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宝有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戏

 飞龙在天cokvj5 2019-08-09

灵宝有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戏

搜狐网

04-02 19:01

来自:大河美术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白色的幕布、温暖的灯影、铿锵的锣鼓…… 在豫西农村,还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戏。

灵宝皮影(武旦)

利用假期,笔者专程到灵宝尹庄镇东车村采访索家班皮影戏传人。遗憾的是,索辛酉老先生已经过世。辗转赶到陕县的地坑院,终于见到了正在演出的索武酉师徒三人。

索武酉老先生六十出头,中等身材,面孔黝黑,透着农家人特有的淳朴与厚道,是剧团里能拉会唱的“ 全把式”。听说我们远道而来,索武酉亲自挂帅,带领程可顺和徒弟范月英,特地为我们演了一场《三打白骨精》。

灵宝皮影《三打白骨精》剧照

隔帐陈述千古事双手驱使百万兵

走进地坑院的窑洞,里面挂着一块两米见方的白色幕布,前面摆放着几排高低错落的长条板凳,每次可以容纳十几名观众。屏幕后面灯火通明,人影晃动。

一阵锣鼓之后,唐僧师徒四人缓缓走入屏幕。皮影人物色彩艳丽,造型栩栩如生。忽然,一团黑影从远处飞来,从空中向下窥探,原来是山中的白骨精闻风而来,但她的三次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演出最精彩的部分当数孙悟空大战白骨精的打斗场面,两个小影人儿天上地上,打得难解难分。

灵宝皮影(郭举埋儿)

屏幕后面几人操作不得而知,隐约可见皮影后面的小木杆左腾右挪、上下翻飞,再加上乡音浓重的唱词,让人真正领略了一次原汁原味的灵宝皮影戏,仿佛置身于西游记的童话世界。

没等演出结束,我就迫不及待的溜进后台看个究竟。屏幕后面的工作台上摆满了皮影和道具,索武酉、程可顺两位艺人正快速灵活地操纵着木杆,手势变幻莫测、忙而不乱,徒弟范月英在身后快速准备着下一个要出场的皮影人物,随时与两位表演者交换。小影人在艺人的手中犹如活了一般,行走、跳跃和打斗栩栩如生,看得人眼花缭乱。

灵宝皮影(韩文公)

索武酉先生介绍说,灵宝皮影均用牛皮雕刻、手工绘制而成。灯光照射半透明的皮影,在白色纱幕上形成景物或人物造型的投影,艺人边操作边说唱,再加上响器(鼓乐伴奏),这就是皮影戏。戏中“ 八仙故事”脍炙人口,“ 二十四孝”催人泪下,“笑话戏”妙趣横生,“武打戏”精彩绝伦。

皮影艺术流传广泛,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地域性特征十分鲜明。豫南有罗山皮影、新县皮影,豫北新乡长垣有吕氏五彩皮影,豫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灵宝的道情皮影。灵宝皮影兼收并蓄,汲取各地皮影艺术精华,除保留道教题材的八仙故事、二十四孝、笑话戏等传统剧目外,又新近增添了反映现代生活的喜剧《三怕妻》《争丈夫》等剧种,索辛酉等人整理的皮影剧本被专家誉为“ 黄河之魂”,是中原传统戏剧的稀有资源,皮影也成为民间美术的宝贵遗产。

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至唐宋,盛于清代,元朝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去世,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大臣急在心头,模仿孩童的影子玩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后用光源照射,活动的影子倒映于帷幕,栩栩如生,武帝看罢龙颜大悦,爱不释手。从此,影子戏流传后世。

灵宝道情皮影的产生可追溯到明代。起初,由当地官宦或秀才、举人自拉自唱,后来流传到民间,出现道情艺人和唱板,称为“说唱道情”。历代艺人不断吸收当地民间艺术元素,将皮影表演和戏曲音乐融会贯通,逐渐演变为富有灵宝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剧种。

灵宝皮影(麒麟 明朝)

灵宝的函谷关,是春秋时期杰出思想家老子著道家巨作《道德经》的灵谷圣地。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大都以道教文化为基础,皮影艺人主要演唱道家始祖老子的生活故事。所以灵宝人尊称皮影戏为“ 道情”,皮影艺人被称为“ 道情先生”,在灵宝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精雕涂彩巧连骨惟妙惟肖百般姿

皮影原料主要采用牛皮,制作精细复杂,工艺讲究,大致分为八大步骤:

第一步是制皮。除去牛皮的毛、血,经处理,使皮革薄而透明,用架子均匀撑开、晾干、刷上桐油。

第二步描样、勾线。根据画稿形状,将皮子分解成块,将“ 样谱”置于皮子之下,用锥子轻轻划出图案轮廓,叫描“样子”。然后,用锥子进一步划出人物的精细轮廓,叫“ 勾线”。薄而透的皮子用于头、胸等重点部位;厚而暗的,可用于腿部和一般道具,既节约原料,也使皮影上轻下重,稳定性更好。

第三步是雕刻。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用刀具、铳子等工具进行雕刻,根据不同人物需要采用阳刻或阴刻,有时也用绘线表现精细部位。第四步是打磨。用粗砂、细砂纸反复打磨均匀,擦去粉尘,便于后期着色。

灵宝皮影——八抬大轿(清代)

第五步是上色。传统皮影用色考究,颜色选用矿植物炮制而成。着色前,用灯火烤为粥状,趁热上色,使灯照效果透明、鲜亮。

第六步是压平、发汗。这是关键工艺,一是为了使皮影平整,二是为了使彩色经过高温吃入皮内,挥发皮内水分,使皮影色泽鲜美,久不褪色。

第七步是刷漆。用透明的清漆或无色漆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不翘扭、不变形。

第八步是钻眼儿、连接。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头、胸、腹、腿、臂、肘、手等部位分别雕成,用乐器的弦线相连。还装置了三根“签子”,用铜丝相连,操纵皮影做出各种复杂动作。

质朴纯真显民俗夸张诙谐活文物

皮影艺术传承着华夏文明的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风情,继承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基因,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影的鼻祖”“戏剧的活化石”。

灵宝皮影(火焰山 明朝)

第一,蕴含典型的二维平面装饰特征。灵宝皮影造型和民间剪纸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用镂刻工艺,外轮廓和主线条线线相连,着色借鉴了剪纸的点染和套色工艺,构图主要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平面散点式布局,没有前后和远近之别,只有上下、左右之分,人物头像基本采取侧面角度,装饰意味浓厚。

第二,突出运用艺术夸张和归纳手法。造型古朴夸张、线条粗犷简练,衣着与面部表情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填色朴素简练、剔透艳丽,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孙悟空豹皮短裙、红裤黑靴,给人以勇猛矫健、机智灵活之感;白骨精则是蛮腰黑装,尽显奸诈阴险、歹毒残暴之形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第三,大胆借鉴戏剧艺术的表现形式。生、旦、净、丑行当俱全,人物形象鲜明。“生”“旦”多用阳刻,额头无纹,突出年轻、貌美;“净”多用阴刻,配合特定色彩,体现粗犷的男性特征;“丑”常用凹凸及不规则额头,表现幽默滑稽之感。造型源于戏剧而又超越于戏剧,比戏剧更加简化和概括。

传承创新责任重推陈出新获新生

皮影这门已走过2000 多年历史的“ 国粹”级艺术,是先辈们的“精神故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皮影表演

但是,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网络、影视等新的传播方式在不断挤压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使得民间团体与民间艺术加速瓦解。更加让我们焦虑的是,艺人们逐渐衰老,年轻人缺乏热情,灵宝的道情皮影和开封木版年画、浚县泥泥狗等民间艺术一样,很快会出现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局面。保住这些文化基因,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一直倡导,保护文化遗产,一是经典作品不能丢,可以发展新的内容和题材,但要保留传统代表作;二是地域性不能变,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三是手工性,也就是人的成分不能丢,因为艺术是人用心灵和双手创造、用生命情感表达。

政府是文化遗产的第一保护人,不但要坚持“文化自信”,还要有“文化自觉”,应该真正承担起责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负责。

(王亚军,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