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流诗人批评,二流诗人陶醉,三流诗人歌颂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8-09



现在的诗歌经划分大多由以下一些方式呈现:

①. 小智力文本…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智力小测试的文本分行改装成的“诗歌”,也有一些小趣味儿、小哲理在、小机灵、小睿智、小巧妙,但终究因为灵魂的缺席,不能以诗相称。

②. 口水段子体…由一些无聊的、可疑的人裱装、改造的小笑话、小段子。这些人基本是依据网络里传播的低级庸俗内容,进行所谓的“诗的创作”,任其“穿金戴银”或经由某“大师”力捧,也掩饰不了其文本的平庸和精神的消极。

③. 挖坟派、病痛派、村庄老屋派:作为一种新型的“装病犯”,这些人动辄以坟墓、墓碑、癌症、消失的老屋、村口的大树等天生具有一点儿疼痛感的意象制造文本(实际上他们家不一定有谁得了癌症或者死亡),——在诗歌中死去的亲人,都活蹦乱跳地活着,只是,为了写诗的需要,他们被“虚构”了。他们表达的都是一些虚妄的疼痛,就比如皮肤瘙痒症。

④. 江南闲适文化变种系列:这一类文本的写作者,大都生活悠闲,没有什么压力,同时受仓央嘉措、苏曼殊、汪国真、席慕蓉等影响太深,而且热爱经典又食古不化,蝴蝶、月亮、莲花、爱情等唯美的词语和意象是他们的最爱。这样的文本很好区别,就是读了后,像看到无数个黛玉咳血葬花。

⑤. 节日应景帮:为了写诗而写诗的文本,大都苍白无力,毫无生活气息。诗歌不是牛奶,挤挤还是有的,诗歌一定是要有精神积累之后才被引发的。

⑥. 以诗对话流:这些人,好像都得了“曹植病”,日常对话都觉得要分行“说出来”才有”乐趣”。放个屁也需要分行放出来吗?

⑦. 喷子疯狗队:这类人是这八类人里最不要脸、最没文化的一种!无论任何人的文本,他们都一概持否定态度,唯一不被他们否定的,最后只有他们自己。但要是去考察一下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不仅不要脸,还是臭不要脸。这类人里应该还包括这样一些人:他们往往拒绝分享他人的优质文本,一切以接受认可和赞美为目的,一旦接触到批评,就马上变脸,对批评者进行侮辱、辱骂甚至人身攻击,实际上这些人完全没有必要写诗,应该去沤肥——大小便次数太多。

⑧. 窑子户、教主国:这类人以一个平台、诗歌微信群等为“阵地、据点”,召集、笼络一些无知作者,大搞山头,俨然是一方教主,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得和私窑一样,相互吹捧奉承,实际上是一派乌烟瘴气。他们往往嫉贤妒能,任何提出反面意见和超出他们个人能力的人,都会被他们群起而攻之。

⑨苦难、伤痛、煽情乞讨症:这类人每天盯着街角巷尾村落下层穷苦人群,或者记述新闻旧事播撒善良、良心和良知,把自己装扮成遍访民间疾苦的圣人蛋,仿佛苦大仇深为民请命的史官,把抠伤疤煽取眼泪当艺术,他们是诗坛博取同情心的街头丐帮。

许多人明明没有写诗的天份,却天天都在大面积写,无病呻吟,千诗一面。

——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