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议论文读写例话6:横向展开议论

 入出有致 2019-08-08

一、横向议论概述

横向展开议论,是指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去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即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要素,形成分论点,然后逐一论述,最后加以归纳,得出结论。横向议论的论点和论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横向展开的,也就是说文章的“本论”部分呈现“并列式”或“顺承式”的结构样式。

“横向”议论是以“发散”思维方法为理论支撑的。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法。“横向”议论,如同使一个光源向着四面八方发散光亮一样,作者首先需要把握住“光源”——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围绕论点去思考,去发散,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找到尽可能多的论证方向与恰当材料。在进行横向议论时,以下两种思维方法非常有效:

1.求同思维

议论文寻找论据的过程就是一个求同思维的过程,这里的“同”主要是指“论据含有共同的道理(论点)”。作者需先将符合论点要求的论据在自己的信息仓库里进行细致搜寻,然后再选取典型而有力的论据运用到文章中去。这样,“求同”的结果越多,选取的余地就越大,论据也就相对越多。

2.相关思维

首先,根据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可联想到

训练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明确横向议论的特点。

慎独之美

英国有句名谚:“在永远无人会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反映他的品质。”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对中国“慎独”之说的诠释,说的是人独处时应谨慎不苟。留心世间,慎独无处不在展示其美。

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山脚间的一方磐石虽孤独但始终坚守,静水中的一带蒲苇虽寂寞但依然柔韧。一朵花,静静地开放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默默地芳香着它周围的一片天地,也许它永远都不会被人发现,无人欣赏,但它同样依照自己的天性去生长。

慎独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是孤身独搏长空的雄鹰,是苍白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浩渺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

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是一个人修养高下的检验。陶渊明归隐南山,在“慎独”中自得其乐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在泥土中精心寻找他的诗句,虽屡遭旱灾涝灾蝗灾,仍以乞食求生而不偷拿暗取;屈原虽遭流放,在“慎独”中仍“怀信”于“愁苦终穷,董道不豫”的操守。如今,在有交警的监督下才按规矩过马路的人表现的是规范,而在没有交警时也能守规矩的人表现的却是其修养与灵魂。

如此看来,慎独是栽培高尚的沃土,是净化灵魂的清泉。这个词语千百年来一直被圣贤君子顶礼膜拜,原因正缘于此。

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然唯有慎独之士才能真正找到上帝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窗。柳永,纵有匡世之志、治世之才,无奈“奉旨填词”,屈于花街柳巷。而正是慎独,才使他不沉溺于酒池肉林,放纵于艳色艺伎。慎独,让他的词记载下他的才华,遍传天下“有井水”的地方。

晚年的卢梭身处寂寞孤独之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耀。住在偏远荒凉的小镇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而他却能在迟暮的余晖中再一次展开思维的双翅,用孤独与“慎独”之火照亮了余生,也点燃了生命,留下了无数佳作。

如此,春风得意时要慎独,彷徨失意时更要慎独。慎独可以减弱巨大胜利后滋生的骄傲情绪,更能使一个失败的人变得冷静和睿智。

慎独,是历史的原野上开出的一朵美丽的花,需要我们精心栽培,悉心浇灌。

1.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

2.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展开横向议论常用的方法

下面这些文段都选自学生的习作,仔细研读这些片段,特别就画线部分的内容展开讨论,把握这些文段是如何横向展开议论的。

1.并列法

品读人生

我们敬仰的周总理在读中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用自己默默奉献的一生践行着这一崇高理想,为新中国的崛起耗尽了毕生心血,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就很有名气的华人留学生钱学森,排除了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航天科学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致力于祖国灿烂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凭着惊人的勤奋和不懈的努力,可谓硕果累累,著作等身,赢得了国人的尊重。接着“国学大师”“国宝”等桂冠随之而来,可是季老却坚决要求把这些光环统统摘去。

当年的十里长街见证了中国人民对总理的无比感激和深切怀念,2009年两位大师驾鹤仙去,举国上下沉重哀悼便是对他们一生的最高赞许。无论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还是我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及国学泰斗季羡林,他们都用自己默默奉献的一生,践行着自己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人生信念。他们的人生是光辉的人生,是值得后人景仰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程志明)

此文段论证的重点在第4段“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前面提到了的“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航天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国学泰斗季羡林”都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在论述的过程中,围绕着本文论证的核心,由横向想开去,从政治、科学和文学三个不同领域列举典型人物,他们一生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因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敬仰,由此作者得出结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作者横向铺排的三个人物的事迹与第4段的观点相互照应,为整个论证壮大了声势,强化了效果,使整个论证过程有声有色。此种横向展开论证的方法,称为“并列法”。“并列法”的实质在于:几处相关论证并列而生,论证的核心却都指向一处。

2.分类法

说“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伴随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吟咏,上千名舞蹈演员用长方体拼构成汉字“和”的造型表演震撼着世界。有评论这样说:“这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儿女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的确,“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粹,是皇冠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是浩渺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和”即和平;

“和”即和睦;

“和”即和谐。

“和”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珍珠,至今仍然闪耀着其独特的人文光芒。“和”是一种灵魂,是一种境界,在历史的长河中将永不落幕。(董亚民)

题目是“说‘和’”,“和”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作者由奥运会上的拼图表演及人们的评价揭示自己的观点“‘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粹”。接着作者横向展开论证,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诠释了“和”的内涵。这种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可以称为“分类法”。“分类法”是横向展开议论最快速、最行之有效的常用之法。“分类”可以按时代分,按目的分,按性质分,按价值分,按内容分……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分类的,因此“分类法”几乎是题题适用。

3.比喻法

惜 时

人生就像航海,而时间则是航海过程中的燃料,有了燃料,我们就能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成功是摘取珠穆朗玛峰顶上的雪莲,而时间则是攀登途中的拐杖,有了这根拐杖,我们就能成功地摘得顶峰上的那棵雪莲。

所以说,珍惜时间是成就理想的基础,珍惜时间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成就我们人生的辉煌。(朱梦莹)

本语段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成就我们人生的辉煌。文章由燃料、拐杖两处譬喻,横向展开论证;这样既避免了一般议论文那种干瘪枯涩的论证过程,使“时间的重要性”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通过具体可感的“燃料”“拐杖”的比喻而让人容易理解。中心论点在生动的论述中,形象而充分地得到论证。鲁迅先生在名篇《拿来主义》中亦是运用这种“譬喻法”横向展开议论的。大宅子、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的譬喻论证,至今脍炙人口。

4.类比法

雄鹰将目标定于高山,才成就了它搏击长空的英姿;岩松将目标定于峭壁,才成就了它回旋盘绕枝干的苍劲;小溪将目标定于大海,才成就了它不干涸的梦想。是的,是雄鹰就应搏击长空,是岩松就应坚定不拔,是小溪就应汇入大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自然如此,我们人类也一样,只有有目标相伴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可能成就人生的辉煌。(戈孜荣)

此段的中心论点是“只有有目标相伴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可能成就人生的辉煌”。为了让中心论点充分确立起来,在篇首作者采用了类比横向展开议论的方法。类比从三个层次展开:①雄鹰将目标定于高山,才成就了它搏击长空的英姿;②岩松将目标定于峭壁,才成就了它回旋盘绕枝干的苍劲;③小溪将目标定于大海,才成就了它不干涸的梦想。在抽象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才成就了自己的辉煌”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类比,确立观点,这就使得中心论点的确立不再是简单孤立的,而是层层认同,环环相扣。

5.假设法

谈包容

“君子贤而能容恶,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真正的贤者懂得去包容他人,这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一个拥有包容的人,他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因为他懂得用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用理性思考解决问题。试想,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怎会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若无蔺相如回避退让,怎会有赵国的和睦和安定?若无韩琦宽容笑语,怎会换来与范仲淹的和气共处?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宽容待人,包容他人的不是,换来一个和谐的彼此!(吴先敏)

本语段采用了“假设法”横向展开议论。假设法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生成的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观点的一种分析论证方法。此语段画线部分先假设“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若无蔺相如回避退让,若无韩琦宽容笑语”,然后得出“就不会有两家的冰释前嫌义结邻里,就不会有赵国的和睦和安定,就不会换来与范仲淹的和气共处”的推论,从而证明了“宽容”对于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6.联想法

说“三”

首先,“三”是一种稳定的架构与公平的模式。说到此,我们首先就会想到汉末的“三国鼎立”。“三”意味着势力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魏蜀吴三方没有哪方毫无后顾之忧,亦没有哪方处于绝对的劣势,三股势力间密集交杂的关系网牵扯出三个国家间一个稳定的局面。因此,诸葛智冠天下也只能偏居一隅,曹魏兵强马壮也只得隔江而望,除非其中的某一方内部出现了混乱,否则这种三分的局面将很难被打破。“三”就好比一出群角戏,在这里没有绝对的主角与配角,有的只是三个角色轮番的粉墨登场,哪个角色演过火了这出戏都不那么精彩;“三”又好比一首合唱乐,在这里没有一个盖过一切的声音,有的只是高低中三个声部巧妙的搭配,哪个声音过于突出了这首曲子都不那么完美。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给了我们无数激荡千古的历史典故,是中美欧三股势力平衡给了我们这个和平的现状,是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给了我们民主法制的今天。很难想象失去了“三”的平衡与制约,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一个乱局。

此语段采用的首先是分类法,从“三”的意蕴与价值进行二重分类。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由“三”联想到“三国鼎立”,联想到“一出群角戏”,联想到“一首合唱乐”。这样展开横向议论,不仅条理清楚,结构井然,而且思路开阔,论证有力。根据“三”的意蕴与价值进行二重分类,从三个并列的侧面对“三”进行开掘,紧密关联,相得益彰。在“丰富”的同时,也同样显示了“深刻”。

7.对比法

热爱生命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这个弱女子88年的生命历程都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渡过,但她却以坚强锻造着她微弱的生命之火,最后终于在黑暗中找回了光明,并将爱回报于世界。可历史上也有不少的人由于不能忍受一时之辱,而白白地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一代霸王项羽因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后自刎于乌江,他尽管成全了一个枭雄的气节,却丢弃了自己炽热的生命。相比之下,项羽的死让人感到了惋惜,假如项羽能够理智地抓住生命这根稻草,为了自己霸业而坚强地活下去,可能历史将要因此而改写。可见,要想成就人生的辉煌首先必须善待生命。(李雪涛)

本语段采用了“对比法”横向展开议论。对比法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论证方法,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本段画线的句子先从正面列举“珍惜生命”的例子,再从反面列举“轻视生命”的例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要想成就生命的辉煌首先必须善待生命”的推论。

三、提炼分论点常见的方法

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就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要素形成分论点,在同一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去论证中心论点。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所以从并列的几个方面作多角度的分析议论可以使说理全面,条理清楚。下面以“直面挫折”为题,分析提取分论点展开横向议论的主要方法: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加以分析,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即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内涵,提炼分论点。

示例1:①直面挫折是一种勇敢无畏锐意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直面挫折是一种永不屈服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

③直面挫折是一种坦然面对豁达开朗的人生境界。

示例2:①直面挫折是蔑视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直面挫折是永不退缩永不服输的精神。

③直面挫折是敢于面对实事求是的精神。

2.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的角度来展开论述,设立分论点,是追寻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的方法和途径。这里的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

示例1:①直面挫折,要有不屈不挠的坚毅。

②直面挫折,要有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

③直面挫折,要有永不放弃的信念。

示例2:①直面挫折,才能战胜挫折。

②直面挫折,才能远离怯懦。

③直面挫折,才能锻造坚强。

3.因果分析法。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即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示例1:①我们要敢于直面挫折,因为人生处处充满挫折。

②我们要敢于直面挫折,因为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③我们要敢于直面挫折,因为挫折可以磨砺人生,锻造坚强。

示例2:①我们要直面挫折,因为挫折是到达理想的一叶扁舟。

②我们要直面挫折,因为挫折是成就事业的垫脚石。

③我们要直面挫折,因为挫折是磨砺人格的最好学府。

4.意义分析法。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论述。主要是从追寻结果或意义、作用、价值、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示例1:①直面挫折,就是乐观地面对困难。

②直面挫折,就是勇敢地接受磨砺。

③直面挫折,就是敢于面对现实,挑战自我。

示例2:①直面挫折,让我们重拾前行的信心。

②直面挫折,让我们前行时多了一份坚毅。

③直面挫折,让我们前行时不至于迷失自我。

5.横向比较法。说的是同一事物的横向联系,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围绕主题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力地论证作者自己提出的论点。这种讨论问题的角度便于打开论证的思路。

示例1:①敢于直面挫折,能让我们在逆境中轻松前行。

②敢于直面挫折,能让我们在困难中重拾信心。

③敢于直面挫折,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示例2:①直面挫折,能让我们在荆棘丛生的荒原中开辟出前进的道路。

②直面挫折,能让我们在失败的痛苦中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6.由此及彼法。是指抓住某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这一事物的发展或静止对他事物的影响来展开议论。

示例1:①直面挫折,才能战胜挫折。

②只有战胜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③只有获得成功,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示例2:①直面挫折,才能从挫折中总结经验。

②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抵御人生的风浪。

③只有抵御住了风浪,才能顺利到达人生的彼岸。

训练3:请以“正视错误”为话题,运用以上方法提出分论点。

四、横向展开议论基本要点

1.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分解分论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

第二,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

第三,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主次、先后等关系,排列的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

第四,分论点表达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放在段首作中心句。(理得清)

2.展开“横向”议论时,文章的本论部分主要有如下结构类型:

(1)典型事例的并举:将一些典型的事例进行有序的排列并注意“详略”。

(2)自然与人文排列:先从自然现象出发来论证观点,然后联系“人文”现象。

(3)正面与反面结合:可从正面论证入手,然后再从反面进行阐发;或先从反面论证入手,再从正面进行阐发。

(4)分析与事例并用:可先分析阐述,再用事例印证;也可先举例证明,再进行分析阐发。

五、写作训练

1.根据下面的材料,以“时间”为话题展开横向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段时间,下地狱的人锐减,阎罗王便紧急召集群鬼,商讨如何诱人下地狱。群鬼各抒己见。

牛头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天堂!”阎王考虑了一会儿,摇摇头。

马面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为所欲为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地狱!”阎王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旁边一个小鬼说:“我去对人类说:还有明天呢!”阎王终于点了头。

2.以“昨天·今天·明天”为话题展开横向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以“品读人生”为题展开横向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4.以“父爱的力量”为题展开横向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5.“和”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意思是各种不同的元素,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生生不息。

古人这种认识启示我们去思考古今中外各种相关的问题:自然万物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与文化之间的……

理解以上文字的含义,以“和”为话题展开横向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六、佳作赏析

父爱的力量

09级高一(1)班 朱丹

自古以来人们都歌颂和吟咏母爱而极少有歌颂父爱的,也许是因为父爱太过于深沉而很难发现吧!然而,父爱的伟大绝不会逊色于母爱的伟大。父爱的力量更加刚强与坚韧,更加令人惊讶与震撼。

父爱是子女心中的灯塔。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一场严重的地震过后,所有的房子几乎都倒塌了,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直奔儿子所在的学校,却发现儿子的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父亲没有放弃,一个人拼命地用双手挖着废墟,无论旁人如何劝阻他都没有放弃,70多个小时过去了,父亲的双眼布满血丝,双手血迹斑斑,终于听到了从里面传来儿子的声音。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父亲,是你吗?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救我的,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在我身边。”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儿子心中的灯塔被点亮,从而忘却了死亡的恐惧。可见父爱的力量多么伟大。

父爱是超越力学的爱。一位有名的物理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他讲从高处掉下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不要妄想把它接住。然而就是这时,他那有先天性痴呆的女儿,爬上了大楼的高处,正在学鸟儿飞翔,眼看女儿就要跳下来,他急忙跑到楼下伸出双手想要接住女儿。尽管他接住了女儿,但自己却晕了过去,被送进了医院。这位父亲,他很清楚伸手去接从高楼跳下的女儿的结果,但是他还是做了。醒后他解释说,在爱中没有力学。是的,因为父爱使这位父亲忘却了自己坚信的真理,因为父爱使他毫不犹豫。

父爱是几十年里默默辛劳的记忆。父亲不像母亲那样,从小守护在你的身边给你温暖的怀抱,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你,把她对你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父亲总是默默地,为你付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也不需要太多的表达。如果母爱如水,那么父爱则如山,刚强而伟大。《民工父亲》讲述的是一位父亲为了供孩子读书,十几年都在外面当民工。住着低湿的工棚,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忍受了工头的压榨,饱受生活的屈辱。但他在电话里面总是对儿子说他在外面很好。

是的,父爱的伟大是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的。如果说母爱细腻,那么父爱则粗犷;如果说母爱感人,那么父爱则让人惊心动魄;如果说母爱如水,温柔和美好,那么父爱则如山,坚毅而刚强。父爱的力量,让人变得沉稳和刚毅,让人感到了无私和执著。

【点评】

本文在与母爱对比的基础上引出父爱,并明确自己的观点“父爱的力量更加刚强与坚韧,更加令人惊讶与震撼”,然后从“父爱是子女心中的灯塔”“父爱是超越力学的爱”“父爱是几十年里默默辛劳的记忆”三个不同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阐释观点,结尾再次同母爱构成对比,进一步揭示“父爱”的特点及其对子女的影响,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昨天·今天·明天

09级高一(2)班 盛颖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每翻过一页日历,你是否意识到,今天已变为昨天,明天将成为今天。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溜走,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昨天已是过去式,我们可以记住昨天,但绝不能沉溺于昨天。昨天,我们或许是个失败者,或许是个成功者。若我们是个失败者,不要沮丧,记住昨天,我们该学会从昨天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今天的成功打下基础。一味地沉溺于昨天失败的沮丧中或不能记住昨天失败的教训,那么不只昨天,还有今天、明天,你将永远是个失败者。若我们昨天是个成功者,不要沉迷于鲜花与掌声,成功的喜悦更应该为我们今天的努力提供动力。记住昨天,今天才会更努力拼搏,朝下一个目标奋进。若得意忘形,成功只能停留在昨天,昨天成功的我们就不可能会有更大的作为。

今天是现在进行时,我们最应该掌握的就是今天。昨天已成定局,掌握今天才是最好的选择。渥沦·哈特葛伦博士曾告诉一个对南非树蛙一无所知的年轻人,若他能从现在起每天阅读相关资料,五年内定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即使你昨天一无所知,若能掌握每一个今天,从今天开始努力,你也可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不论过去如何,掌握今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今天努力过,拼搏过才会造就明日的辉煌!挥洒过汗水的今日才算没有虚度!

明天是将来时,明智的人会计划明天,而不是等待明天,空想明天。我们谁也想不到明天将会发生什么,计划好明天的事才是最理智的做法。有的人天天幻想着明天将会如何的美好,而不是去计划好明天该完成的任务,使自己离美好的愿望更近一步。当明天到来时,他又在幻想着下一个明天。如此,大好年华便被虚度了。而有的人理智地计划明天,有准备地迎接明天的到来,从此达到自己的目标。只是空想而不去计划,再美好的明天也只能是幻想,计划好明天,才能将构想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昨天、今天、明天组成我们所拥有的人生,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应倍加珍惜,更应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我认为能记住昨天、掌握今天、计划明天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点评】

1.本文是一篇关系类作文,作者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诠释了“昨天”“今天”“明天”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说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具体论述了“昨天”“今天”“明天”存在的状态及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2.文章说理深刻、透彻,采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文章观点,尤其是对“昨天”“明天”论述,在对比中何去何从一目了然,结尾水到渠成归纳出文章的观点,给人以警醒。

品读人生

09级高一(1)班 朱淑媛

诺贝尔曾说过:“人生,那是自然留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的确,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块宝石的话,我想只有经过细细雕琢它才能光彩夺目。

人生因拼搏的雕琢而精彩。拥有拼搏的人生就如同拥有甘露的花朵,方能开得灿烂。中国女排姑娘们为了摘得桂冠,她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训练中即使腰扭伤了,腿擦破了,她们依旧咬牙击打,终于创下世界女排史“五连冠”的奇迹。人生斗士霍金,虽然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但他并不悲观失望,反而积极探索,不但发现了黑洞还写下了《时间简史》。他用坚强意志,拼搏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不论是女排姑娘们还是霍金,他们都是在用拼搏开拓了通向成功的大道,是拼搏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熠熠生辉。试想,假如离开了拼搏的沃土,人生的种子又怎么会有春华秋实的前程呢?

人生因奉献的雕琢而美丽。拥有奉献的人生就如同拥有繁星的夜空,璀璨动人。泰戈尔曾说过:“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诸葛亮将毕生才智奉献于西蜀大业,喊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邓稼先为了研究原子弹,离别妻儿,隐姓埋名,孤身走向大漠戈壁。临死前仍高呼:“死而无憾!”他们用奉献照亮了自己的人生,奉献使他们的人生那么绚丽。试问后人有谁不晓诸葛亮,有谁不称赞邓稼先呢?奉献这位高明的化妆师将人生妆扮得美丽动人。

人生因谅解的雕琢而动人。拥有谅解的人生就如同拥有绿水环绕的青山,方能显出盎然生机。想那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创贞观盛世,还不是因为可以谅解臣子的直言相谏。那刘秀之所以有坚固的事业之基,还不是因为可以谅解许多人的辱骂。可见谅解似春风,吹开了人生的花;谅解似雨露,浇灌了人生的果实。谅解使人生变得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用心去雕琢,用拼搏去刻画,用奉献去妆扮,用谅解去滋养,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美好靓丽!

【点评】

1.作者借诺贝尔的名言引出自己要论述的话题并表明观点、扣题,开门见山且简洁有力;接着文章以三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人生因雕琢而光彩夺目”的内涵;最后以“拼搏”“奉献”“谅解”作结,紧扣本论部分内容,结构严谨。

2.在提出每个分论点后,作者先用比喻形象地阐述其内容,然后围绕分论点运用例证、对比论证等进一步论证观点,论据丰富、充实,论证严密,语言也非常形象。

七、高考作文真题回放

1.2010年上海卷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考题解读

2010年,上海卷继续考查新材料作文,试题内涵丰厚,便于考生多角度解读材料,提炼出众多观点,达到“浅者浅得,深者深得”的效果。具体说来,题目供料可分解出三个层次:

一是丹麦人的“钓鱼之道”。这个故事见于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从材料理解看没有任何障碍——“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直接对应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这样一些热点话题。由此,考生不难联想凡事要有个限度,不能无休止地索取,即所谓“取之有度”,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或是想到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是先富起来再说,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顾“此”(经济发展)而失“彼”(环境保护)的情况,现在到了亟待修补的时刻。此外,可以谈“责任”——钓鱼者是在索取,但他们索取之余仍不忘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需要提醒的是,不能看到丹麦人“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就联系德国人的严谨,大谈特谈欧洲人特别认真,总是严格地遵纪守法——这就有点偏题了。不过,若能自圆其说,突出用严谨的精神培育规则意识,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的。

二是先哲的古训——这段文字说“捕鱼之道”。孟子的古训与前面丹麦人的故事一古一今,一中一外,两者同中有小异:相同的是都谈到对自然索取得少一点,得到的往往会更多(或者说不要对自然太贪婪,大自然就会按照她的生长规律,回报人类更大更多的“鱼”);不同的是“钓鱼之道”还提醒我们要学会等待,而“捕鱼之道”更突出一种辩证的眼光,并涉及一个古代先贤的智慧对现代人的启迪问题。

三是一句提示语——“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应该讲,这句话对考生深入把握命题意图,进而打开立意、选材的思路很有帮助。思维活跃且思想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敏感地意识到:简单看,材料说的是善待自然,是对动物生存权的尊重与爱护,是对自然心存敬畏;再往深处想,其实是整个社会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其实对于个人成长、成才来说,也是这个道理:思考未来是最重要的,而不仅仅是关注现在;绝不能因小失大(像如今有些学生为了获奖,一味去钻研什么“奥数”“奥物”,结果影响了全面发展,这就好比早早钓起一条尚未成熟的小鱼,却损失了未来长远的发展潜力)。在大开发与文物保护(包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有一个“失”和“得”的关系问题。再如在人际交往中,也关涉着“取”与“舍”;对于商业竞争来说,也有一个拥有宽广的胸襟、控制自己的欲望,给对手留下余地的问题,等等。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很自然地可以确定写作中心:索取与舍弃;短视与远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耐心等待与揠苗助长……当然更可强调透支未来,我们就没有未来;可以联系生活,针砭时弊,反对急功近利以至杀鸡取卵。确立主旨以后,紧接着的是如何说清这个道理,即怎样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应防止就“捕鱼”谈“捕鱼”,这样的作文等于重复材料内容)。当然,如果考生结合自身体验,写以前自己总是急于求成,在高三这一年才真正领悟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的真谛,明白了对于学业而言循序渐进才是正途的道理,并提炼出“我们的生活太需要沉淀”这样的感悟,也都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这道作文题很有现实意义(与当前国人心态浮躁、只看眼前利益、凡事追求速成等形成鲜明的对比),着意引导考生关注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深入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乃至试着开出疗救的药方。

3.高考优秀作文

竭泽而渔,事必反矣

丹麦人是聪明的,他们不捕小鱼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鱼;孟子是智慧的,他先于我们两千年便提出了“数罟不入洿池”的道理。因为他们都深谙一个事实:竭泽而渔,事必反矣。

竭泽而渔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便注定逃脱不了自然的惩罚。当池水干涸,我们看着手中满袋的鱼得意地哈哈大笑时,竟全然不知我们将失去什么;当树木倒下,我们望着森林消失后留下的树桩,欣赏着自己的赫赫“战功”时,怎想到我们还剩下什么……诚然,世间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规律,它们都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利益当前,金钱当前,人们往往迫不及待地奔向利益,而把理智远远抛在了一边。殊不知无水则无鱼,无林则无木,他们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却失去了长远的利益,他们得到累累果实的同时也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竭泽而渔是小聪明,适可而止是大智慧。在我们无休止地乱砍滥伐时,郁郁葱葱的森林悄然消失,狂沙、荒漠渐渐地向我们靠拢;在我们随意地狩猎时,与我们共住地球家园的伙伴一个个濒临灭绝,我们越来越孤单;在我们肆无忌惮地挖煤采矿时,地球一天天被掏空,家园一天天被破坏。竭泽而渔,事必反矣。我们一天天地掠夺,一天天地侵蚀,却不考虑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灾难。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猛然发现,是我们错误地选择,错误地行动,最后导致了灾难的结果。

竭泽而渔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教训,是让我们提高警惕的一个警钟。佩服古圣先贤的智慧,“数罟不入洿池”阐述了怎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它提醒人们物极必反,适可而止;它告诉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它是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观”。现代人忘却了古人的教诲,抛弃了高深的智慧,而在追逐利益的行动中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在为自己的胜利沾沾自喜时慢慢掉进了灾难的泥潭。

竭泽而渔,事必反矣,这句话不仅应铭记在我们心中,还应在点点滴滴中规范我们的行为。它让我们知道做人做事绝不能走极端,要把握分寸,保持平衡;它让我们明白只顾利益反而会伤害自己;它让我们懂得,做事最好适可而止,不能过激。

我们应学丹麦人的谨慎明智,我们应学古人的教诲与智慧。我们应时刻铭记:竭泽而渔,事必反矣。

【评析】

本文从引述材料入手,接着自然地提出“竭泽而渔,事必反矣”的观点,进而从“竭泽而渔违背了自然规律”“竭泽而渔是小聪明”“竭泽而渔是一个错误”分层分析,最后总结概括全文,与开头相互呼应,使得文章开合自如。本文论证有力。作者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竭泽而渔的现象,注意从反面进行分析议论,并和作文材料中的正面行为进行对比,从而既充实了文章内容,也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核心亮点:开合自如论证有力

附:训练题参考答案:

训练1:

《师说》中作者针对时弊,剖析“不从师”的症结时的三个对比: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比、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比、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比,三个比较是横向的比较,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这段文字即横向展开议论。

训练2:

1.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

明确:总——留心世间,慎独无处不在展示其美。

分(并列):①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

②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

③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

总——慎独,是历史的原野上开出的一朵美丽的花,让我们精心栽培,悉心浇灌。

2.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明确:“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①引论与结论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

②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横向结构本论部分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呈并列式布局,从几个不同侧面展开论述。

训练3:

示例:(1)正视错误,是敢于直面自我的勇气;

正视错误,是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正视错误,是助你攀登人生巅峰的阶梯。

(2)正视错误是避免小错酿成大祸的有效途径;

正视错误需要真诚和坦荡,可以避免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找借口;

正视错误能让你静下心来总结失败的教训,为日后的成功铺路搭桥。

(3)正视错误,能让你正确地认识自己;

正视错误,能让你坦然地面对别人;

正视错误,能引领你走向成功。

(4)正视错误,让我懂得了自己并不完美,需要不断完善自我;

正视错误,让我们在同一问题上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正视错误,能让我们浴火重生,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5)正视错误,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

正视错误,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正视错误,可以积累经验,成就人生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