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城投的,都不容易

 rexue_2014 2019-08-07

来源:现代咨询

作者:金先森

金先森,一个不干城投但略懂城投的男人。

“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

——致城投

01
城投大势,风起青萍之末

风起于青萍之末,城投大势起于思想解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开始,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开始不匹配,而且那时候地方政府是不允许发债的,所以地方财政压力山大。路要修,基础设施要建,GDP要保,没钱怎么搞?这时候,地方政府天才般的创造——城投公司诞生了。1998年,国开行打造了“芜湖模式”,可以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说80年代的“94专项”是地方政府思想解放的喜马拉雅,那么90年代的开发性金融则是后来城投人心目中的耶路撒冷。短短几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数千家目标一致但各有千秋的平台公司,开始进行大量的融资和城建投资,并在此后的08年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光辉作用。

盘子大了容易散,行业大了容易乱,为了遏制城投公司粗放式地扩张和融资,19号文横空出世,拉开了平台公司清理整顿的大幕。但到了2010年底,平台公司数量已接近9000家,燎原之火一时半会还灭不了。直到2014年,一把大刀挥来,斩断了城投融资的根源,此刀,唤其名曰“43号文”。艰难过渡后,城投的同胞们迎来的不是剧情反转的号角,而是50号文和87号文的铁锤,这一锤锤下来彻底敲碎了城投同胞们的“象牙塔”。
02
城投问题很多,其中债务是最大的雷

城投作为地方国企的“带头大哥”,资产规模“坐地”成长,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些年来规模也是变得相当的大,很多县区级城投动辄上百亿的体格。但这两年国家对于政府性债务高度敏感,城投公司“坐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落幕。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在政府的直接关怀下成长,城投公司被“惯”出的毛病也逐步暴露出来:债务负担重、持续融资难、组织基础弱、运营效率低、发展方向乱、政企不分家……,可谓是水深火热,连地方政府也坐不住了,毕竟是自己养的“亲儿子”,纷纷出台意见推动整合重组、转型发展、债务管理,比如某中部省份要压缩三分之二的平台公司数量,某西南省份出台文件要将县区级平台公司向地市级“合并”……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扶城投大厦之将倾。

而在一身“伤病”中,城投的债务问题最为致命。笔者梳理了下各类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按照平均的统计口径,当前存量隐性债务或达40万亿,而隐性债务很大一部分都由城投公司背负。笔者又拿计算器算了下,按平均7%的利率计算每年付息都要将近3万亿。3万亿是什么概念?2018年全国财政总收入才18万亿,加上巨额还本的话,细思极恐。从城投公司层面来看,面临的情况分化也是很严重的,省会级以上城投公司,特别是上市的几位城投“大佬”从来不差钱,但是越往下,到了县区级城投公司的日子就比较难熬了。坊间甚至给个别债务率畸高的五个城市排位,形成“东南西北中”五足鼎立的唬人架势。城投债务问题之所以关注度如此之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关心”地方政府信用。有人说,金融机构最关心城投债务能不能还上,但在笔者看来,没有人比地方政府更关心这个事儿,毕竟关系到乌纱帽。在“财爸”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政府财政部门都积极响应,掀起了“十年化债”的高潮。
03
那么多政府项目,干与不干都头大

作为带有“特殊使命”的国有企业,城投公司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自带助推城市发展的英雄光环,承担了每年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大部分重任,在地方政府的指示下鞍前马后,拉着地方GDP节节攀升,市长和市场都很爱。当前随着政信融资渠道的收紧,做项目的钱来之不易,虽然有专项债,但是额度有限。前两天的顶层会议表明,当前经济由“存在压力”转变为“下行压力增加”,在这个节骨眼儿,“稳增长、补短板”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经济要发展,地方也要发展,民生类项目是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诉求。梦想归梦想,现实是绝大部分地方的财力有限,政府投资只能靠城投。

令城投的小伙伴们尴尬的是,这种公益性项目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做吧,可能产生隐性债务的风险。不做吧,又是站位不高,不顾民生保障。即便硬着头皮做,又面临搞钱难的问题,进退维谷,不失为有些许尴尬。比做项目更头大的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众口难调,决策思路波诡云谲,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可研做好设计理念要换,概算做完投资规模要换,好不容易一切都敲定了领导又要换,新班子上马后不久政策又换了……对于城投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换。谋个生计难,谋个城投的差事更难。笔者也遇到过,城投领导被政府领导不给好脸色使,城投的小伙伴们跑项目前期被各部门的人颐指气使,要知道,这些城投的领导们当年很多也是为官一方的政治明星啊,有时候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许是时代变了,也许是信仰在撑着,牙齿掉了只能往肚里咽。
04
名下资产很多,不仅要防止流失,更要想着盘活

前面说到城投公司是被地方政府融资需要“喂胖”的孩子,经过几轮整合,资产规模都比较大,有些城投的资产体量甚至占到了地方国有资产的80%以上,可谓“身宽体胖、举重若轻”。但业内都知道,城投的体格大多是“虚胖”,早些年为了搞钱,公园、道路、绿地都往里塞,一味的做大,加上一些无人认领的在建工程和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这些带不来现金流的“无效”资产占比往往能达到总资产的70%以上,实际能被金融机构看中的资产没多少。

拥有那么多资产,现在又不让融资代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天天盯着城投如何利用这些资产发挥效益。对于城投公司来说,这么大的资产规模也很难利用好,何况很多城投现有的队伍力量还不够,盘活资产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对于不怀好意、有利益纠葛的部门来说,或许希望看城投犯错、幸灾乐祸。笔者在给城投做转型的项目上就碰到过不少类似的情况,部分局委办的主要领导视城投为“宿敌”,生怕抢了自己的蛋糕,拒不配合清产核资,城投再想做大资产可谓步履维艰。当然了,笔者做项目时也不乏碰到有魄力的地方主官亲自坐镇,挥斥方遒,推动国有资产整合和盘活,如此这般,城投转型没有不成功的。
05
跑银行、下工地、搞扶贫、忙救灾等,都少不了城投影子

城投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能运作这么多年,数功劳必然要算上城投的小伙伴们一份,不仅身份多种,技艺也是各样。跑银行、下工地、搞扶贫、忙救灾、搞党建……各个业务口子的人员事情特别多,除了上面这些,还得忙着政府各类会议、汇报,还得应付各个检查、巡视、接待、应酬等等。笔者切身体会,分管业务、融资的老总门口永远都是排队的长龙,夜里也是灯火通明,而业务部门的经理们大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各个部门间办手续,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写的日理万机。笔者多次去拜访城投一些领导时,在工地上交谈,低着头干着活儿,还把问题给解决了,大写的服。

这两年扶贫攻坚战打得热火朝天,决战全面小康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城投公司上上下下的同志们可谓众志成城,上山下乡,长期奔赴扶贫一线,视扶贫为己任,国企形象熠熠生辉。今年入夏以来,湘赣一带暴雨连绵导致洪水肆虐,在政府的领导下,一众党员干部们伟岸的身躯现身在抗洪救灾一线,比冲锋舟更快的是城投的同仁们,田间埂外、水中岸边,都有刚从扶贫一线下来的城投同志们。笔者感动之余,耳边萦绕的仿佛是一首歌的旋律——灾难无情人有情,城投信仰在我心!
06
糖衣炮弹很多,坚持党性也是一种考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诱惑,城投公司的岗位风险最大。手里掌握着那么多资源,那么多项目,各个机构都在觊觎。这当中,不乏很多城投抵不住诱惑。近年来不少城投领导人倒在了糖衣炮弹面前,比如湖南省某市级城投董事长以受贿罪、贪污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获刑七年,吉林省某地级市城投董事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异地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甚至有某地级市城投老总横亘数载被冠以“城投王”称号,被判了14年……近日又有贵州某网红县城投董事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当然了,在这当中,我们城投绝大多数同志的觉悟是好的,党性是坚强的,经受住了考验。比如笔者认识的一个城投老总,前前后后服务了七位书记,为地方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一个城投长者的形象熠熠生辉。不过,话说回来,精神上的不断侵蚀,对城投的小伙伴们来说,依然是种考验。

07
对比市场,薪酬水平也就那样

上面讲到了,城投人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工作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担子不轻,城投圈子外面人或许觉得干城投的是不是收入特高?据笔者长期以来对城投行业的研究和观察了解,一般地市级城投主要领导收入在40-60万,县区级城投领导收入在20-40万。而据前不久公布的云南省、重庆市国企领导薪酬水平来看,省级国企老总的收入最高也就72万,而省会级南昌城投一把手的薪酬也仅仅刚过50万,相比较政府部门来说,确实是高了一些。但是比较市场上水平来看,并结合其工作内容、工作压力和工作风险来看,这几十万的性价比也确实那啥。所以,也难怪部分城投工作者没有抵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当然,主要还是怪这时代洪流,怪这岁月蹉跎。

好在目前,在这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各个地方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逐步通过一些激励机制的改革创新来弥补城投工作人员的收入保障。比如,笔者两年前服务西北某地市级城投进行薪酬改革,描绘的秀美蓝图打动了地方政府和国资部门,大锅饭变成刷卡制,肯做事的工资涨了,捣糨糊的也会慢慢被淘汰,钱没多花还把政府的事儿给办成了,皆大欢喜。
08
你眼中的城投信仰,到底是个啥?

信仰,辞海的里解释为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而城投信仰,辞海里没有解释,笔者服务城投老板们多年也没有得到一个答案,甚至连城投的小伙伴们自己也无法解释这种存在。但是没关系,存在即合理,大家都觉得城投信仰好,那就是真的好。有人觉得,城投信仰是政信业务得以繁荣的基础,而在本人看来,城投的利益相关者都依靠着这一信仰活着——政府需要城投像永动机一样地搞钱投资稳增长、政府部门需要城投管理项目高枕无忧、金融机构需要城投吃成胖子支撑业务、十八路兄弟姐妹需要靠城投养活,大家都关心城投做的大不大,却没有人关心他们做的累不累。

现在这个节骨眼,城投能靠得住谁?亲爹恨不得一刀两断,但囿于隐性债务的关联实在不好断绝血缘关系。爹想扶一把城投吧,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从何做起,下定决心去收集资产注给城投度难,一双双心有不甘的眼睛都盯着、盼望着城投出漏子。如果说,一万多家城投公司的同仁们拿着薄如蝉翼的薪水做着沉重繁杂的事业同时抵御着各路妖魔释放的糖衣炮弹苟延残喘还有需要什么体面的理由,那也许就是“信仰”吧?就像爱一个人,可以无条件地对TA好,这种现象本身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不用去解释,也无需解释。
林林总总说了那么多,也不足以道出城投之难处其一二,政府部门的威逼利诱、金融机构的唯利是图、施工单位的糖衣炮弹、第三方机构的马屁忽悠,还有一群利益相关的职能部门吃着瓜看热闹,这种“夹心式”的结构足以让道行不深的城投人找不到北。笔者不是城投人,但与城投人交道颇深,只想告诉各位干城投的同仁:你们真的不容易!

最后,向各位冲锋在城投一线的小伙伴们致敬!城投转型发展还得依托你们,稳增长、补短板和防风险的重任还得仰仗你们。

城投,加油!

非从事相关业务的朋友请勿尝试,以免遭到无情拒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