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注定是失败的人生

 天丰农艺 2019-08-09

 阅  读  君  

是生活而不是工作,

让我们之所以为人。

不要成为除了工作外一无所有的人。

好好生活,才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业。

1

—— PART  ONE ——

很多年前跟一个媒体朋友闲聊,

朋友讲起一个故事。

有一年,她参与报道的一个乡镇干部,

在偏远的农业大镇发展产业,

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人动容。

不久,这篇报道获得了领导的批示,

这位扎根深山一辈子的乡镇干部,

一下子成为了各级组织强力塑造的先进典型。

半年后的一次回访,

朋友发现这位乡镇干部工作更卖力了,

但是脸上也多了些疲惫的神态。

朋友说:“现在你火了,

感觉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位“先进典型”说:

“你的报道把我写得太完美了,

把我‘神化’了,

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

以前我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

现在我比以前更努力工作,

却感受不到这份快乐了。”

原来这位“先进典型”成名后,

感到几乎所有人:领导、同事、群众,

都紧紧地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稍有不慎就会被指责:

“先进典型”怎么能这样?

又过一年后,

这位“先进典型”因为过度疲劳而去世。

这件事对朋友的冲击很大,

“从那时起,我就立下原则——

不再写那些抛家舍业干事业的‘典型’,

我不能再毁掉一个人的人生了。”

2

—— PART  TWO ——

生活中我们都不是媒体记者,

也没有媒体记者,

来把我们塑造成为“先进工作者”,

可是我们好多人都活成了“劳模”。

去年在北京出差时,

就住在著名互联网企业集聚区的酒店,

我房间正对着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大楼。

凌晨醒来喝水,

走过窗边,却发现窗外灯火通明,

对面许多员工还在挑灯加班。

打开网约车软件,

发现附近正在等车的人有数十人。

世道真是不易,

每个人都拼命工作到如斯程度。

这几天有一则新闻很火,

许多登山爱好者攀登珠穆朗玛峰,

发生拥堵多人死亡,

珠峰顿时成为死亡之峰。

其实,还有一个死亡高峰——

那就是上班早高峰和下班晚高峰。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杨新春教授做过一个估算:

“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

首都经贸大学毕旭晖在完成其硕士论文时,

对某互联网企业作了一个调研,

被调查的226名互联网企业员工中,

46%的员工处于重度过劳,

24.8%处于中度过劳。

大家到底在拼什么呢?

3

—— PART  THREE——

认识一个人,快40岁了,

还没有女朋友,

工作上很拼命,

工余时间还去兼职赚钱。

私下里有人开玩笑:

“该找个女朋友了。”

他总说:“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

哪里会有女孩子看得上自己?”

他甚至会煽情地说:

“我苛求地要求自己变优秀,

不过想以此获得爱情和认同。”

前几年,有一些流行的观点: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只有变得优秀了,你才配拥有爱情”;

…………

类似的观点其实还可以扩大:

我不优秀,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

我不优秀,领导和师长怎么会肯定我?

我不优秀,就去不了好学校和好单位?

…………

为了追求这样的“优秀”,

我们逐渐把工作的边界无限扩大,

压榨自己的全部生活。

4

—— PART  FOUR ——

几乎每一个工作狂,

都有支离破碎的婚姻。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

有个角色俘获了观众的心,

那就是达康书记。

从事业上来说,

达康书记达到的高度,

是许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

成为一个副部级领导干部。

他的成功,有许多因素:

机遇、才智、情商,

当然还有官场必备的:

“5+2”“白+黑”工作法,

不到凌晨不回家。

为了做好工作,

他和妻子欧阳菁分居8年,

他是“人民的好书记”。

但这样的好书记,

欧阳菁一点都不喜欢,

“他眼里只有工作没有我。我和他,不过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网上有一个针对女性的调查:你会嫁给达康书记吗?

93.4%是女性回答:不愿意。

情侣间最强悍的第三者就是工作,

夫妻间最大的外遇对象也是工作,

单身狗找不到对象的原因还是因为工作。

婚姻绝不会因为你事业优秀而稳固,

爱情绝不会因为你工作出色而飞来。

5

—— PART  FIVE ——

最近有一部日剧挺火,

叫做《我要准时下班》。

女主东山结衣是一家公司的中层干部,

因为有一个爱加班的父亲和前男友,

便贯彻“到下班时间就回家”的理念,

下班了就去喝酒、吃饭、按摩,

总之就是要好好享受生活。

但她并非工作不努力,

而是比其他人更努力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在他这里变得清晰可控。

朱光潜先生说:

“做学问,做事业,

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

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

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

便失去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林清玄说:“一个人一辈子没有钱,

是值得同情的。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不知道梅花有香气,

同样值得悲悯。”

本期推荐的是林清玄先生的作品:

《凡是喜悦 自在生活》

推荐书目:《凡是喜悦 自在生活》

出 版 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作      者:林清玄

    本文文字为「大阅读家」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