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浮生六记》卷一有感

 燕山茶社 2019-08-09

我一直听说过《浮生六记》这本书。

今年,年初我才开始看,由于很久不读文言文,有些地方要反复看才看明白,加上工作又忙,断断续续的看了半年,才把第一卷看完。现在来分享下看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浮生六记》是一个自传性质的散文作品。作者沈复,字三白,清朝乾隆时期的人,是个不红不紫的画师。书中真实的记录了沈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

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其中第一篇章《闺房记乐》用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聪明善良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芸娘(陈芸)。因为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记》让世人记住,才得以让它散发出了人生智慧的无穷芬芳!

读《浮生六记》卷一有感

一朝初识定情缘

沈复出生于乾隆癸未年(1763)仲冬,家住苏州沧浪亭边上,生逢太平盛世,又是书香门第,家境殷实。

陈芸,字淑珍,沈复舅舅的女儿。她四岁时父亲去世,家中一贫如洗,一家三口全靠擅长刺绣织染的陈芸赚钱维持生计。

沈复十三岁时,跟随母亲回娘家。但见陈芸身形秀美,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两只眼睛顾盼神飞。两颗牙齿浅浅外露,似乎不是上佳的容貌。但她那种缠绵娇美的仪态,令人为之心动不已。

沈复满心是她,可真是初次相见,一见钟情,就对母亲说:“如若给我选择妻子,非淑珍姐姐我宁可不娶。”

沈母也喜爱陈芸的柔和温顺,便脱下金戒指给她,缔结了婚约。

大方贤淑得君心

沈复和芸娘于乾隆庚子年(1780)正月二十二日,永结同心。

芸娘刚嫁到沈家时不爱说话,沈复便尝试调动她的兴致,耐心的教导她,才渐渐让她的话多了起来。

芸娘对长辈恭敬有礼,对仆人和晚辈轻柔和善,行事条理分明,毫无过失。

沈复弟弟娶妻时,缺少珠花,芸娘便拿出自己受彩礼时所得的珠花交给沈母,婢女仆人都在一旁惋惜。

芸娘微笑着说:“作为女子,已经是纯阴,珍珠更是纯阴之物的精华,用来做首饰,正是克阳气的啊。有什么宝贵的呢?”可见芸娘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谦和有礼,善解人意之人。

芸娘喜欢吃腐乳,又喜欢吃虾米卤瓜。这两种食物,是沈复最厌恶的,可后来沈复也喜欢上了腐乳,虾米卤瓜。

沈复开玩笑说:“最初厌恶之至,最终却又喜欢上它。其中的道理真是难以理解啊。”

芸娘深情的望着沈复说:“情之所钟,即便丑陋也不会嫌弃。”

自此两人耳鬓厮磨,亲密如同形影,彼此爱恋的情感之深,实在难以言语表达。

读《浮生六记》卷一有感

同心共趣话佳期

时值六月,室内闷热如蒸。沈复带着芸娘去沧浪亭爱莲居的西屋隔壁消夏。

两人整日温课论古,品月评花。芸娘不善于饮酒,勉强着可以喝三杯,沈复便教她古人的射覆酒令助兴。

两人志趣相投,从《 战国策》《南华经》,谈到《琵琶行》《楚辞》;从匡衡、司马迁、班固到谈到杜甫、李白、白居易。

两人爱好相同,对于破书残画,都极其珍惜。对于残缺不全的书籍,破损的字画,芸娘必定收集好了再分类,汇订为一册。在忙完刺绣、家务的闲暇,芸娘整日忙于这些琐事,从不怕麻烦。而且芸娘能够细察人之眉眼间的含意,一举一动,稍有暗示,无不讲得头头是道。

芸娘曾欢喜地对沈复说:“将来应当和你居住于此地。在房屋周围买上十亩菜地,差遣仆人种植瓜果蔬菜,以供日用开支。你画画,我刺绣,换钱作为写诗喝酒所需。布衣菜饭,一生欢喜。没有必要再做那些令人疲倦的远游计划了啊。”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我想,人世间的欢乐,也不会超过如此情景吧。

读《浮生六记》卷一有感

杭州小别胜新婚

沈复去杭州读书,芸娘不仅没有当众哭泣,而且欢笑劝勉沈复,并为他收拾行装。

只过了三个月,沈复却像离开了芸娘十年。每当院中风吹竹林沙沙作响,皎洁的月光洒在窗外的芭蕉上,沈复都会想到与芸娘相处的往日,魂颠梦倒。教书先生了解了沈复的心思,便让他暂且回家,他内心欣喜,如同戍卒得到赦免归乡。登船后,他又觉得一刻如一年般缓慢。

回到家中,芸娘起身相迎,两人双手相握,深情对望,一言不发,然而两个人的魂魄恍惚之间化为了烟雾,只觉得耳中轰然一响,连自己的身体都感觉不到了。

相敬如宾共白头

沈复夫妇相敬相爱,一起生活了二十三年,时间越久情感越深。家庭之内,或在内室相逢,或在小路偶遇,两人必定握手相问:“去哪里呢?”两人小心谨慎,好像畏惧旁人看到一样。

芸娘有时与别人相坐聊天,见沈复过来,必定起身,侧着挪开身子,使沈复得以与她就身并坐。彼此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做,起初有些羞愧,此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正如有人说的一样:如果不这样,怎么能够白头偕老呢?

读《浮生六记》卷一有感

机智聪慧同出游

一日沈复向芸娘赞叹庙会之盛美。芸娘叹道“可惜我不是男子,不能前去。”

沈复便让她戴上自己的帽子,穿上自己的衣服,化女为男,共同出游。沈复挽着她的胳膊,悄悄地去了水仙庙,游遍了庙中景致。

又一次沈复去吴江吊唁,芸娘说:“去吴江必然途经太湖,我想和你一起去,宽一下眼界。”

沈复感叹道:“我正担心一个人孤单,有你和我一起去当然很好,可是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

芸娘说:“那我就说回娘家吧。你先登船,我随后即至。”

沈复便先到了胥江渡口,登船等待。不久,芸娘就乘着轿子来了。于是两人乘船出游出了虎啸桥,渐渐看到了风帆与沙鸟,水天相接。

芸娘说:“这就是太湖吗?今日终于见到天地之宽阔了,真是不虚此生啊。想想有多少闺房中人有的甚至终身也见不到太湖。”还没聊上几句话,只见风摇岸柳,已经抵达了吴江。

沈复登岸拜祭完毕,两人相挽登船,掉转船头来到了万年桥下面。太阳尚未落山,船上的窗户全部打开,清风徐徐吹来。俄顷,晚霞映红了桥身,暮色笼罩了江柳,月亮即将升起,而点点渔火则早已铺满江面了。

船头不点灯火,等待月升的时机,两人以射覆为酒令,杯酒相续不停。畅怀而饮,不知不觉便已酩酊大醉。

主动纳妾做媒人

纳妾当是沈复的事情,而然芸娘一心为沈复物色妾室,并要求美貌且丰韵兼备,但又受限于钱物缺乏,一直没有合适人选。

乙卯(1795)秋季八月五日,沈复出游遇见憨园,回到家中。

芸娘说:“今日终于见到美貌而又有韵致的女子了。刚才已经和憨园约好,明日来找我,必当为你想办法得到她。”

沈复惊讶地说:“我们两人伉俪情深,又何必外求呢?”

芸娘笑着说:“我自己也很喜欢,你就暂且等待吧。”

第二天,憨园冒雨前来,芸娘与憨园结为姐妹,并探问憨园有没有心上人,送上翡翠钏主动说纳其为妾之意,

憨园回答:承蒙夫人抬举,真像是蓬草依靠着玉树呢。但是我母亲对我期待甚高,恐怕难以自作主张吧。希望我们都慢慢地想想办法。”

事后芸娘高兴地对沈复说:”憨园的心已经归属于你了。难以对付的是温冷香罢了,应该再好好想想办法。美人已经到手了,你以什么来感谢媒人?”

我笑着说:“你这是要效仿李渔《怜香伴》里的剧情吗?”

芸娘说:“是啊。”


沈复的文字并没不华丽,也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之所以感动人,全在于一个“情字”,也正是一个情字让这卷文字得以有无穷的生命力。

芸娘并非如西施一般的美女,她被家务琐事包围,尽着孝道、夫道,偶尔谈诗论词,觅得了许多夫妻生活的快乐。

她跟沈复一见钟情,她善女工,明事理,懂生活,与丈夫志趣相投,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又机智聪慧,豪爽大胆,为丈夫出谋划策寻人纳妾。她在平常的生活里,有着一颗淡泊,贤淑之心。她的善良,她的柔情都体现出了生活的意义。

对芸娘,对《闺房记乐》的欣赏和喜爱,才学浅薄,词枯言寡的我,已到了无以复加,语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作为结语,才不至于毁其形象,沈复与妻子芸娘并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挥霍无度的享受,并没有沉湎欢娱的闲情,并没有风流浪漫的传奇。

在这个复复杂杂,纷纷扰扰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要想遇到这么一个人,有过这样一段情是何其之难,“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