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头收废品捡到一“疙瘩”,据为己有,专家得知后:文物必须上交

 王三英 2019-08-07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底蕴,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会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只是经过岁月的长河洗礼,有很多文物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流落于民间。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老头收废品捡到一“国宝”,据为己有,专家得知后:文物必须上交,这是怎样的事情经过呢?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应该很熟悉一句话,就是皇帝对那些罪臣一句“发配宁古塔”便决定了人家的悲剧命运,而回归今日,宁古塔地处黑龙江。在古代黑龙江是人烟罕见的地方,除了罪臣,其余的生物便是猛兽了吧。

但就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竟然是满族人的发源地,当时可不是后来的满人,而是满人的前身“女真”族。

当时的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第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金朝的国祚120年,共传了十位皇帝,公元1153年,在第四任皇帝的时候才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可以看出,金朝在哈尔滨市一带活跃了近四十年之久,至今在哈尔滨阿城区还建有“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里面珍藏着完颜阿骨打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物。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件完颜阿骨打时期流落于民间的文物。

王姝颖是哈尔滨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放假的时候到舅舅家玩耍,舅舅家有一个小孙子,还不懂人事,舅舅便把一块“铜疙瘩”拴在狗尾巴上逗孩子开心。

起初王姝颖并没在意这块“铜疙瘩”,以为是舅舅在哪捡来的小玩意儿,毕竟他舅舅是一个拾荒者,捡到一些小玩儿是常事。

但这个“铜疙瘩”在阳光下尤为醒目,尤其它别致的造型吸引了王姝颖的兴趣,毕竟她是历史系的学生,经常会接触一些历史事件、文物等,这个别致的造型,再加上后面有雕刻的文字,让她觉得这应该是个文物。

在征求到舅舅同意的情况下,王姝颖带着这块“铜疙瘩”回到了学校,找到她的老师张泰湘,经过老师仔细的辨认,认出上面的雕刻的文字属于“九叠篆”, 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

后来与哈尔滨文物专家共同研究得出,这块“铜疙瘩”的真实身份是金代完颜阿骨打时期的官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因为哈尔滨在古代地处偏远、恶寒之地,人烟不多,虽为女真的发源地,但后来由于迁都北京而留下的历史文物与资料并不多,以至于对金代很多的历史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这枚印章的出现,无疑是增加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

文物专家知道这枚印章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向王姝颖表示这枚印章最好要上交国家,但王姝颖知道这不是自己的东西,需要征求舅舅的同意。

而王姝颖的舅舅知道自己捡的“铜疙瘩”竟然是“国宝”时,便不肯上交,专家一再表示文物必须要上交国家,但舅舅仍然是固执拒绝。

后来经过多方的协商下,王姝颖的舅舅才把这枚印章上交,而这个印章也被正式命名为“迷里迭河谋克之印”,进入博物馆,成为重点的保护对象而珍藏起来。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出土,对历史的研究也会进行更为详细的了解与补充。

但作为现代人,发现古物上交国家的做法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有的人则说应该给予一定的报酬,不知道朋友们看过后会有如何的想法呢?

参考资料:《金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