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岁非遗传承人, 坚守传统却不再“传统”

 知识传承永恒 2019-08-07

杨煜在添加蓖麻油

前不久,漳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有58人上榜。其中,漳州八宝印泥制作技艺传承人杨煜格外显眼,出生于1992年的她是名单中年纪最小者,只有27岁。7月23日,记者慕名前往漳州八宝印泥厂,对其进行了采访,听这位年轻的传承人讲述她与八宝印泥的不解之缘。

八宝印泥与片仔癀、水仙花并称“漳州三宝”。不过,创自清康熙年间的八宝印泥虽名满天下、贵为贡品,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全国性文教用品市场不景气等诸多原因也陷入困境,漳州八宝印泥厂一度濒临倒闭。杨煜与八宝印泥结缘,正是在那段“最困难的时期”。

杨煜的父亲杨锡伟是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辈子醉心于八宝印泥技艺。1997年,漳州八宝印泥厂内外交困、连工资都发不出去,杨锡伟临危受命出任厂长。彼时为了赶工,他常将八宝印泥的生产原料带回家,加班加点完成一些工序。那时杨煜虽然年纪尚小,但耳濡目染。“那种特殊的中药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难以忘怀。”杨煜说,年纪稍长些,她开始为父亲打下手,每逢寒暑假,还跟着父亲到八宝印泥厂帮工。厂里的氛围,特别是随着对八宝印泥深厚历史内涵的不断了解,杨煜愈发热爱八宝印泥。

2015年,杨煜大学毕业了。在校期间专攻工艺美术专业的她,秉持对八宝印泥的热爱和父亲的支持,回到家乡漳州,全身心投入到八宝印泥这一传统技艺的学习中去。

八宝印泥中不仅含有珍珠、玛瑙、金箔等贵重原料,还有20多味中药材。精心调制出来的八宝印泥,红而不燥,细腻厚重,钤盖在书画上色彩鲜亮,有立体感,时间越久,色泽越艳。要制作出这样一盒质量上乘的八宝印泥并非易事,杨煜对此深有体会。

“制作印泥的工序有很多道,极为繁琐。”杨煜说,光是“泡制油”就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她告诉记者,八宝印泥制作过程中对原料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使用到蓖麻油,在“晒油”后得密封等上三五年,有时甚至需要等上10年才能收获陈油,更不用说后续还有搅拌、捶打等工序要完成。由于漳州八宝印泥厂始终坚持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工序至今还得用到炭炉,“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印泥。”杨煜说。于是,在没有空调、只能与炭火相伴的车间里,“夏天烤火炉,汗水簌簌滴”。

几年间,杨煜克服各种困难,跟着父亲苦心学习,从最基础的原料筛选,到整套工艺的生产过程,她悉数掌握,烂熟于心。

“传统”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代竞争激烈,如何做好宣传推广,擦亮漳州八宝印泥这一块金字招牌,让它在时代浪潮中屹立潮头,成为杨煜近几年来注重技艺提升之余所思考的问题。

来源:闽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