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听彩虹屁之李少君的朋友们

 老鄧子 2019-08-08

前言:李少君终于获奖,我高兴极了。所谓少君获奖,四方赞赏。夸人是一门艺术,如果夸得不好,夸的人会口不对心,听的人也会觉得恶心。今天就来看一下少君的朋友是怎么夸少君的。

1号选手:安琪

来源:《中华读书报》

文章:《我是有大海的人》——读李少君《海天集》

《闯海歌》无疑就是广阔的生活。全诗以诗剧体的形式叙述了“我”跟随“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经历,“我”坐火车、过海洋、乘长途汽车到海南实地考察之后决定大学毕业直接到海南谋生,期间遇到同样闯海的外乡人、热情的黎歌王以及不可避免的困难和对困难的化解……全诗最后以“我”创作的歌曲《我是有大海的人》作结巧妙地把作者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如地放了进来。

这就是对诗的评论啊,你不说我还以为是中学生的语文归纳题了。本文描写了主人公经历了什么困难,最后都一一化解困难。说实话,这些我初一就会写了,初二就不再写如此稚嫩的文字了。在长诗里偷偷加入以前的旧诗,这本身就是一种偷懒行为。好比如导演在拍一部大电影时,发现时长不够,硬把自己曾经拍的短片塞进去。艺术创作需要的是用心,而不是拼凑。也能理解安琪为什么这么写,实在没啥好夸的,不妨总结一下,这样就有一堆内容可以写了,然后把一些缺点往好里说,也算是独具匠心了。

当你以为尬吹就此结束时,下面一段诠释了少君和安琪是怎样的一对好朋友。

写作《闯海歌》这类诗歌是一种冒险,它必须破除语言的洁癖,有时甚至必须颠覆诗人心目中深深扎根的诗之定义,且随我翻开《闯海歌》第三首《海口人民公园三角池》,看看诗中出现的招聘启事、合作邀请、擦皮鞋、摆地摊……这些意象怎及海浪涛声椰子树有诗意?对此西川早有预知,在《唐诗的读法》一书中西川有一段精辟之论:“忽然哪天化工厂爆炸,石油泄漏,地下水污染,股市崩盘,你写诗试试,你写不了,因为你那来自他人的、属于农业文化和进士文化审美趣味的、模式化了的、优美的、书写心灵的所谓‘文学语言’,处理不了这类事,因为你在语言上不事发明。”

安琪故技重施,先总结一番少君写了什么什么,然后重点来了,他直接引用一大段别人的话,此段落就此结束。我仿佛听到了这么一段对话。

少君:安琪,你看我最后一段的引用,手法高明吗?

安琪:高,我学到了。

于是,安琪在评论少君作品时,就用了相同的手法,也算是一种高级的暗示吧:看,我也是你的人哦。

2号选手:王家铭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章:《“观看”的诗学》——读李少君《海天集》

《海天集》里的叙事长诗《闯海歌》作为当代诗歌长诗写作的重要实践,依然延续了他习惯的路径但又因为其叙述性而有着特殊的风貌。

《闯海歌》献给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致敬海南岛致敬海南人民致敬自由与梦想”,是献给20世纪80年代人的典范之作。诗中记述了80年代末一位大学生校园歌手为了自由与梦想,“奔赴真正的远方和自由的天地”海南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雄伟地展现了当时海南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氛围。整首诗热闹、昂扬,一别于其他诗安静内敛的语调。“我被1980年代启蒙出自我意识和个人精神/我想要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就得去大海边”,用长诗来记录一个年代的精神,谁读了这首《闯海歌》,谁就会深信理想不会失去,永恒的精神永远纯粹、热烈,谁都无法冷眼旁观于火热的事实。更何况这首诗在美学上有着令人沉湎的感染力:诗中的“我”与老船长一起出海,听黎歌王唱山歌,这些奇特的经历让人想起拜伦的《唐璜》,虽然是完全迥异的主旨;列车上众多“闯海人”的言语似乎有莎士比亚喜剧式的幽默;校园歌手“我”由流落天涯海角到走向公开演出舞台,甚至有一点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青年的影子,不同的是本诗中的“我”在时代氛围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段写了等于没写。最令人费解的是最后一句,“因为叙事性而有着特殊的风貌。”王家铭您是没读过叙事诗吗,这有什么特殊的?卞之琳就写过呀,而且还很出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古代也有,李白就写过不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举一大堆。您说说少君有什么特殊的?

第二段,你看看,套路熟悉不?我都开始怀疑他们写之前一起偷偷上过培训课,而且还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写诗评呢,首先归纳诗里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是抒发了什么感情,最后再升华下主题,这样,就是内容充实的彩虹屁文啦。不难看出,王同学比安琪同学优秀,起码他懂得举一反三。他不局限于老师教的套路,最后他还把少君跟世界名人拜伦、莎士比亚、普希金放在一起。企图无形之中就把少君提升一个档次。然而很可惜,被明眼人一眼看出,又是凑字数的。

“这些奇特的经历让人想起拜伦的《唐璜》,虽然是完全迥异的主旨;列车上众多“闯海人”的言语似乎有莎士比亚喜剧式的幽默;校园歌手“我”由流落天涯海角到走向公开演出舞台,甚至有一点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青年的影子。”

你告诉我,单单看完这段话能让你想到什么?可能大家对提到的几位名人的作品不了解,换一个通俗点的说法:

这些奇特的经历让人想起张艺谋的《红高粱》,虽然是完全迥异的主旨;列车上众多“闯海人”的言语似乎有周星驰喜剧式的幽默;校园歌手“我”由流落天涯海角到走向公开演出舞台,甚至有一点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青年的影子。

这样说你明白了吧?什么?还不明白?不明白就对了,因为王家铭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你明白,甚至他自己都不明白(我猜的,可能他自己会明白)。因为所有这样写评价的都是流氓,只是这样流氓起来会让别人摸不着头脑。比方说普通的流氓是直接撩女生的裙子,他这种流氓看过一点书的,又想撩裙子,礼教又禁锢了他的行为,所以会经常说出一些口不对心的话,让姑娘感到莫名其妙。

既然写到这里了,顺便讲一下,这种结构真的特别容易写,而且不用你把所有的书都读过。你只需要大概了解下这本名著的故事,自己故事基调,以后要评论别人的文章时就可以直接套公式了。历经苦难就套西游记,生活无奈就套水浒传,权谋城府就套三国演义,家族兴衰就套红楼梦……你这样一写,普通读者肯定会觉得你好厉害,读过这么多名著。但我劝你慎用这招,主要是招式中看不中用,花拳绣腿不切实际。还有,会被行家笑话的。

3号选手:李瑾

来源:《华西都市报》

文章:《我们是有大海的人》——李少君《海天集》的精神图像

他通过最后一首也就是第107首诗——目前而言他创作的最长的作品《闯海歌》,一下子将《海天集》的神性气质调整到“现实”的平台上,“问题”的浓度加重了,这首诗表明,尽管他在赞美、歌唱,但丝毫没有逃避现场、逃离社会,而是将个人的神经末梢扎入时代的脉搏之中。

李少君一面低吟“林子里有好多条错综复杂的小路/有的布满苔藓,有的通向大道”(《在北方的林地里》),一面高唱“那一年,最流行的口号:为了自由与梦想/那一年,最激动人心的观念:实现自我价值”(《闯海歌》),就是试图在诗歌中,寻求个人和现实的统一。统一的目的,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换个词语表达,即孔颖达所说的“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在李少君这里,诗歌是启蒙的、拯救的也是理想的、现实的,他始终没有忘记,诗歌与这个世界在法度上是息息相关的,并可以为后者提供某种理性规范。

读完第一段,你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看到一个天上的神,在努力地向人类靠近?少君在李瑾心目中形象如此之高啊。

第二段,主要有两个观点。“诗歌中,寻求个人与现实的统一。”“法度上,诗歌与世界息息相关。”观点一不说了,基本是废话,人活着基本上都是寻求个人与现实的统一了,工作也是,读书也是,写诗也是,又不是只有少君会这样。观点二值得揣摩。法度,即法律制度。怎样的诗歌才会跟法律制度息息相关呢?我觉得应该是法律相关专业人员或某些高高在上的官职人员在任职期间写的诗歌才有这个可能。首先,他们熟悉法律。其次,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根本接触不到法律之外的险与恶。所以我可以认为,观点二,并不是一句赞美的话,更像是说,你看这个人,多狭隘。其实仔细想想,观点二好像挺中二的。写个诗歌还要与法律制度息息相关,正常人谁写诗歌是违法的?反正我认识这么多诗人,看过这么多诗,从来没有一个诗人是因为写诗违法被捕入狱的。毕竟现在是法治时代,不是文字狱时代了。

4号选手:朱必松

来源:《延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