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底层代码开始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工具,我们用来分析问题。久而久之,这会转变为思维方式。最近我介绍了两个同学的课后感,一个讲数学上如何应用,一个讲英语上如何应用。道理就是这个。 除了整体上的影响之外,网校最能影响思维方式的几个底层代码,包括w思维与it思维,情绪ABC,正常与正确,走心与走形式,要事第一,问题导向,独立型自尊vs依赖型自尊等等。这些底层代码,由于我们经常可以碰到,久而久之,就容易转化为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良好心智模式的基础。 有同学提出要给底层代码分类,我的建议是,可以这样分。分几个层次,最重要的,需要每日三省吾身这种的,一般重要的,隔三差五看看的,普通的,有空余就讲讲的。这种分类可以让重点突出。 昨天我文章写完后,正好看圆桌派的一期节目,其中一个嘉宾讲自己去商学院学习,教授说:来商学院,不是学习金融税务这些,商学院关键是学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我们平时不具备的。因为你不具备,所以导致你的思维很难形成一个精准的提炼,包括一种精准的传递。有了这种语言之后,你的思维会发生变化。甚至能力会变化。 这段话,我想网校同学也会感同身受。某种意义上,我们网校就是家长的一个商学院,在这里学习一套语言。有了这套语言,你不仅能够分析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学会深层次阅读,还可以跟孩子交流。这一切,最后就是体现为能力二字。 比如昨天有个家长跟我讲。孩子上二年级,因为把背诵作业忘记了,周日才想起来。因为心急,怎么都背不下来。这孩子急得哭了。这家长面对这情况没有着急,而是仔细分析背后的原因,是孩子害怕犯错,害怕被老师批评。于是家长耐心给孩子讲,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怎么对待批评。并讲了班长小时候的一些故事。这么一讲,孩子安心去睡了。第二天早上顺利背完。 这就是一种能力。发现问题的核心,及时帮助孩子。 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一切都不在乎的样子。但是他真的是不求上进吗?有时候这种满不在乎,反而是一种上进。因为他刻意表现出这个样子,是一种自我保护,他害怕失败。害怕太积极上进而失败,对自己的自信是一种打击。 对这种孩子,如果能够帮助他找到一条路,可以赢得自信,那么就可以点燃他的上进心,这样的孩子爆发的能量可能是惊人的。关键是让他找到路。 哪里有孩子真的不想上进呢?青春期的孩子,最主要是需求就是自证,证明自己有能力。 所以家长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太重要。缺乏能力的家长,往往用愤怒来宣泄,但这种宣泄除了让问题更严重之外,并无半点其他作用。 而能力的获得,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家长有时候反而特别心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心急,浅尝辄止,然后就讲,学习无用。最后就是放弃。 对此只能是一声叹息。 就成年人来说,心智的改变最难。所以罗杰斯讲,没有人能够真正帮到谁。能帮到我们的只有自己。 萧愚 2018-5-14 |
|
来自: wangkun5656 > 《思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