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黄是大蒜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利用蒜瓣自身的养分,培育出的色浅黄至金黄,具特殊香味的蔬菜。可以供应冬春蔬菜市场。 蒜黄的栽培占地面积小,不需要施用任何肥料和农药,经济效益高,在拱棚、阳畦、温室木箱内,只要能保温、遮光,就可生产。在室内或挖窖,只要避光栽培也可获得蒜黄,是一种鲜嫩、高档、优质无公害蔬菜,市场前景很好。关于蒜黄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由于蒜黄的产值高,应选用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比如紫皮大六瓣蒜,该品种发芽快,蒜瓣大,产量高。在选种时应剔除受病虫害、受冻害、腐烂的蒜瓣。 二、选地与整地 蒜黄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最适合的基质是砂壤或者沙子,可在改良阳畦栽培,在后墙走道下,火道上栽培,也可在温室栽培的空当空间,可在囤韭的土温室栽培,也可以利用空屋栽培。 栽培蒜黄的栽培地被称为“蒜池”,一般深60厘米左右,长、宽可以根据具体的栽培规模来确定。在空屋内栽培蒜黄,可以挖一个半地下式的菜窖,地上部高1.5米,地下部深1.7米,宽7米,长12米。菜窖可以用土墙垒成,也可以用砖砌成,南侧留一扇小窗,池高60厘米左右,留出走道,方便后期管理,窖正中生火加温,窖顶留出窄缝,可以覆盖蒲席戓黑色薄膜保温遮光。不管蒜池的规模和形状,蒜池的地面都要保持水平,铺沙子戓砂壤土6厘米左右,耙平后栽蒜。 三、精细播种 在具体的播种时间上,蒜黄生产周期比较短,大约20天,可从10月上旬到来年3月下旬,根据市场供应情况,连续不断生产。 在具体的栽培方式上,可以用囤蒜的方式。播种前,蒜头用清水浸泡18—24小时,使之吸足水分,然后把蒜头掰成两半,去盘踵,注意动作要轻,避免伤到蒜头。接下来,要将蒜头密集地排在蒜池内,用木板压平,上面覆盖一层细沙土,盖住蒜头。 接下来要进行浇水,浇水时不可直接从上面浇灌,否则会将蒜头冲出来。正确的方法是用胶皮管从池边伸到池内灌水,水量要淹没蒜头,然后再覆盖一层沙土盖住,蒜头覆土厚度约1.5厘米。囤蒜的播种量毎平方米用蒜量15—20千克。囤蒜需要注意,密度要大,要平。密度大,才能够充分利用单位面积获得高产;囤蒜要平,即蒜头顶部要齐,这样植株采收前高低一致,便于收割,且商品性强。囤蒜要分批次进行,陆续采收,随时供应市场。 四、人工与技术管理 在温度管理方面,蒜黄栽培方式是囤苗与采收陆续进行,这增加了温度管理的复杂性,只能灵活掌握,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C—22°C为好。 在水分管理方面,由于蒜黄对水分要求高,因此,蒜池要时刻保持湿润。蒜播种后,要及时浇水,水量以全池都能浇到,并漫过蒜瓣为宜。毎隔1—2天浇1次水,浇水的量根据室内温度的高低和蒜苗大小来决定。温度高时,苗大时,都需要较大的水量,因此,浇水量要大;反之,浇水量要小。 在蒜黄生长前期,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对水分的要求低,因此,浇水曼宜小,湿过地面即可。浇水时以小水为主,不可太猛,免得把蒜瓣冲出来,以后随着蒜苗的高度越来越高,逐渐加大浇水量。同时,还要根据土质而定,沙土,砂壤土排水较多,可适当多浇些水。采收前3—4天停止浇水,使蒜黄长得敦实些。 在光照管理方面,蒜苗不可见光。在蒜苗出土时,为保证蒜黄质量,应盖上苇帘遮光。软化蒜叶。如果蒜苗见到了光,叶鞘会因为光合作用而变绿,会降低蒜黄质量。 在保温、通风方面,蒜黄栽培要注意保温通风。因蒜黄是在生长期间依靠蒜瓣内贮藏的养分生长,无需光合作用制造营养,所以也不用揭盖蒲席,只需保证温度、水分适宜就可以了。中午气温高,没有寒风,短时放风,也可排出积贮室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五、采收 蒜黄从栽种到采收头一茬需20—25天,采收的标准是蒜黄的高达到36—43厘米。头茬采收后再过20天可收第二茬。为提高商品性,采收时茬口要齐,不可伤及蒜瓣。收第三茬时连同蒜瓣拔起。 采收后的蒜黄要用稻草扎成捆,在太阳下晒一下,使蒜叶由白黄色转变成金黄色,俗称“晒黄”。在晒的过程中,要注意天气变化,蒜黄的抗冻害能力差,气温低时稍晒片刻即要装筐,防止冻害。蒜黄的产量因栽培技术和栽培时期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秋分栽的能收蒜黄0.5千克左右,寒露栽的能收0.75千克左右,立冬以后栽的,产量最高,可收1—1.2千克。此外,头茬蒜黄的产量较高,可收蒜种重量的70%左右,第二茬和第三茬的采收量降低。 总的来说,想要种出高产量,高品质的蒜黄来,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关键是要注意做好“三管理”,即温度管理,水分管理,光照管理,并按照文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指导进行种植,定种出高产、高品质的蒜黄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