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轻风无意 2019-08-09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地方政府请来飞机航拍武当山景观,飞机围绕着天柱峰金顶周围飞行,摄影师在空中偶然拍到一张从南面俯视天柱峰的照片,天柱峰和它西北方一座山峰的造型,非常像一只巨大的神龟,天柱峰像龟背,另一座山峰像龟首。这一偶然的发现印证了有关“武当山”名称的古老传说。元代成书的《武当福地总真集》说:武当山“乾兑发源,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因名之曰武当”。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这是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对道教的评价。武当山悠久的历史与道教关系极为密切。

神仙信仰是中国古人的重要信仰。神仙具有长生不死、神通广大、隐遁山林等特点。武当山,道教尊为玄天真武上帝的发祥圣地。武当道教的根本信仰是:以崇祀真武神为首,并实行多神崇拜。

真武, 即玄武,宋真宗因避“ 圣祖” 赵玄朗的名讳, 故改玄武为真武, 一直沿袭至今。玄武是中国古代的四方四神之一。四神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古代四方四神的信仰源远流长,早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已发现龙虎的图案。

到春秋战国时期,四神、四象具有的“镇四方、辟不祥”的守护神职能,更为人们所重视。玄武作为北方之神、水神、星神,其神兽形象是龟或龟蛇,其名称已见于《楚辞·远游》。武当之名,出现于秦汉之前,最早记载武当县名的史籍是《汉书·地理志》,县因山而得名,山名当早于县名。《武当福地总真集》说武当山山势“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按道经的解释:“地轴,水精神龟;天关,火精圣蛇。”这说明古人已发现武当山的山势像一只巨大的神龟。

真武大帝在发展衍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他们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偶像、教团、经书、庙宇,而且形成了以真武大帝为首的神界体系,俨然人间的帝王,有着严密的组织机构。

武当山在春秋至汉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动场所,许多达官贵人到此修炼。诸如:周大夫尹喜,汉武帝的将军戴孟,著名方士、炼丹家马明生、阴长生曾隐此山修炼。东汉末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中心。

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数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云集武当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晋朝的谢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刘虬等均弃官入山修炼。《誓愿文》记,被佛教尊为“天台宗三祖”之一的慧思,六朝时入武当山访道。

《神仙鉴》记,蜀汉军师诸葛亮曾到武当山学道。房中甫撰的《扬帆美洲三千年》记:在美洲秘鲁的山洞内发现一尊手提铜牌的五世纪造的裸体女神像,铜牌上铸着“武当山”三个汉字。可见,在南北朝时,武当山已流传海外了。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隋唐时期,武当道场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进了武当道教的发展。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裔,便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三教(儒、释、道)之首。而使武当道教受到皇室重视的还是姚简。

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皇帝下诏于天下名山大川,俱未感应。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应,敕建五龙祠,这是皇帝在武当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庙。此时,许多著名高道隐居武当山修道,如:姚简、孙思邈、陶幼安、吕洞宾等。唐末,武当山已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宋元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和宣扬武当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断提高,促使武当道教的形成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宋真宗赵恒于天禧二年(1018),加封真武号为“真武灵应真君”,令建祠塑像崇祀,将五龙祠升为观。

宋仁宗赵祯推崇真武为“社稷家神”,并建真武庙塑像崇祀。徽宗、宁宗、理宗等都为真武封号,虔诚祭祀。著名道士邓若拙、房长须、谢天地、孙寂然等入山修道,宣传道径,使武当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时,道教深受元朝统治者的恩宠,武当山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武当道教得到充分发展。在民间,朝山进香信士很多,香火很旺。“三月三真武圣诞节士女会者数万,金帛之施,云委川赴”。著名道士汪真常、叶云莱、张守清等迅速发展教团组织,武当道教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武当山成为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

明代共历十六帝,历代皇帝均崇信真武帝。朱元璋在位时就崇信真武神。《明经世文编》记:朱元璋“平定天下,兵戈所向,神(指真武)阴佑为多。定鼎金陵,乃于鸡鸣山建庙,以崇祀事,载在祀典”。朱元璋厘定真武神号为“武当真武之神”,还让他的儿子们也崇祀真武,并规定:“诸王来朝还藩,祭真武神于端门。”这就为其后裔崇祀真武神奠定了基础。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中国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当山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

1402年,中国历史上惟一以地方藩王的身份夺取帝位的皇帝明成祖朱棣,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之后,打下了南京,入继大统,年号永乐。之后,朱棣做出即位后的最重大决策:迁都北京。崇奉道教的明成祖在北建皇宫(今北京故宫)的同时,计议“南修武当”。距今595年前的1412年7月11日,刚刚完成第一次亲征漠北战役、正在全力兴建北京京城的朱棣听隆平侯张信上奏说武当山大顶上出现了“五色彩云”,大喜过望。

他在群臣的致贺声中,发出了一道特殊的“黄榜”,告谕官员军民工匠:武当是天下名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的去处。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我令军民去那里创建宫观,报答神惠。

在朱棣一道道圣旨的精心安排、策划下,派遣被朱棣亲切地称为“恩张”的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和工部侍郎郭琎,以及江南各地近30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进武当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大规模宗教建筑工程。

公元1412年农历九月十八日,武当山道教宫观建设正式开工。这是大明王朝历时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国家工程。方圆八百里武当,车水马龙,群山沸腾,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失却了往时的静谧,宏大的工程一干就是十三年。

1424年7月19日,武当山举行大规模的打醮仪式,庆祝工程完工。可惜一代枭雄朱棣却于当月18日死于内蒙古的榆木川,未能亲眼目睹其盛况。朱棣首开中国历史的先河,兴建了一个宗教的皇城——武当。要知道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神权大于皇权的时代,中国人的神自古都在“心”中,西方建筑以宗教建筑而著称,中国建筑则以皇宫称雄,朱棣却在武当山建了一个中国版的梵蒂冈、麦加和耶路撒冷。

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帐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武当山建筑是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的,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成一条七十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总占地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构成了庞大的建筑群。武当建筑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遽,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它们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的,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在《真武经》中,真武的出生地为净乐国,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净乐宫;五龙、紫霄、南岩为真武修炼之地;玉虚宫,因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而得名;真武曾领元和迁校府事而建元和观;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太子坡、龙泉观、上下十八盘、天津桥、九渡涧等无不与真武修真的神话有关。这样,就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使朝山香客一进入武当山,就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话氛围中,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真武的信仰和崇敬。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北至响水河旁石牌坊为80公里,南至盐池河佑圣观25公里,西至白浪黑龙庙50公里,东至界山寺35公里。在这些建筑线上,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主题突出,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明人自豪地称武当建筑群为“ 万世之伟观”,今日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仍透着宏伟和精美,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明朝还先后加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玄岳太和山”、“治世玄岳”,使它的地位高于“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成为明朝的“皇室家庙”。

明代历朝都注重维修和重建宫观。为了保护武当自然景观,当时的所有建筑材料均从山外运来,不允许破坏武当山山石、树木。到嘉靖时,武当山全山已有宫、观、庵、岩、庙、祠、亭等四百余处,总计二万多间。明代山志称:太和山高且奇,宫观伟丽,皆天下所未有,“栋宇之盛,盖旷古未有也。”

明王朝除不惜血本大建武当宫观外, 还加强了对武当山的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明王朝为扶植和管理武当道教,先后颁降圣旨敕诰三百多道, 御制碑文近百通。还从全国钦选四百余名道行高深的道士到武当山,并将武当山所有道士作为皇帝御用神职人员供养。明朝除派内臣、藩臣数百名管理武当山外,还钦选出几十名德高望重的道士授正六品提点,具体管理各大宫观。明宪宗还降旨划定武当山八百里山场四至界线, 规定保护范围内的森林植被,不许任何人砍伐侵占。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到嘉靖年间,武当山全山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另有上千人在此耕种,供赡道士。当时,武当山是全国各地道士定期朝拜的“圣山”,是全国道教活动交流的中心。这种鼎盛局面在明代一直持续了二百多年。朱棣为何大修武当山

真正使武当山大为兴盛的是明成祖朱棣。那么,明成祖为什么会特别重视武当山呢?这要从建文帝削藩和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时真武玄帝“显助威灵”说起。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对燕王等藩王,以叔父之尊各拥重兵非常忧虑,于是就采纳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先后将周、齐、湘、代等王削废。同时在北京安插布政使张、都指挥使谢贵、张信等,准备对付燕王。

建文元年(1399)七月六日, 燕王设计诱杀张、谢贵等人。次日,朱棣聚集将士誓师祭旗,并援引“祖训”,以讨伐奸臣为名,称自己的举动是“奉天靖难”,此后长达三年多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

明史专家指出,朱棣之所以大修武当宫观,“盖靖难时藉灵真武云”。朱棣本人对此并不讳言。他在对修武当的官员军民夫匠人等的敕书中说:“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玄武)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所以要发诚心修武当宫观。同时,由于民间极有影响的游方道士张三丰也崇奉武当真武神,并且在武当山留下“此山,异日必大兴”的预言,更使朱棣下定决心大修武当宫观。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为什么“皇家道场”设在武当山而不设在别的地方?这自然与风水密切相关。

风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文化,自古是中国人建宅必行的手续,行话叫“堪舆术”,“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就是天道与地道的全面结合。武当山建筑群中的风水,堪称所有名山大川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的建筑物之最。从宏观地基的选择到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无一不体现着天人感应的宿命论和神道教色彩。

明成祖朱棣在决定动工修建武当山之前,曾下令道录司右正孙碧云,到武当山“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孙碧云经勘察后,向朱棣详细报告了武当山的地理区位条件和星象风水状况。武当山位于翼轸之间,自乾兑起,水出震宫,自有太极,具体位置在均州之南三舍,先名太和,一名仙室,一名大岳。玄帝升真之后,谓曰非真武不足当之,故更名曰武当。周回八百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五台、五井、三潭、三泉、四石、三天门、三洞天、一福地。那武当山的水口在哪里呢?

从中国地形图上看,武当山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山的西北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交界处,东南端到湖北襄樊市,东西长约260余公里。由于武当山最重要的建筑——太和宫金殿坐西朝东,故整个武当山的水口不在山南、山北,而在其东边。

距离武当山北边最近的大河是汉江, 又名汉水,自西向东环绕武当山北麓;距离武当山南面最近的河流是南河,又名粉青河,环绕武当山南麓,在谷城境内流入汉江。按常规说法,南河流入汉江的河口,应当是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水口。但是,古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以宏大的宇宙思想、以大风水的视野,来寻觅武当山的水口。

《续修大岳太和山志》说:“太和居荆与梁、豫之交,下蟠地轴,上贯天枢。左夹岷山,长江南绕;右分嶓冢,汉水北回。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作镇西南,礼诚尊矣。”根据这一说法,如果按坐西朝东的方位,武当道教建筑选址大风水的格局是:

武当山祖山为昆仑山,少祖山是昆仑山的支脉大巴山脉,案山是大别山脉;左面的青龙山是高大巍峨的秦岭山脉;右面的白虎山是重峦叠嶂的大巴山脉。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由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其东为汉江平原,东北为南阳盆地。向北眺望,是碧波滚滚的千里汉江;向南眺望,是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由此可见,汉江流入长江的水口——汉口,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水口。

从中国大风水的格局来看,昆仑山是天地的支柱,与昆仑山相连的山脉都可称为龙脉。根据龙脉的思想,蒙受沿龙脉流行于地中的“生气”,可以招来吉祥幸福,因而必须寻求生气充溢永驻之地。水汇而龙止,有水环抱的地方,不因风而吹散,所以,这种地点的构成,是周围环山带水的宝地。武当山系背靠大巴山脉,而大巴山脉向西北连接昆仑山,因此,武当山的龙脉是直接与昆仑山相连的。《图经》曰:“武当山自乾兑发源,历关、陇、金、房之地,盘亘万里而至于斯(即武当山西面的天马峰)。”从宏观上看,武当山的别名“太和山”,就是风水术中“元气”思想的反映。

皇家道场:一个传奇的诞生

紫霄宫是目前武当山古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宫观。它的勘测选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设计人员重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相融合的思想。宫殿背倚展旗峰,山势跃动欲奔,石色如铁,好像一面飘展的大旗,衬托出宫殿建筑的威武气势。宫前有禹迹池,左有青龙背,右有白虎垭,容易避风,利于向阳采光。

阴阳五行理论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建筑材料颜色的选择与运用上。在五行中,白色对应为金,红色对应为火,青色对应为木,黑色对应为水,黄色对应为土,土居中央,至为尊贵。依据这一原理,皇室的住所宫殿,皇帝、皇后、皇子皇孙的衣饰一律着以黄色,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黄色几乎成了皇家专用的颜色。

由于武当山道教建筑是朱明王朝的皇室家庙,所以武当山主体建筑太和宫金殿、紫霄宫、净乐宫、五龙宫、玉虚宫等八大宫殿的中轴线上的庙房全部使用黄色琉璃瓦作屋面,显示了皇家庙宇的尊贵,这是一般地方和民间庙观所没有的。

至于每座庙宇的宫墙,基本上都采用红墙黑瓦的统一规格。这是因为,在五行中,红色为火,象征兴旺发达之意,寓意教门昌盛,道业长存;而黑色为水,水可制火,大有阴阳相互平衡,企求平安的良好愿望。

中国古时候对修建阳宅所需的风水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一般地说来,阳宅选址是按这样的口诀来进行的:“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龙来昂秀峰,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锁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武当山的道教建筑,分布在三条各长达近百公里的建筑线上,无论是建造在平川河边,还是建造在峰岭坡坨,全部都达到了同风水要求的完美统一,即使是进行了不少的加工,但是丝毫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虽为人造、却宛自天开的艺术之美的享受,不能不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风水成就了武当山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成就了“皇家道场”的绝世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