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卑,是生活对“寒门”最好的恩赐

 老友手札 2020-07-08

那些我们避之不及的东西,有时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还记得几个月前一篇名叫《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刷屏了所有人的朋友圈。可能这对你来说只是一件小事,因为你的朋友圈总是不缺乏爆文。

可那天我稍微留意了一下,基本上转发这篇文章的,有一半左右都附带负面情绪极强的文字。

想来你也知道,这篇文章是出自咪蒙团队之手,而咪蒙团队又以善于贩卖焦虑而被人诟病。而最终,这篇满意负能量的文章,被删除,咪蒙团队也自此走向了终结。

一篇文章而已,至于这么大动干戈么?

可你想象一下,几十万的读者里,有一半左右都被文章深藏的负面情绪影响,这份负面又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这还不值得重视么。

你会不会好奇他们在文章中看到了什么呢?

“出身寒门的状元,拼了所有好不容易从泥土中走了出来,好不容易拥有了一些东西,可还是抵不过现实,还是抵不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

而在现实中,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大概只有20%左右吧。剩下的80%,虽然经济有好有坏,但都可以称的上是“寒门”。不信你看看四周,那些你认识的、不认识的、在街上匆匆走着的、在深夜委屈哭泣的、不得不忍受别人嘲笑讥讽的、不得不看着别人眼色行事的,有几个不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小房子、小事业、小位置。

可这篇文章就告诉他们,你们的努力是没用的,你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别瞎折腾了。这是在生生的灭了他们心里的希望。

那些不断坚持、不断拼搏的人,看到这些之后,内心能不焦虑么?这不是一篇简单的文章,它是在伤害那些努力奋斗的人,它是在诛心。

但其实也应该感谢这篇文章,因为如果没有它的衬托,那些积极例子也不会那么温暖而有力。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你只要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一种情况,那生活中就必然存在与之相反的另外一种情况。

有些人确实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成功走通向上的道路,但不代表向上的道路是不存在的,因为确确实实有很多人走通了这条路。

近期上映的由邓超主演的《银河补习班》,可以说是遇到了非常好的时候,与它同期的电影纷纷撤档。虽然补习班在票房上遇到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却在口碑上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逐渐变成了网友挑bug的思路之源。

可能这部电影想要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高考、父母要传递给孩子什么等问题。

虽然什么都谈了,但讲的都是浅浅的大家都知道的:分数不代表一切、要重视差生、也要关注分数以外的东西、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等。

而最重要是这些里面什么最应该被重视、又如何做到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合适的诠释。不过,既然我们一同来探寻这条从下到上的路,那也就借着补习班留下的这些细碎来看看这条路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这里请先抛掉自己脑海里的种种,将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出生在穷苦家庭的孩子。小时候繎偶尔会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但和小伙伴在田间地头的奔跑,也还是让你觉得很开心。可慢慢长大了,生活不再是像之前那样单纯,你开始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世界并不只有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道路的那边连接着很多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没尝到过的东西。

内心的小火苗就这样被点燃了,你也渴望着自己能够走出这座山,去往外面的世界看看。

机会肯定是有的。

在你好说歹说之后,在外面打工回来的堂哥,终于愿意带着你出去玩。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高楼时候的兴奋、第一次尝到冰激凌的激动、第一次看到坐便器的新奇。可随着你看到的越多,你也越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无意的向你投来鄙夷的眼光。

终于,在被几个同龄的孩子围绕着,指指点点着你款式落后的衣服、邋遢的发型、满口的黄牙,你突然觉得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真的与你太远了。

于是你扭头离开,径直回到了堂哥住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你都没有出去,并不是你不想,而是每当你想要要出去,入眼都是别人的鄙夷、指指点点,还有自己满心的尴尬与委屈,你不懂,不懂为什么自己会被这么对待。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好?

自卑就这样在你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很快,你就回家了,回到了那个轻松的地方。可人总是要走出去的,当你再出去的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是因为自己是农村来的、家里太穷,你才明白,是因为没钱才让自己这么被人看不起。

之前不经意间留下的自卑,在这时候突然已经成为了小树。

在学校里,你不敢主动与人说话、有问题不敢主动问老师、看见有同学也不自觉的躲的远远的,就好像你真的和他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一样。

但其实,在你的心里,你知道,自己并不想这样低人一等、多想能够有人和你成为朋友。可你也没办法,你只能先选择逃开。

于是这时候你的人生变成了什么呢?

〇每天被自卑缠着,什么也敢做;

〇内心里有无数种期待,却只能选择压抑自己;

〇任何机会放在眼前,都不敢去抓住;

〇开始隐藏自己,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伪装里;

〇每天被巨大的压力笼罩,情绪特别容易失常等等。

那被这些东西包裹,你有多少心力往前、往上走呢?单单这些都会把你耗尽,让你透支。

所以陷入极度自卑的人,才是真正的寒门,并不是原生家庭经济实力的问题。

但就像那会儿说的一样,我们看到世界的一面,就代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另外的一面。

我们看到了基于严重自卑,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可绝处才能逢生啊。既然自卑带来了诸多问题,那解决了自卑我们的生活就等于前进了很多很多很多,我们自己也在解决自卑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

生活是公平的,给了他们最好的恩赐——自卑。

2018年以707分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王心仪,是这样描述曾经的:

“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丰盈,而我选择后者”;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篇《感谢贫穷》并不似开篇的文章一样带来了很多负能量,相反它温暖了很多人。看了文章,我也和很多网友一样觉得,需要感谢的不只是贫穷,更是在贫穷这个条件下父母与她自己的坚持、毅力和乐观。

只有精神的丰盈,才能让我们在无论什么条件下都开心、快乐、舒适的生活,才能让我们有力量、有能力、有动力去让眼前的贫瘠变成暂时。

《银河补习班》里也藏着这样的旋律。无论眼前经历着什么,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给孩子传递一些精神上面的东西。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那么重,但它并不是物质层面的影响,而是家庭氛围、父母特色、父母如何对待对方、如何对待孩子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父母有意或者无意的把一些东西交到孩子手里,孩子再拿着这些,继续自己的生活。

人生从这个角度就变成了接力,而不再是有什么起跑线。

你从父母的手里接到了什么呢?

接到的这些东西又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你又准备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些什么作为传承呢?

所幸无论我们从父母那里拿到了什么,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都还有很高的机会去矫枉过正,去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去塑造新的自己,去让自己不因精神上的匮乏。

但说起来这里的向上,并不是真的成为人上人。而是经历过太多事情之后,我们的自卑把我们自动定义在人下人的位置上,这束缚了我们,让本来很多可以做到的事情,做不到。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走出自卑,是让自己重新站在与他人平等的位置上,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从自卑中走出来的自信,才更经得起考验;从贫瘠走出来的精神丰盈,才更有力量

那些从小生活在还不错家庭里的人,请先不要太乐观,因为你们的未来也需要走这条路,也需要去经历低谷、自卑、匮乏,并最终需要去从这些里面走出来。如果父母没有传递这反面的能力给你,那你只是活在虚假的精致中,你的前进之路依旧会非常辛苦。

贫穷、恶劣的原生家庭、留守等,确实给一些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他们是先一步来到了贫瘠之地,虽然遗憾,但生活也是在给他们一种捷径。

“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中”;“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最终,你不需要与阶级斗、与贫穷斗、与命运斗,你只需要坚持心中的信念、只需要一步步踏实的走着、只需要壮大自己的内在、只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发内心的希望之火,而生活,定不会辜负你。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