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康德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常玉以洒脱心态对待艺术,以“游戏”的态度实践着他的人生哲学,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随性而为。 常玉寻觅到传统和现代,在“语言”和“意识”上进行融合和转换的某种方式,创作出独特的绘画风格: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表达方式,同时又继承着传统精神。他恰到好处的把握正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美丽并不是被法规确定的”。他继承了传统,将简约的绘画形式带入到西方美术界;他又将巴黎画派的色彩与造型等现代思潮与书法的线条与水墨相融合,浑然天成。 常玉的绘画虽有对传统的叛逆,但总是没有突破到完全抽象的形态,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在里面。这是他和赵无极、朱德群等人,在中西融合上的本质差别所在。 “欧洲绘画就像一席丰盛的菜肴,有许多煎炸食品、肉类以及烧烤。我的作品则是清淡的蔬菜、水果、沙拉,能够帮助人们对欣赏绘画艺术品位的转换和改变。画家们总习惯带点欺骗性地以多种颜色作画,我不欺骗,故此,我不被归纳为这些被人接受的画家之一”。 席慕蓉在散文《常玉》中说过:“一幅画,其实就是这个画者的灵魂与渴望”。 常玉笔下的裸女、花朵、动物,留给观者的感觉是,他用最率真、最单纯的心与世界对话。透过这些作品,如果世人能够激活潜意识中自由随性的自我,也许就是常玉绘画的初衷,也是他绘画所要表达的思想核心。 50年代初期,中国文化艺术团来到巴黎,访问了毕加索,也访问了常玉。常玉很老了,一年卖两三张小画,勉强维持生活。他不认为这叫苦和艰难,自然也并非快乐。他只是需要这种多年形成的无牵无挂运行的时光,他自由自在,仅此而已。 常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生活和艺术的思考:生活尽可能摆脱一些束缚,才能呈现艺术的精神自由。 作品欣赏 他只是需要这种多年形成的无牵无挂运行的时光,他自由自在,仅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