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临帖没必要全像

 凡凡人人人 2019-08-07

或问临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日:永不能似,且无人能似也。即有似处,亦只为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苟临之即得真似,则法律必不以签押为依据矣。——启功

这是启功的原话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临帖不可能达到“像”的地步,也没人能达到像的地步。

只能是差不多像、或者结构像、局部像而已。如果临帖就必要达到全像的地步,那法律上自然就不用签字画押作为依据了。

这大概就是启功对临帖的态度

诚然,也确实有很多初学者,看高手临帖则必以'不像”为由而唾之。也有一些初学者,看到了某家醉死兰亭,仅临皮毛就赞曰“惟妙惟肖”,这都是比较“可笑”的表现。

临帖时,一定要有一一个目的。

我要学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这是临帖前要仔细想一想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临帖时自然也不可能对法、字法、章法全部面面俱到,如果你想的太面,则写起来必然全部是缺陷。

说白了,临帖要知道临的是什么,像在哪里。

比如学笔法,我就专挑一些笔法动作或笔法作组合来临,这些动作达到像就可以。

比如学结构,笔法上可以接受写的不像,但结构的位置,重心,取势,一定定要琢磨到位。光说没用,还是要举个例子。

比如光学笔法

“分”的笔法,就是不断的画圈,其中有转笔,有提按,这个笔路,就是笔法。

那就先学这个动作好了,无论外形像与否,这个笔路一定要正确,这其中的粗细变化,转折提按,一定要尽可能像。

学笔法,则可以结构不像,也就是说,这个字的结构虽然是歪的,有险势,但你写平正了也没关系。

因为你想学的是笔法,你只要把你想学的写对了就行,至于其他,不用管。

如果你想学结字取势,则笔法上就可以不管。

你可以把“分”写成行楷书,可以把“贝”下两点分开。

无论如何,只要你把这个字的结构取势把握好,笔法是可以随意变换的。

甚至可以草化一点。

其实这种临帖方法,就是“意临”的一种。

什么叫意临?

其实就是有自己理解的临帖。

当然,这都要建立在你确实已经知道该如何面对一本字帖。

如果你要学笔法,那结构变了,就算你的一点理解,一点“意”,虽然可能是浅薄的,但随着积累和尝试的增加,总会加深。

如果你学取势,即便用苏轼董其昌王铎的笔法,依旧可以把这种取势结字学到。

古法纯手工蝉翼毛边纸

嫩竹制作,薄如蝉翼

纸性半生熟,抖之如绸,不损笔毫

最适合训练精确点画,细节清晰


这就是意临。

临帖自然不必像,但这必须要建立在你自己知道如何取舍上!

如果你学章法,甚至可以拿出一张二王手札,去用一首“白日依山尽”去套章法。

而往年手札前三个字写的窄小,那你的“白日依”也就写的窄小。

如果他们前三个字是一笔草书,那你也要处理成一笔草书。

仅此而已。

临帖,如果是学笔法,可以只学几个笔画,并非一定学单字,也并非一定要每天临上几十个不同的单字。

如果写个“一”能让你学会长横,那这个字就值得写一百遍乃至更多。如果”三”能让你学会中长短横,那三这个字也就值得写很多遍。

学结构,就要专注结构,他们偏旁部首的比例,重心取势等,都要专注一些。这时候如果某笔笔法写的不对,起行收转折写的丑,也就别去多想了,专注结构就好。

如果学章法,那就别在笔法结字上浪费功夫都可以随意一点,先把章法写对,再去追求用笔结字。

周鸿图《兰亭序》笔法解读

笔阵图系列丛书,中书协名家讲笔法

热卖爆款教程,库存有限

精准临帖,一遍顶100遍


临帖永远不可能全像,全像的是复印机。

历代名家临帖,只有作假者可以达到形神具备,但只能模仿,不可自主创作,其余名家临帖,均不像。

都说米芾临帖可乱真,事实上这只是古人的说法,因为古人真迹太少,能见着的人更少,所以难免会有这种看法。

如现在你再去看王献之“中秋帖”,傻子也知道不可能是王献之写的,因为你看多了米芾的真迹运笔,即便看不到王献之墨迹,也能发现中秋帖为米芾笔法。

但古人是没这个机会的,一位名家一生能接触到的真迹是有限的,所以名家也有走眼的时候,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别的就不说了,举几个临帖的例子。

大家临帖时一定要有目的,学什么要心理有数。

比如你学了米芾,如何学苏轼?学了二王如何学米芾?其实这就可以以这种逐步介入的方法学习。

不要一开始就企图全像,想得太多往往无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