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阿茹是生孩子后,才开始懂心疼父母的。 当时父母从老家来看她,她下不了床,就让老公安排住宿。 那段时间,父母天天照顾她和孩子,帮她洗衣做饭,没有半句怨言。 直到他们要回老家时,阿茹才知道,因为怕花钱,父母根本就没让老公订宾馆。 他们就窝在自己家小卖铺夹层的仓库里,将就着睡了整整一个月! 对此,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回了句:你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的是,给你省点儿我们也高兴!” 阿茹说,小时候总被父母教育要懂事,不曾想,父母年老时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这世上的父母,永远都会把子女放在第一位。他们不怕被麻烦,却不忍心给子女添麻烦。 ▼ 早前看过一段视频印象特别深刻。 ▼ 上周,闺蜜说了一件让我非常感概的事。 暑假来了,她打算带孩子回去看看。 给父亲打电话时,得到的回应是没时间。让母亲接电话,要么就说她去跳广场舞去了,要么就说在菜地干活。 觉得有异样的她不顾劝阻,坚持回家后,才明白了一切。 原来,母亲半个月前就生病住院了,父亲独自在医院照顾,有时候担心地夜不能寐。 但为了不让远在外地的女儿担心,父亲隐瞒了真相。对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担心我们俩,家里一切都很好”。 如果不是她坚持回了家,还指不定父母要隐瞒到什么时候。 就算是千里迢迢,父母身体有恙,子女赶回去探望并照顾父母天经地义。 但对父母来说,子女在外面打拼已经够辛苦了,不能再因为自己的事情,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 他们独自承担所有的痛苦,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去麻烦孩子。 作家刘同说,有时候,不要担心确实是一种安慰,有时候,不要担心只是不想添麻烦。 对子女,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的高手。为子女,他们能倾其所有。 ▼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没有那么一刻,你觉得父母很丢人?” 其中有个回答很戳心:和父母一起逛街,他们永远都不知道要注意形象。大嗓门子使劲叫,去餐厅吃饭看到有糖,也总不忘抓一把装口袋。 那时候觉得好丢人啊,庸庸碌碌的父母,除了大嗓门和爱占小便宜,好像什么都不会。 可就是这样在外人看来卑微又小气的父母,对于子女的需求,总会不遗余力。 晓庆是在买房时理解父母的。 当时她首付不够,东拼西凑还差6万,着急得日夜上火。 就在开盘的前几天,一辈子老实巴交种田种地的父母,不知道从哪居然给凑齐了。 因为不放心网上转账,硬是在火车上站了10多个小时,将现金送给了她。 事后晓庆再三追问这笔钱的来源时才知道: 为了给她凑首付,快60岁的父亲,每天蹬着三轮车在小县城送快递,每个快递挣3块。而母亲跑去做月嫂,工资虽然还可以,但日夜无休。 晓庆说,她这辈子都没法忘记这沉甸甸的6万块,这是父亲送了多少个快递,母亲熬了多少个夜才换来的。 从小到大,身为子女总是习惯性地向父母索取,有时甚至还嫌他们给的不够。 子女们总以为能轻松得到的,他们得花费多大的力气才可以。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已经给了所有能给的,还在尽力想多给一些。 懂事的父母,像是出于本能,只要子女需要,就能给出所有。 ▼ 这世间做父母、做夫妻、做子女,都是漫长的修行,而给我们做子女的时间,想来是最短暂的。 我们长大了之后,父母就变老了。 他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在我们生活的边缘游走,不敢靠近,怕打扰我们,更不舍得远离。 我们对父母的爱,远不及他们爱我们的万分之一。 所以,对待这样爱我们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不拿尖酸刻薄的话语伤害他们,不因为任性而过分无度地气他们。 他们给我们包容,我们报以温柔就好,因为他们要的本来就不多。 愿这世间,所有的子女都能好好爱父母,趁年轻,趁来得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