体的思路为大家做一个概览。

课程学员可获得300张逻辑思维导图


三个维度解析《启蒙辩证法》 

第一,我们先去解“启蒙”本身的概念。这一点通过对“启蒙”和“神话”的纠缠关系中去破解。通过分析会得出一个结论:启蒙在反神话的同时,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启蒙跌落为神话——走向自我毁灭。
第二、我们就要去分析一下:为什么启蒙会走向自我毁灭,“启蒙理性”在发端之初是不是就已经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而经由这样的启蒙走向自我毁灭之后,给人类到底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最后,我们就去看看“启蒙走向自我毁灭”的典型表现,那就是大家熟悉的“文化工业”现象。我们去分析一下包括文学、电影、音乐、广告等在内的各类传媒作品是如何对大众进行一种欺骗与控制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背后,又与社会统治的权力有着怎样内在的关联。
好,我们的思路就是这样。

因为《启蒙辩证法》难度非常大,我尽量引导大家一步一步切入到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批判的思路中,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找来一本《启蒙辩证法》阅读一番。
今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维度通过启蒙与神话的纠缠关系,来解“启蒙”的概念,以此达到对“启蒙”本身的反思。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关系
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
文中有一个非常富有辩证意味的观点: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来说:就是启蒙本来是要“反神话”的,但“反”的这个“神话”就已经蕴含着“启蒙”的要素了;而启蒙在“反神话”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达到“反神话”的目的,反而陷入到“神话”逻辑中,跌落倒退为了一种新的神话。这颇有一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纠缠不清的意味,这也正是启蒙辩证法的内涵所在。
那,这个纠缠关系到底如何去破解呢?我们就先从“启蒙”切入。

(1)什么是启蒙
什么是启蒙呢?或许你首先想到的是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但在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并没有把“启蒙”局限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是认为:从古至今对任何不借助于神秘或迷信解释的知识的尝试,都是启蒙的尝试。一切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树立自主的进步思想,都是“启蒙”。用理性祛除愚昧无知,用理性之光照亮一切黑暗。
既然是“从古至今”来看,那我们就把“启蒙”追溯到它的发端的源头,那就是神话阶段。
正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说:“启蒙的纲领就是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来代替幻想”。也就是说,启蒙在发端之初是要去“反神话”的,要摆脱神话的迷信解释,祛除魅惑,从而树立正确的知识。那么这样理解下来,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神话”与“启蒙”肯定是势不两立的。
但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这里就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貌似启蒙以“反神话”为目的,但如果按照“启蒙”如此这般的定义来看,启蒙所反的这个“神话”本身就已经内在包含着“启蒙”的因素了。这就是那个论断:“神话已是启蒙”。
那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下面,我们就回到神话的内涵中,去破解这句话的内涵。
(2)神话已是启蒙
神话是什么啊?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古希腊神话故事吧。在荷马史诗里,也记录着各种神话故事。

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界最为朴素的一种解释。

在远古时期,人们根本没有能力对自然、对人的生死等各种现象做出解释,人类处在被自然的力量摆置的状态里,于是人的内心中总是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畏惧,但人不能总是处在惶恐之中吧,总是要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于是,就以神话的方式——塑造出各种形象,甚至幻想出远离现实的各种现象——以此来解释这个变化多端的自然世界,为人类自身的生活寻找到一种意义,最后达到安顿内心恐惧的效果。
也就是说,神话自发端之初就已然默许了“人对世界的畏惧之感”,通过神话来化解这份恐惧,人将自身对世界的主宰与控制寄托于诸神之中,寄托于诸神对权力与地位的争夺以及诸神建立的各种秩序之中,以此来达到人对世界的控制。
虽然神话解释带有幻想和迷信的色彩,但从“启蒙”的视角来看,对这个世界的解释已经是一种“启蒙”的尝试了。因为神话的解释,至少是一种对知识的尝试,只不过这样的“知识”在启蒙的视角看来,是愚昧的、落后的、迷信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晚上看到了鬼火,在没有科学认知的前提下,可能他会把个鬼火解释为“鬼来了”所致,而如果有了科学知识就会认为“鬼火”不过是一种化学的反应现象罢了,怎么会是“鬼来了”的表现呢。
那么将鬼火解释为“鬼来了”,虽然在“启蒙”的视角下看起来荒唐可笑,但至少这是一种解释啊,是一种对知识的探求,只不过是通过一种“迷信”的方式,幻想的的方式罢了。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过程已经蕴含着“启蒙”的要素,那就是——对知识有一种向往。
好,这里面的辩证关系,我们再梳理一下:
在启蒙看来,启蒙是要祛除神话的迷信,尝试树立正确的知识,以理性来代替愚昧。因此启蒙是“反神话”的;

但我们深入到“神话”本身中发现,神话的解释本就已经蕴含着对这个世界的解释的尝试,对知识探求的尝试,只不过是以幻想、迷信的方式展开罢了。并且神话中的众神对权力与地位的争夺,最终是对世界的解释与话语权的指向。人们借助众神的象征意象,来表达对世界的解释,人们将自身对自然的统治倾向化为众神对世界的主宰力量,这些正孕育着“启蒙”精神
这就是启蒙与神话纠缠关系的第一层论断——神话已是启蒙”的内涵。而另一句“启蒙倒退为神话”又该如何理解呢?下期节目为大家解答。
(3)对《启蒙辩证法》的整体逻辑梳理
好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对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做了一个整体的概览。我们再概括一下:
首先,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出发点就是要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状予以反思,找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异化的原因以及当时出现的极权主义的内在根源。
那么,要破解这个难题,一定是要有一个切入点,这时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以“启蒙”为反思的对象。而通过对“启蒙”的反思,要得出一个结论:启蒙理性走向了自我毁灭,启蒙理性带给现代人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而对于这场灾难的诠释,同样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异化”以及极权主义统治的内在根源所在,这就是回到了这部著作的写作初衷。
那么具体的问题就是,如何得出“启蒙理性走向自我毁灭”,如何得出启蒙理性带给人的不是美好,而是灾难?这就需要一个论证的过程了。这就要通过启蒙与神话的纠缠关系来破解——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当以“反神话”为初衷的启蒙最后跌落为“神话”时,这也正是“启蒙理性走向自我毁灭”的逻辑所在。
这就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整个大的论证逻辑。今天的内容我们只是开了一个头,只是讲到了“神话已是启蒙”的内涵。下期节目,我们就重点去看看“启蒙倒退为神话”的逻辑,启蒙理性究竟如何走向了自我毁灭之境。
最后给大家提一个小建议,要理解《启蒙辩证法》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从整体的脉络去把握其批判的思路,这样看到全貌才能够理解其批判的深度。
感谢收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