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开始;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每年公历的8月7~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万物成熟收获,天地间的阴气逐渐增强,而阳气则由“长”转“收”。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不过对于杭州来说,立秋虽至,离真正的秋天到来还早着呢。 气象学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此时,中国南方地区还在暑夏之季,立秋养生该注意什么呢? 1.早卧早起以敛阳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 2.使用空调须谨慎 立秋后尽量不要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因为立秋后虽然暑热未尽,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如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睡觉时也不宜对着门窗,避免受到冷风侵袭而致病。 饮食养生 1.宜少辛增酸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 2.多食滋阴润肺食物 立秋后燥气当令,燥邪易伤肺,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百合、蜂蜜、菠萝、乳制品等以滋阴润肺。 另外,因立秋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推 荐 食 谱 桑菊茶 做法:将桑叶、菊花各10g、蜜甘草3g,放入锅中稍煮,去渣取汁即成。 功效:润喉、清肝明目,对于立秋常见风热感冒有一定疗效 粳米玉竹粥 原料: 新鲜肥玉竹50克(干玉竹20克),粳米100克。 做法: 先将玉竹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加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即可。 功效: 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降基者。 酥蜜粥 原料: 粳米50克,酥油20克,蜂蜜5克。 做法: 将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酥油、蜂蜜稍煮即可。 功效: 酥油是极好的滋补品,以白羊酥 为上乘。《本草纲目》记载:酥油可“益虚劳、润肌肤、泽脏腑和血脉。”酥油配蜂蜜,既可润肤丰肌,还适宜于消渴、阴虚发热等症。 冰糖莲子羮 原料:去心莲子50g,水、冰糖、水淀粉适量。 做法:莲子加适量水焖酥,用冰糖调味,水淀粉勾芡成羮即成。 功效:补脾润肺,益中开胃 主治:妇女体虚下白带,男子肾虚遗精、滑精、阳痿、早泄,以及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虚烦失眠。 运动养生 运动者可根据自身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按摩穴位:当人体的肺热现象很严重的时候,例如嗓子疼、肿,咳嗽,可用手指甲掐按鱼际穴和少商穴两个穴位,每次掐按10次左右,起到辅助的去肺火功效。 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盖左下侧0.1厘米的地方。 鱼际穴:位于手掌骨中间,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手掌里侧偏白外侧偏红,鱼际穴就在这之中。 情志养生 立秋后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 秋 立秋凉风虎热防, 舒畅情志防肺伤, 散步太极除秋乏, 秋收少吃葱姜辣, 酸果菠乳柔润味, 防暑除湿护脾胃。 供稿 / 杭州市红会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