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播出的《长安十二时辰》, 注定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亮点。 无论你是否看过这部电视剧, 无论你是不是剧中主角的粉丝, 无论你是厌恶剧情拖沓, 你都很难否认, 长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城市, 连同组成它的细节, 第一次被还原了出来。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 这样的街道、坊门、建筑、灯饰, 原来不是日本风,而是唐风。 这些大唐的细节, 让每一个以中华文化为傲的人激动, 只不过,电视剧里的长安被美化了, 除了剧中黑暗势力掌控的长安地下城, 几乎见不到长安的缺点。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 长安到底有哪些bug? 我们总说长安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城市, 可实际上,这个表述并不准确, 需要说清楚究竟是哪个朝代的长安。 汉长安和唐长安, 虽然都叫长安, 却没什么关系。 历代长安城 唐长安并不是在汉长安基础上的扩建, 而是新建的一座城市。 不扩建的原因有二, 一是汉灭亡后,长安逐渐破败, 二是由于作国都的时间太长, 唐长安也有地下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个Bug听上去很不可思议, 当时连工业都没有,怎么可能污染地下水? 但确实有记载, 人们打井之后发现,井水水质咸卤, 无法饮用。 追根溯源人们发现,污染源很简单: 汉代粪便排污,用的时渗井, 久而久之就污染了地下水。 所以到了唐朝, 人们选择用更先进的排水渠排污, 只不过当时没有发明暗渠。 人们只能通过明渠排污, 武德九年的夏天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得知了权力变更的突厥可汗看到有机可乘, 就发兵南下,很快就打到了长安城附近。 要不是李世民胆识过人,设下疑兵之计, 只带了五个人一起去渭水边谈判, 长安估计活不过武德九年。 ![]() 渭水 从地理位置上说, 其实这一直以来都是古代中国首都的Bug: 如果离战争前线太远,就难以调兵指挥; 如果离战争前线太近,搞不好就出大事。 ![]() 明朝土木堡之变就是出大事的例子 唐长安城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李世民, 四年之后,突厥人没想到, 原本是受他们欺负的唐王朝, 转瞬之间就打造了一支强军, 把他们打得七零八落。 原来的手下败将, 也不得不称他“天可汗”。 ![]() 《步辇图》/ 唐·阎立本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长安不再是战争的前线, 除了离战争前线近, 虽然关中平原自古以来是沃土, 但远不能满足长安城的需求。 ![]() 当时长安人口已经超过百万,粮食需求量巨大 在唐代,江南已经是粮食主产区, 从江南把粮食和税收运到长安, 就成了保住帝国命脉的大事。 贞观之后, 东都洛阳成为唐帝国很重要的城市, 武则天甚至长期住在洛阳,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粮难。 运往长安的粮食从江南出发, 先经运河到洛阳,再从洛阳到长安。 ![]() 隋唐大运河示意图 可是从江南到洛阳容易, 但从洛阳进入关中平原就难。 运粮的船每过黄河运河交汇处, 就是过一道坎,说不定就会翻船, 粮食紧缺,皇帝也不得不去东都洛阳。 无论是高宗还是武后, 从长安到洛阳, 多少都要背上“逐粮天子”的名声。 ![]() 武则天长期住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则天为原型 唐玄宗差点也背上这个名声, 而且还是在著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二十一年,关中大水,粮食歉收, 唐玄宗就动了去洛阳的念头, 却被京兆尹裴耀卿说服。 裴耀卿告诉唐玄宗, 可以用分段的方法解决运量问题, 在运河和黄河相接处设立河口仓, 江南的运粮船到了这里就卸货南返, 粮食转到黄河的船上, 向西运进长安。 ![]() 剧中爆炸的地方,就是漕运的终点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长安终于在开元末期不再担心缺粮。 但这并不是长安缺粮的终点, 安史之乱中,漕运被破坏, 长安又陷入了缺粮的境地, 直到唐代宗时期,刘晏接办漕运, 才逐步恢复。 但整个唐代, 从地理的角度看, 也许长安并不是国都的最佳选择, 但在长安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 可能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唐帝国更愿意把国都放在这里。 ![]() 强大和包容在唐长安实现了统一, 这也许是我们今天能在长安城身上看到的, 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 |
|
来自: 江南一鱼6jvvqc > 《影视剧建筑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