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贷已死  下一个储蓄罐  在这里!| 檀檀心

 板桥胡同37号 2019-08-08

ivan constantinovich aivazovsky,merkuri
文/史迪萌
 
我们昨天刚写了金融市场避雷十八法之一,有檀香就给我们写了一段留言:
 
今年风险太大,索性所有的信托券商资管产品银行代销产品等等都不看了。剩下的只有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不知是否还靠的住?如果也靠不住,就只剩银行定期存款了。但存银行定期几年表面看起来没爆雷,没损失还给点利息,实际上耗损巨大,过几年购买力也就相当于腰斩了。
 
想想这几年,各种违约、跑路,用招行钱端一位受害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是贪高利息的人,我们不炒股票不炒房子,不去碰雷,为什么雷还会找上我们?”
 
好像你再小心翼翼,都逃不过韭菜的命运,收割的方式千姿百态,股票、私募、信托、P2P......
 
被雷怕了,不少小伙伴宁可把钱放余额宝或者放银行定存,走向了过度保守的极端。
 
投资不能线性思维,非此即彼,我们的下一个储蓄罐,不能全放银行理财和定存。

互联网时代下,收割韭菜最锋利的镰刀,当属P2P。
 
每一次写P2P的文章,都会有不少檀香留言,这个平台怎么样,那个平台可以投吗?
 
再重申一次,P2P没有监管人,是风险非常高的理财产品,网贷已死!
 
很多人都以为,P2P跟银行一样,我们把钱投进去买产品,它就给我们利息,但其实很多P2P,根本没有底层产品。
 
标准的P2P,是个人对个人,平台就像一个媒婆,钱不到平台,平台也不承诺刚兑。
 
但完全按照这种模式,平台活不下去。你不给保本保收益,标着这么高的收益,投资人立马会想到高风险,谁敢投?如果刚兑,万一借款人违约,平台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自掏腰包补窟窿,二是建立资金池。
 
平台自掏腰包当然不太可能,所以,更多P2P平台都一窝蜂去搞资金池。
 
大伙把钱投进来,平台建立了资金池,要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借款人贷出去,光放在池子里,平台的获客成本、运营成本、承诺的收益率等等,根本没法覆盖。
 
平台就会考虑把钱拿去投资,炒股、炒币、炒房,行情不好,赔了大钱,投资人的本金也亏出去了。有些平台更狠,都懒得伪装了,直接卷钱跑路。
 
要保证平台有钱花、也能支付投资人的收益,就是不断吸引新韭菜进场,用后一波人的本金,支付上一批人的收益,一旦后续韭菜不够用,资金链就断了!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过去一年(2018年6月-2019年5月),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从近1900家,猛降到900多家,出现问题的平台,不是提现困难就是跑路,或者停业转型。

(图片来自檀香:潘生)

到今年,爆雷潮从P2P蔓延到私募、资管、信托甚至银行理财产品......
 
风险等级在R1-R2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大家一直都很信赖的低风险产品。
 
可招行和钱端APP爆雷的事,让我们彻底懵了,说好的是招行的产品,怎么就成P2P了呢?怎么又成了跟招行没有半点关系呢?!脸呢?
 
我们也说过,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定能中国理财网上,查询到合同上一串字母C开头的14位或者15位编码。
 
但当银行页面宣传、员工都说这是自家产品的时候,大伙就不会再有警戒心,放心买买买了。
 
还是要看合同!看合同!看合同!

(图片来自檀香:潘生)

理财产品中的“高富帅”信托,今年也是炸得人仰马翻。
 
5月,中泰信托4款产品宣布延期兑付;安信信托宣布有117亿信托产品难以兑付......
 
不过大伙也没必要把信托一棒子打死。
 
根据中国信托行业协会统计的结果,截至到今年3月底,信托的整体资产风险率是1.26%;而2018年底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83%,信托行业的整体风险,比银行还要低,咱也别慌。
 
我们叶檀财富的扫雷系列文章,包括目前正在出的避雷十八法系列,会继续跟大家分享信托知识,炼就火眼金睛,远离高风险信托。

(图片来自檀香:小布)

第三方理财主推的私募,今年也是频频暴雷,比如诺亚财富的承兴国际事件。
 
原因其实在于第三方理财逐渐失去客观,脱离“代客理财”的本源,反而为了逐利更多地作为某些借款人的所谓融资顾问,就是把借款人的资产包装成一个靠谱的项目,然后向投资人募集资金,有信用风险。
 
我们以为自己的钱买了三方推荐的好产品,第三方理财会替我们管好财富;但三方公司要赚钱啊!赚钱靠销售产品的佣金。只要卖的出去,反正不管产品怎么样,产品管理人照样拿管理费,公司也照样拿销售分成。违约了,至少和销售方无关,你们去找管理人吧。
 
风控失败,地雷迟早要被引爆。
投资步步惊心,但索性全都买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定存,这种线性思维的投资逻辑,就算不爆雷,也要被通胀收割。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搞清楚哪些理财产品坚决不能碰,把钱从危险的地方拿出来!
 
刚已经说了,网贷已死,投资了P2P的小伙伴,赶紧赎回资金,把钱放到违约风险比较小的正规金融机构。
 
下一个储蓄罐,可以是收益凭证和定投指数基金。
 
券商的收益凭证,大伙了解的可能不多,这是2014年才诞生的新品种,是券商借钱的一个工具,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借钱的凭证”。
 
券商借了我们的钱,拿去买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等等,到期了还本付息。
 
券商收益凭证,是现在市面上唯一一款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
 
它比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可还要高一等。银行理财是表外负债,只能一对一,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投资项目出了问题,投资人自担风险,银行不能挪用其他资金来补窟窿。
 
收益凭证是券商的表内负债,项目出问题,只要不是出现券商破产这种极端情况,券商得拿自有资金赔付。有自身资产兜底,收益凭证的安全性很高。
 
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收益凭证都能保本保息,它有三类,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动收益、不保本浮动收益,前两类很适合求稳的小伙伴,能保障本金。
 
安全性高,收益率也不算差,保本保息收益率一般在4.5%左右。某个券商的保本浮动收益,在4.7%-15.4%之间。
 
期限比较灵活,短的7天,长的2年,比较多的还是在6个月以下,大家可以根据资金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期限。
 
感兴趣的小伙伴,在各大券商APP上都能找得到。因为每个券商APP的端口都不一样,实在找不到,就搜索关键词。
 
要提醒大家,既然收益凭证可不是银行存款,国家不兜底,它是以券商信用做保障,最好选大券商平台操作。

(图片来自檀香:快乐人生)

定投指数基金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买指数就是赌国运,选指数基金的思路,参阅《巴菲特为什么要用50万美金为指数基金做广告?!》《钱是长眼睛的!!》
 
如果你选择了定投指数基金,做好最起码持有3年以上的准备,3到5年是我们A股的一轮牛熊转换周期,熬过熊市,并在熊市中坚持定投,止盈不止损,才能赚到钱。
 
“跑赢通胀”,是我们投资理财最后的尊严,你想偷懒,把钱放银行存起来得了,看起来安全,其实早就被通胀收割了。
 
咱们只要搞清楚,哪些产品不能碰,把钱从危险的地方拿出来,分散投资到其他产品,学点分析产品的本事,信托、私募、资管等等,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理财也不能过度保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