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评是把刀,关键要用好

 中外比上 2019-08-08
文|曹子侠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15岁的乐乐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整整一天了,不吃不喝,谁叫门也不开,妈妈很着急,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

问起事情起因,妈妈们说,其实也没啥大事,就是今天一大早妈妈收拾房间,看到乐乐的房间很乱:脏衣服和干净的衣服混在一起,臭袜子鞋子扔的到处都是,床上和学习桌上还有吃剩的零食袋子,没喝完的饮料瓶子。于是妈妈就催乐乐起床把自己的房间收拾一下,乐乐真在玩手机,磨磨蹭蹭的不乐意,妈妈边收拾边唠叨“养你这么大了,有啥用,懒死了,自己的房间都不收拾,都快成猪窝了,还得我来收拾!看看你一放假都成啥了,天天只知道在家玩手机,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不改呢?女孩家从小就这么乱,长大后会成什么样子······”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孩子推出门外,砰一声关上门,中间爸爸妈妈威逼利诱,也吵了,也哄了,但孩子就是不开门。

妈妈说,孩子怎么就这么“玻璃心”啊,没说她两句呢,就给我们摆脸子,说也不能说,吵也不能吵,更别说打了,这以后该咋教育呢?

孩子就好比幼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既要用表扬来“追肥”,也要用批评、惩戒来“修枝剪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

现实生活中,家长到底该如何“巧手妙”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呢?

场景一

妈妈在厨房做饭,小宝看着妈妈油盐酱醋很是忙碌于是就站到凳子上帮妈妈洗菜,妈妈看到后一声令下”:快下来,说了多少次了,还这么费劲儿,不要玩水,衣服湿了会感冒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小宝哇的一声哭了。妈妈又手忙脚乱的去哄孩子。

【分析】不了解孩子行为的真正意图,随口而出的批评,往往会影响到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抹杀孩子探索的欲望;打消孩子助人为乐帮助父母分担责任的爱人之心。

【恰当的做法】表扬要及时,批评要冷静。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切莫口不择言张口就来。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的真正意图和父母理解的并不一样,爸爸妈妈急着批评、指责孩子,反而容易错过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在遇到问题时,家长不妨尝试以下的方法。

首先,要冷静下来问一问孩子到底想干什么。

然后,加以指正和引导

如学龄前儿童常有把衣服穿反、顽皮打闹、不懂礼仪、不明危险等情况,这些情况或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或是因为孩子未能掌握恰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错,因此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比如“你真笨,你真没用”等等,而是要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如孩子衣服穿反,要告诉他如何分辨衣服的正反。而不是任由自己“恶语”泛滥,给孩子贴上笨手笨脚的标签;

如不懂礼仪就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面对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该如何说话如何做事,比一通劈头盖脸的批评更有利孩子的成长;

如不小心打翻了饮料,牛奶就要告诉他该如何处理到处流的液体以及碎掉的玻璃瓷器等。

试错就是成长。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加以指正,然后指导孩子为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下次该如何做,更有利于孩子的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场景二

小天,13岁,男,班主任打电话,让爸爸到学校把他领回家里停课反省。因为小天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矛盾,违反学校纪律两人打了一架,班主任让双方家长各自把孩子领回家教育反省。这位爸爸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呢?

遇到类似问题的的家长(老师)们可以试试以下的“奇迹八问”。

1

          “发生什么事情了?——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

客观、中正不带偏见的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了解事情的原委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不急于下结论,做真正引领孩子成长的父母就要能平心静气和孩子对话沟通。

2

“你现在有什么感受?——让孩子的情绪有个出口。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受,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孩子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

3

“你想怎么办?——帮孩子了解内心想法。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也不要大惊小怪,对孩子来说他能想到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家长不要急于反驳“你那办法根本行不通”,而是平心静气开始下一步。

4

还有别的办法吗?——发掘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和途径。

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一起去想解决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自己坚强的后盾,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向父母求助。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记录下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备下一步用。

5

“这么做,后果会如何?——引导孩子理性思考。

通过列表的方式,帮助孩子去思考并且了解每一种解决方法可能面临的后果,以及他自己是否能接受并承担这个后果?

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陈述事实,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实际操作的时候要协助孩子尽可能的澄清自己。

6

“你决定怎么做?——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这一步的工作充分建立在引导孩子理性思考,分析利弊的基础上。

一般情况只要上一步的工作做的扎实,孩子往往也会选择最有利、最合理的解决方式。

这时候家长要特别注意,即便他的选择不符合你的期待,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不要急于否定。

如果家长说了不算,相互之间的信任坍塌,以后孩子就更不可能听从你的建议。何况,即使他选择错误,从这个错误中他也可以积累更珍贵更难忘的成长经验,而这些终将成为他成长的养料。

7

“你希望我帮你做点什么?——给孩子提供支持。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孩子建立统一战线,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做孩子成长中最有力的助手。

8

“下次我们该怎么做?——共同反思。

孩子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从错误中未曾获益。家长合理引导和孩子共同反思问题解决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做才能更好,提升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把危机变契机的智慧做法。


使用批评的几个注意事项:
01
爱子“七不责”

爱子七不责整理自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呻吟语》

1. 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亲戚朋友、邻居、同伴等熟人的面,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 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 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 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 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02
就事说事,不翻旧账

很多家长一批评孩子就记忆力特别好,能从现在翻到N年之前,口若悬河将孩子以前的过失统统数落一遍,这种重提旧账的做法往往忽略了当前的主要问题,不利于孩子成长,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父母面前没有自尊,从而破罐子破摔。

03
管理情绪,不乱发泄

人生在世,不如意常八九。工作、生活以及教育子女的压力,让很多父母焦虑、紧张,情绪不稳波动大。一旦孩子出现过失,就像炸药包被点着,将不良情绪喷涌而出,一番轰炸天翻地覆,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04
统一战线,共同进退

父母在教育的孩子的时候要遵循“一致性”原则,特别是在批评孩子时,如果家人中一个批评、一个护短一方面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听谁的,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让他给自己找“保护伞”“庇护所”,从而更加任性妄为。

家长始终要牢记对孩子的欣赏、信任是做父母对待孩子的根本态度,而“夸”、惩戒和批评都是手段。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肯定、鼓励、表扬,则会消磨孩子的价值感,这样的教育会成为沉重的教育《“夸”孩子是个技术活,你用对了吗?如果没有惩戒、批评则为让孩子缺乏敬畏之心,这样的教育就会成为纵容的教育。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