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社工应警惕商业诈骗风险

 乐康居 2019-08-07

社会工作者开展大型公益活动时,许多商业组织会主动要求合作,因为公益活动也是他们进行品牌宣传、践行社会责任的手段。而这些商业组织良莠不齐, 社会工作者若缺乏基本的判断力,往往会陷入不法商业组织的圈套,导致服务对象利益受损。社会工作者如何提高防诈骗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合作单位和组织的资格审查。我们在整合资源,争取外界支持和帮助时,应主动要求合作企业或组织提供相关资格证明。如果对方不愿意提供相应的资格证明,我们就要提高警惕。拿到相应资格证明后,还要通过多种渠道验证这些材料的真实性, 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二是明确合作过程的公益性和规范性。不论合作单位是抱着什么目的来参加公益活动,在合作之前都要与对方进行深入沟通,商定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同时,应对合作单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解释,告知对方公益活动应遵循的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什么,减少双方的误会。

三是加强行业之间的曝光和处理。针对一些有前科的企业和组织,应当由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牵头, 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认定为有诈骗行为的企业和组织列入黑名单并曝光,杜绝与其合作。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和组织,则应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李 开)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