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岁写“咏鹅”的天才, 晚年敢与武则天作对, 下落至今是谜

 江山携手 2019-08-08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首名叫《咏鹅》的五言古诗,诗的内容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想必大家对此诗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大概也就只知道此人叫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笔者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此人。

??《咏鹅》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可见他是一位天才少年,他的才学和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骆家不仅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骆履元还曾担任山东博昌县令,骆宾王的少年时光无忧无虑,除了玩闹,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博览群书。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少年天才,成年后变的默默无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方仲永,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有详细介绍,方仲永年少便能出口成章,乡里无不对其称赞,但他的教育环境不好,父亲整日带他出门炫耀,忽视了对他的培养,最终导致方仲永成为一个平常人。

?骆宾王则不同,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学业,即使在其父去世、骆家家道中落之后,骆宾王失去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他早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养成了每日必读书的好习惯,也正是这样的坚持,骆宾王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才子,在初唐时期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

虽然有才,但骆宾王一生怀才不遇,加上读书人的傲气很重,他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即使做了官,在一个岗位上坚持的时间也不长久,还得罪过不少人。

?唐高宗李治年间,骆宾王游历到了豫州,被道王李元庆(唐高祖李渊第十六子,此时为豫州刺史)赏识,但骆宾王自恃清高,对李元庆不屑一顾,李元庆一开始并没有怪罪,还赏给他一个主管仪礼的小官,但骆宾王依然我行我素,李元庆最终还是因为无法忍受而放弃了对他的使用。

之后骆宾王又游历到云南,在此结识了才子卢照邻,还与眉州刺史李敬业成为好友,很多人不知道李敬业,但对他的祖父肯定非常熟悉,就是唐朝开国功臣徐茂公(后被赐国姓李,改名李勣),骆宾王与李敬业之所以能成为好友,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都愤世嫉俗,但结识李敬业也为骆宾王埋下隐患。

??骆宾王后来被任命为长安主簿,当他看到了长安的繁华,又感慨自己多年怀才不遇,于是写下《帝京篇》,此文一出,骆宾王在京城名声大噪,他很快就被提拔为侍御史,但骆宾王愤世嫉俗的毛病又犯了,这一次他把矛头指向了武则天,并且多次指出女人不应该干政,也因此入狱。

第二年骆宾王被释放,恰又赶上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就去给他做了艺文令,并且写下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看后却被他的才学折服,而且怪罪当朝宰相没有及时发现这个人才。李敬业起兵最终还是失败,被武则天杀死,骆宾王则下落不明。

?至于骆宾王的下落,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大致可能有三种,《资治通鉴》和《旧唐书》都说他当年与李敬业一起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是投江而死,《新唐书》则说他亡命天涯、下落不明。

骆宾王身为一代才子,万不该恃才傲物,在自感怀才不遇之时,应当学会反思,当年他若能够有所改变,无论身居何处都会得到重用,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说为朝廷效力,起码可以有更多的佳作传世,至于骆宾王的下落,也许还将继续是一个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