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相反相成——说“反”与“扳”

 杏坛归客 2019-08-08
                   

朱英贵

成语“相反相成”意谓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成的。“反”字的最基本常用义就是表示相反的意思,然而这并不是它的造字本义。“反”字应该是“扳”字的初文,它的构字理据当为象以手攀岩之意,它的造字本义当为攀援或援引。本文就来谈谈“反”和“扳”这两个字。

一、“反”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反”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反”字的甲骨文形体和金文形体的构造理据具有一致性,均由两个部件构成:其左上部象山崖之形,其右下部为侧面右手之形。故“反”字的构字理据当为以手攀崖,“反”字应该是“扳”字的初文,它的造字本义当为攀援或援引。

然而也有认为“反”字应该是“阪”字的初文的,颇有影响的王筠《说文句读》一书就持此种看法,该书中有如下一段话:

《荀子·成相篇》:“阪为先圣”注:阪与反同,反先圣之所为。据此则反者,阪之古文。……盖许君以从又难解,故但以反覆说之。”

王筠这段话的意思大致为:根据《荀子》书中对“阪为先圣”一句的注解,可知“反”字应该是“阪”字的古文写法(初文)。只是许慎《说文解字》在讲“反”字的时候,考虑到“反”字当中有个表示手的部件“又”不太好解释,才将其解作反覆的意思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许慎是怎么讲的:

《説文解字》卷三又部:“反,覆也。从又,厂反形。𠬡,古文反。

许慎对“反”字解释的大致意思是:“反”,就像将手掌扣过来(覆也)的样子。它的字形采用“又”和“厂”两个构件会合成意。“厂”就像手掌翻转的样子。“𠬡”,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由于殷墟过早被黄河的泥沙所埋没,许慎撰著《说文》之时未能见到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故他的解义还跟“反”字的造字本义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说“反”字跟手的动作有关这大体是不错的。王筠据典籍中“阪”与“反”同义的用例来推断“反”字应该是“阪”字的初文,这是缺乏更有力的证据的,因为从“阪”字的山坡、斜坡、山间小道等常用义来看,它跟“反”字的字义缺少亲属关系。

综上所述,拙论认为“反”字应该是“扳”字的初文,它的构字理据当为以手攀崖,它的造字本义当为攀援或援引。由于攀援之手有可能翻转或翻覆,故它便产生了翻转或翻覆的直接引申义,许慎所解“覆也”正是“反”字的直接引申义。由于“反”字的直接引申义后来又产生了不少间接引申义,于是就又为它的攀援或援引的造字本义(初文之义)重新造了一个后起字“扳”(读作pān或者bān),而让初文字形“反”专门用于各种引申义(读作fǎn),这就是“反”字与“扳”字的形义纠葛,从这个意义上讲,“反”字应该是“扳”字的初文。

    二、“反”字与“扳”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反”字与“扳”字的形义纠葛既明,我们就来分别梳理以下这两个字的字义演变源流,借以观察其各种义项之间的内部联系。

1、关于“反”字用作各种引申义的情形

“反”字的直接引申义为翻转,翻覆,读作fǎn例如:“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周南·关雎》)再如:“《苍颉训诂》反‘稗’为‘逋卖’,反‘娃’为‘于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反切”的“反”即翻转之意,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翻转快读借以为另一个汉字标注读音的传统注音方法。

“反”字由此直接引申义可以产生如下几方面的间接引申义,一些引申义还有更深层的引申义。

其一,表示相反的意思,与“正”相对例如:“不我能慉,反以我为讎。”(《诗 · 邶风 · 谷风》)再如:“害者,利之反也……乱者,治之反也。”(《韩非子·六反》)又如:“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各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与之相反,违背例如:“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再如:“言爽,日反其信。”(《国语·周语下》)韦昭注:“反,违也。”又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贾谊《过秦论》)

二是表示还归,后来写作“返”例如:“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书·五子之歌》)再如:“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又如:“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三是表示往返例如:“(越)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吴人闻之,出而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国语·越语下》)再如:“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史记·刺客列传》)又如:“鹘少选飞起,已复下,如是数反,蛇裂为三四,鹘亦不食而去。”(宋·洪迈《夷坚甲志·义鹘》)

四是表示重复,类推例如:“携文数过我,每读必三反。”(宋·陆游《赠苏赵叟兄弟》诗)此中的“反”意谓重复。再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此中的“反”意谓类推。

五是表示回报,复命例如:“(司马子反)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其二,表示反对的意思。例如:“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庄子·寓言》)再如:“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宣公十五年》)又如:“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各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反叛,造反例如:“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墨子·号令》)再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又如:“前岁辱书,论甄逢父济识安禄山必反,即诈为喑,弃去。”(唐·韩愈《答元侍御书》)

二是表示报复例如:“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孟子·梁惠王下》)再如:“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子·公孙丑上》)

三是表示毁坏,推倒例如:“(晋)举兵伐曹、五鹿,及反郑之埤。”(《商君书·赏刑》)再如:“南围郑,反之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四是表示反省例如:“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礼记·学记》)再如:“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又如:“纣居于宣室而不反其过。”(《淮南子·泛论训》)

五是用作副词,相当于反而例如:“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诗·邶风·谷风》)再如:“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唐·杜甫《五盘》诗)又如:“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红楼梦》第二十回)

其三,表示倒出、倒掉的意思。例如:“何以知其不反水浆耶?”(《汉书·张安世传》)

由此又可产生翻案的引申义。例如:“杜周治之,狱少反者。”(《史记·平准书》)司马贞索隐:“反,谓反使从轻也。”按《正字通·又部》:“反……又平反,言理正幽枉举活罪囚也。”

根据上面对“反”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反”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2、关于“扳”字用为初文本义的情形

“扳”字的基本常用义为援引挽引例如:“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扳,引也。”再如:“(杨文公)在翰苑日,有新幸近臣以邪说进,意欲扳公入其党中。”(宋·沈作哲《寓简》卷五)又如:“铁生出门,不消带得本钱在身边,自有这一班人扳他去吃酒吃肉,常得醉饱而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扳”字由此基本常用义可以产生如下两方面的引申义。

其一,表示攀援的意思,读作pān这也是“反”字的初文本义。例如:“诸大夫扳隐而立之。”(《公羊传·隐公元年》)再如:“三个人附葛扳藤,寻坡转涧。行经有五七十里,却也没个音信。”(《西游记》第四十回)又如:“十三妹便一手带过那头驴儿,认镫扳鞍,飞身上去。”(《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几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攀附例如:“弹琴鼓瑟,聊以自娱。陵云登台,浮游太清。扳龙附凤,日望身轻。”(南朝·梁·沈约《宋书》志第十二·乐四)再如:“若是平常经纪人家,没前程的,金老大又不肯扳他了。”(《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又如:“冷大户有几个村钱,自家卖弄,好扳人家做亲罢了。”(《平山冷燕》第六回)

二是表示攀折例如:“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扳。”(前蜀·贯休《山居》诗之一)再如:“香径里扳残草色,雕阑畔折损花容。”(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

三是表示攀扯,牵连例如:“因有个雠家,欲要在兄身上,分付个强盗扳他,了其性命。”(《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再如:“密谕盗扳其兄,移文拘至。”(清·青城子《志异续编·弟兄争讼》)又如:“恐怕不知是谁扳上你老了,我看是凶多吉少,不如趁此逃去罢。”(《老残游记》第七回)

其二,表示违反、扭转的意思,读作bān例如:“有弟有子,提兵守藩,一时三公,人莫敢扳。”(唐·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再如:“把夹钢斧擗在战鞍,伸靴入镫,扳番龙筋弩,安上一点油。”(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又如:“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水浒传》第七回)

由此又可产生拉、拨动的引申义。例如:“长钩扳桑枝,短钩挂桑笼。”(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桑钩》)再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宋·王安石《伤仲永》)又如:“扳下颏,撞脑袋,自行残害。”(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摺)

根据上面对“扳”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扳”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反”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扳”字的成语出了一个“扳龙附凤”之外几乎就没有了,其实就这一个也可以被“攀龙附凤”所替代。然而含有“反”字的相关成语却比较多,其中“反”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一些情形:

其一,“反”字表示翻转的意思。例如:

反目成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辗转反侧——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语见《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其二,“反”字表示返回的意思。例如:

流连忘反——留恋不舍,忘记返回。语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五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语见《南史·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自崖而反——崖:岸;反:返回。旧时送行辞。语见《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其三,“反”字表示回归的意思。例如: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语见《礼记·效特牲》:“唯社丘乘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拨乱反正——拨:治理;乱:指乱世;反:返回。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源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出尔反尔——尔:你;反: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源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匡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反璞归真——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反: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其四,“反”字表示反过来的意思。例如:

反唇相讥——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又作“反唇相稽”源自《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反唇相稽——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语见《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源自《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反躬自省——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源自《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见《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义不反顾——秉义直前,决不回顾退缩。又作“义无反顾”。语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

易如反掌——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源自《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语见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易同反掌——比喻事情及容易办成,不必费很大力气。同“易如反掌”。语见《北史·王轨传》:“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

其五,“反”字表示相反的意思。例如:

反裘负薪——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源自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极则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语见《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内视反听——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源自《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适得其反——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语见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源自《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相反相成——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源自《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其六,“反”字表示重复的意思。例如:

反复无常——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又作“翻复无常”。源自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其七,“反”字表示类推的意思。例如: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源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其八,“反”字表示反而的意思。例如:

欲速反迟——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源自《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宋·刘克庄《答陈璾司户》老来怯酬唱,欲速反成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