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公秋爽,母秋凶”,今年秋老虎是公还是母?立秋后还热吗?

 相逢就是缘 2019-08-07

自从三伏天到来之后,今年夏天多个省份的最高气温已经突破了40摄氏度,连日来的高温更是让很多人直接热得受不了,就盼着能够迎来一波降温。虽然距离出伏还有一段日子,好在眼看着已经到了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大家都盼着立秋的到来能给这炙热的天气降一降温,那么今年立秋后还会热吗?

虽说立秋一直被人们看作出暑的标志,也是逐渐变凉爽的转折点,不过与此同时,农村还有“秋后一伏”,“立秋不下雨,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也就是说,就算是已经立秋,这之后还如果有秋老虎的侵袭,高温暑热的天气就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农民口中的秋老虎,实际上是一种气候现象,在立秋之后,南去的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了持续性的高温天气,除了华北地区以外,黄淮一带和江南地区都会出现明显的高温。每年立秋之后,出现秋老虎的几率很大,而且秋老虎还有公母之分,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农村有句俗语叫做“公秋爽,母秋凶”,那么农民是如何区分秋老虎的,今年的秋老虎是公还是母呢?

农村的说法是,如果立秋的时间点在上午,那么今年的秋老虎就是“公秋”,如果在下午就是“母秋”。按照这种说法的话,今年立秋的时候是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的凌晨3点12分,因此今年的情况属于“公秋”,秋老虎不会那么凶猛,也意味着立秋之后的高温天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农村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同样被农民用来预测立秋后的天气情况,以正午12点为分界点,如果立秋的时间在12点以前,就属于早立秋,这种情况下立秋后的天气会迅速转凉,如果立秋的时刻在12点到24点之间则属于晚立秋,暑热的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年的情况属于早立秋,与公秋爽的说法正好契合。也就是说,难熬的酷暑天气也要渐渐离我们而去了。

不过,对农民来说,立秋的时间早晚不仅关系天气变化,还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这段时间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候,农村向来有“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说法,今年的立秋时间正是农历七月,希望农民种的庄稼也能有个好收成。

不过说到底,这些俗语也只是农民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如今这些说法也不一定准确,大家还可以要根据天气预报,随时感知天气变化,做好应对的准备。你觉得“公秋爽,母秋凶”和“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有道理吗?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