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llssmm44 2019-08-09

一.刀法与篆法

篆法亦即字法,因自古以来多以篆体入印,故人们将篆刻创作中的结字之法简称篆法。中国文字自创立之初,就以'象形”“指事”等为本源。象形由最初的描摹外象逐渐形成符号化的特征,构筑出汉字体系独有的空间结构和笔画时序。“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而刀法顺应着篆法的这种种变化,成为篆刻创作中密不可分的关键要素之一。

何震在《续学古编》中提到:“刀法笔法,往往相因。”杨士修亦云:“即晓篆法,乃论运刀。”可见篆法与刀法之间密不可分的互存关系。篆法只有经过刀法的雕琢,才能在印面上形成立体可观的线条。而刀法也必须依据篆法的结构走向,才能确定行刀的方位与距离。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

​在篆刻创作中,篆法起着制约刀法的主导作用。比如,我们创作一方元朱文印式的作品(图1,张大千《 藏之大千》),准备营造一种典雅清丽的艺术风格时,首选的篆法应是小篆类飘逸柔婉的文字,线条宜表现出匀和细腻的特征。而用于塑造这种篆法线条的刀法,就必须擒多于纵,泯除锋芒,以达到圆柔光润、轻缓流畅的效果,如此方能与主题契合。若不顾篆法特征,恃强争胜,硬要佐以写意类雄强粗犷的刀 法,所刻线条必然零乱破碎,不堪入目。同样, 以古拙雄奇文字人印的篆法,如金文大篆类的作品(图2,韩天衡《祥符》),也必须辅以老辣奔放的刀法,才能得到笔势飞动、沉着痛快的效果。若刀法乏力,节律松懈,也会损及篆法浑厚坚刚的气质。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2

除了篆法制约刀法之外,刀法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改造篆法。比如,秦诏版文字(图3),这是秦始皇下令刻凿在金属器物上的道诏令。与秦朝其他几块立碑树范的小篆作品如《峄山刻石》《琅琊刻石》《会稽刻石》《泰山刻石》(图4)等相比较,前者线条平折劲 健,刀法峻利粗犷,字形以方为主,略参圆柔; 后者笔致以圆弧为主,线条屈曲多姿,刀法亦随之委婉润泽,形成了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拙一巧的强烈对比。照理说这都是始皇帝颁告天下,“书同文字”以规后世的小篆范本,何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原因就在于所 刻的材质不同,金属比碑石更坚硬而难以受刀,兼之直线比曲线易于凿刻,因此,古代的刻工们就依刀法对结体对称、端庄严谨的小篆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字形大小错落、结构偏正侧、线条简率朴拙的秦诏版风格。同样道理,汉印中也有大量形态变异的篆法,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3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4

如将军印(图5,《安远将军章》大多率意结体,字形或大或小,线条忽粗忽细,这都与军中急于行令,无时间细加雕琢有关。在匆促草率的情况下施加的刻凿刀法,恣肆纵横刀痕显露,使得汉铸印平方正直的章法布局因了急就刀法的不拘小节,发生了跌宕起伏的疏密变化,篡法或欹或正,时有缺笔;线条或断或连,每见参差,充满了强悍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后人大写意类篆刻的取法的楷模。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5

刀法改造篆法的另一成功范例,就是文人篆刻兴起之初,为了追摹汉印线条古拙飞动、奇正相生的精神风貌,特意在运刀时加强了起伏变化,以连切成线、抑扬顿挫的切刀法来“超轶尘鞅,独撷古茂”,并由此开宗立派,成为后世浙派印风的滥觞(图6,钱松《集虚斋》)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6

二、刀法与章法

文字线条及图案根据印面大小、方位,彼此排列、互相分割形成的极其丰富的空间虚实变化,我们称之为章法。章法是篆刻构成的骨架,通过分朱布白,确立了文字之间的对比与联系。明徐上达言:“凡在印内字,便要浑如一家人,共派同流,相亲相助,无方圆之不合,有行列之可观。”要求印内的文字能统筹兼顾,顺应彼此的形象特征,如此方不至于琐碎杂乱。从古代印章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章法是随着入印文字的演变从零乱走向整饬,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不规整走向规整的,其中既受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的影响,也与时代审美观的改换息息相关。

刀法作为印章构成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对章法的这种演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总体来看,古代印章对刀法的审美要求是以冲和圆润为尚的,刀锋往往隐含于线条之中,对章法的影响也较微,但由于时间久远,天然生成的残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刀法的表现力,使印面布局发生了更多的变异。而明清之际篆刻艺术兴起以后的刀法,更把刀味表现当作了重中之重,因而对章法的影响也更为积极主动。

且看战国玺《行鹿之玺》(图7),此印四字依文字线条多寡,各占其所,形成了较为繁密的短线排叠组合,由于各线段长度大致相近,兼之朝向各不相同,印面布局显得较为零散但我们仔细品味时,又会觉得在线条的散射中隐然有种向中心聚合的感觉,这是由于印章中部“玺”字的“尔”部用刀较重,线条并连在一起形成一块比较显眼的空白,吸引视线会集,使印面零碎的线条因而变得团聚。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7

汉印《汉丁零仟长》(图8)也是如此,“汉”字三点水旁并连的线条,好似刀刻石面形成的崩碎,虽破坏了字形,但朱白对比更为强烈,刺激了视觉,章法才显得大疏大密,奇趣横生。这种以并笔残破制造块面,使原先较为平和的章法布局因用刀的突出表现,形成线与面对比的手法,被后人大量地运用到篆刻创作中。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8

如齐白石刻《杜门》(图9)一印,“杜”字与“门”字几乎粘结在一块,使中间这一竖成为全印重中之重,对稳定布局,增强视觉反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代印人刘一闻印风典雅秀丽,线条柔婉多姿,章法布局多依汉铸印方式安置,较为平正,但他刀感敏锐,极善于利用并笔残破来打破平正,如刘一闻刻《晋元斋》(图10)一印,“晋”字“日”部中间一横与下画并连,使这条增粗的白线成为印眼所在,隐然引人视线向右上提升,使平稳的章法因为视线游移,产生一种微妙的运动感。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9

邓石如论篆刻章法,曾有过一段极为精辟的言论,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对后世的篆刻创作 起到了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刀法由于受到 文字结构的限制,不能摆脱字形任意施为,因 此只能在局部做文章。利用运刀的轻重快慢, 或损或留,使印面空间产生更强烈的虚实对比,达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0

古玺《南门出玺》(图11),四字在章法上占豪位基本相等,若用刀节律也一致的话,就会显得较为平庸。此印妙在以“南”“门”“出”三字朴厚苍茫的用刀来营建高古浑厚的整体基调,再利用“之”字用刀的轻灵孤举,形成向左上提升的视觉感受,通过刀法的轻重变化,使和谐之中有了对立之势,对立之中又有和谐之美。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1

《日庚都萃车马》(图12)是一方极负盛名的烙马印,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章法,印中大片不规整的留白,给人疏朗通透的美妙联想。但若没有“都”“萃”两字用刀在局部加重形成对角呼应的话,整印辨证对比关系定会逊色不少。若说古印中这种虚实变化多少还带着一些偶然性的话,那么今人的创作就显得更为主观了。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2

三、刀法与刀味

在篆刻创作中,篆法、章法、刀法是密不可分的三要素,其中尤以刀法为最要。对此,古人曾有形象的说明。清沈野在其所著《印谈》一书中就曾说:“难莫难予刀法,章法次之,字法又次之。章法、字法俱可学而致,唯刀 法之妙,如轮扁斫轮,偻承蜩,心自知之,口不能言。“此说虽然稍嫌偏颇,却也指出了篆法(字法)、章法与刀法之间的难易程度。所谓可学而致,是指章法与篆法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从前人大量的经典范例中学习掌握其中的枝节脉络,并运用到创作中,而且在创作时还 可以进行反复的排列组合,斟酌推敲,选出最 适合的予以定稿。而刀法却存平一心,是腕下微妙的小动作,只能在运刀过程中随机应变地加以施用。

正因为刀法在篆刻创作中能起到如此重 要的作用,所以自印学发蒙以来,历代印人对 此都有详细的著述。然而所有刀法最终的目 的,无非是为了体现印面上刀味的效果。如明 杨士修列出的“古、坚、雄、清、纵、活、转”等具 体的用刀标准与“死、肥、单、促、苟”等刀病结 果,最终都与刀味有关。因此,我们谈论刀法,也就离不开刀味的佐证

那么,什么是刀法?什么是刀味?

顾名思义,刀法是指刻印运刀时所用的 技巧与法则,包括执刀、挥运、修饰等众多不 同的刻制技术和提纲挈领的审美准则。而刀 法的种种作用,是为了最终体现印面钤盖在 纸上呈现出来的平面视觉效果。因此,我们在 欣赏篆刻作品时,就能通过解读印蜕刻画痕迹中的粗细变化、阴阳向背等效果,来推论作 者刻制时的情况,体味到作者运刀过程中的 轻重缓急、刚柔顺逆,并进一步领会到作者想 要表达的作品意境,这就是刀味。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3

刀味平和者,体现出一种轻缓、典雅的阴 柔之美。如陈巨来所刻《第一希有》(图13)、罗福颐刻《梅园后人》(图14),线条细腻匀称,节奏 舒缓柔和,刀痕不露,显得不激不厉,给人一 种行云绕月、尺水无波的静谧情态。而刀味燥烈者,则体现出雄强、粗犷的阳刚之气。如齐白石的印章《借山门客》(图15)、余任天刻《强其骨》(图16),线条横冲直撞,粗细不一,大小 悬殊,线条边缘呈锯齿状爆裂,形成强调对 比,产生出节奏高昂的曲调,充满了铜琶铁板、大江东去的铿锵意味。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4

这也就好像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通 过笔墨的形态能想象出书写者腕下的动作 挥写的姿势、使转的角度以及情绪的波动等等字外的情境。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5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图16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说:“艺术品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知觉的东西。就是‘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

篆刻与书法相似,都是通过对点画形质 的塑造,来展现线条组合中的综合之美,使人 的知觉通过刀味与笔墨等特定的符号,来欣 赏到美的形态,联想到美的意境,领略到美的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