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温柔的?

 糖是甜 2019-08-09

拾遗物语

人的认知有五重境界。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重: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重:知道自己知道。

第五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1

5月份的时候,

有一件事在部分网民中引发热议。

一个大V发现有淘宝商家,

竟然在卖绿色的褐色的国旗臂章,

于是勃然大怒,

在微博上贴图“举报”,

引起一些网民的大力讨伐:

“竟敢改变国旗颜色,是不是中国人?”

“红色是先烈用热血换来的,你也敢改?”

“这就是卖国,应该把这种人开除国籍。

这个商家该不该骂?

该。

但我觉得很多人没有骂在点子上。

你骂商家违法销售国旗臂章可以,

但不要骂“绿色臂章就是卖国”。

我告诉你,

这叫“低可视度臂章”。

你看上图,

解放军哥哥也在用,

难道解放军也“卖国”?

所以我说你没骂在点子上。

2

在战场上,

有时醒目的颜色很致命。

比如,二战的时候,

日军钢盔脑门就有一颗黄色五角星,

非常醒目,

结果日军被苏军频频爆头。

美国战斗机也一样,

机徽白色五星中间有个红点,

跟日本太阳旗标很相似,

结果美军在空战中多次误伤自己。

为了作战时“避免显眼而被发现”,

为了作战时“更容易分辨出敌我”,

一些国家开始研究“低可视度装备”,

低可视度臂章就是其中之一。

问一个问题:世界第一场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是什么战争?

对,就是1991年美军主导的海湾战争。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

美军第一次使用了“低可视度国籍臂章”。

当时很多军事专家预测,

美军会陷入越南战争一样的泥潭,

但专家们做梦都没想到,

美军只用11分钟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海湾战争给很多国家都上了一课,也包括中国。

中国解放军也正是震惊于这场战争,

才开始全力推动现代化强军改革,

于是才有了今日强大的海陆空三军。

说了这么多,

我当然不是想说军事。

而是想说: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时,

真的不要随意信口开河。

我们总是经常误会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

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因为只看到了些皮毛,

就觉得好像很简单,

“这个我完全可以。

从而变得非常傲慢,信口开河。

相反,在自己很擅长的领域,

因为很懂,

才看到了更深处的困难和瓶颈,

反而变得谨小慎微,

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3

相信很多设计师都有这样的经历。

甲方爸爸:这背景没质感,换一个。

你:我换了个有质感的。

甲方爸爸:颜色不好看,再换一个。

你:您想要什么颜色的?

甲方爸爸:好看就行。

你:我觉得棕色挺好看啊。

甲方爸爸:这颜色不行。

你:那您喜欢什么颜色?

甲方爸爸:反正好看就行!

哈哈,你是不是气得想喷血。

做设计,最怕碰到不懂行的甲方,

因为他觉得做什么都像放屁一样简单:

“我觉得这个做起来很简单呀!”

“你做的东西很简单啊,怎么要那么久?”

“这个设计很简单呀,怎么要这么多钱?”

哈哈,你是不是有“弑父”的冲动。

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信口开河,

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指手画脚,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

比如我搞了十几年传媒,

所以经常有亲朋好友来找我:

“帮我写篇讲演稿呗。”

“帮我写篇推广软文吧。”

写作真的是非常烧脑的事情,

尤其是面对你不擅长的类型时。

但人家根本就不信:

“对你来说,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每逢此时,我就想给对方一记天马流星拳。

4

去年《我不是药神》播出后,

很多网民都大骂药品生产商。

“良心都被狗吃了。”

“心实在是太黑了。”

为什么大家要骂药品生产商呢?

因为几百元成本的药,

在中国竟然卖2万多。

虽然大家都在骂药品制造商,

但我几乎没看到医药专家出来骂生产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知道生产靶向药太不容易了。”

你知道研发“药神”中的这款神药花了多少年吗?

“格列卫的诞生花了整整50年。”

▲ 福布斯2016年数据  

你知道研发一款抗癌靶向药有多难吗?

一款靶向药,

投入几十亿美元、上百亿美元是常事。

比如2016年——

罗氏药品研发费用是114亿美元。

默克药品研发费用101亿美元。

诺华药品研发费用是89亿美元。

而这些投入,超过一半都会打水漂——最终研发不出有效药品。

著名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

研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投入是81亿美元,

换成人民币是500多亿,很恐怖吧?

也就是说,

原研药虽然生产成本很低,

但是研发成本却极其高昂,

所以,新药必然定价昂贵,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收回研发成本,

并为下一次研发积累资金。

为什么医药专家不骂靶向药生产商?

因为懂行,

懂得靶向药研发之不易,

所以才觉得“情有可原”。

5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很多人可能万万想不到,

这句话会是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说的。

很多著名科学家,

晚年都信奉神学,

比如牛顿,

比如爱因斯坦,

比如霍金。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

“当科学家翻过一座大山,

到达另一座大山时,

山顶上已经坐着一个人,

那便是神学家。”

是爱因斯坦崇尚神学吗?

并不是。

是因为他掌握的知识越多,

对宇宙的了解越深入,

就越感觉自己渺小无知,

觉得那些未知规律只有神才知道。

“我们对宇宙了解得太少了,

我们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瞎蒙。

有两个事物是无限的,

第一是浩瀚的宇宙,

第二是人类的无知。”

其实不光是物理,

任何领域都一样。

当你对一个领域只懂点皮毛的时候,

往往觉得很简单,

觉得自己也可以。

但当你钻研得越深时,

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越会感到自己的浅薄,

越会看到自己的界限,

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

“如果你有知,

你就会知道自己其实非常无知。

我唯一的知识,

就是知道自己多么无知。”

所以,

越是懂得多的人,往往越是谦卑。

越是有本事的人,往往越没有脾气。

越是成功的人,往往越是勤奋学习。

越是有见识的人,往往越懂得体谅。

6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其实我就是想说:

不要总是拿自己知道的东西去衡量另一个东西,

不要总是只看到点皮毛就觉得一件事情很简单,

不要总是在不熟悉的领域信口开河指手画脚,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

请保持起码的敬畏。

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好的发声渠道,

但是发声之前,

在做判断之前,

请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句名言: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

圆内是已知,圆外是未知。

你知道得越多,

你的圆圈就会越大,

圆的周长也会越大,

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越大。

你知道的东西越多,

不知道的东西也会越多。”

所以,人的认知有五重境界。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重: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重:知道自己知道。

第五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无知”。

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自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盲知”。

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真知”。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叫“无知之知”。

网上有个提问:一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温柔的?

有人回答: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