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财领袖计划成员 | 乔迁:人生原则和自由的三重境界

 憨豆憨 2019-08-09

《善财志》人物专访


乔迁参加国际公益学院GPL课程,与比尔·盖茨会面

乔   迁

55岁,“国际公益学院GPL全球善财领袖计划”一期校友,两个儿子的父亲。长期专注IT领域,30岁创立神州新桥科技有限公司,专心经营15年后被东华软件并购;之后成为天使投资人,任银河金桥投资公司董事长、中关村天使投资百人会会长。
2015年创办健坤慈善基金会,是国内第一家专注家族文化传承、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基金会。面向上一代,乔迁为母亲著书《我的偶像是妈妈》,号召100 位企业家为父母著书立传,还原企业家父母的人生轨迹;研究企业家成长的经历,梳理其家族独有的家风文化;面向下一代,出品“亲子话家——子女采访父母”节目,为企业家与子女的代际沟通架设桥梁。

瞄准一件事,20年磨一剑

在乔迁自家的“亲子话家”节目中,大儿子Bill曾问过父亲一个问题:您在我这个年纪(24岁)的时候,有什么梦想?乔总说到:“我从小到大都是属于班里学习不好的那1/3。24岁差不多是我大学毕业走入工作的时候,我当时有一个坚定的想法,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要做自己的公司。”
在成立自己公司之前,乔迁在七年中跳了四家公司。用乔总不外传的秘诀就是“我在每个公司要学到一两招本事,然后就去下一个地方取经”。

乔迁的打工三原则:

1、老板、上级要比你大十岁。太大会有代沟,太小学不到本事。

2、这家公司是网络(瞄准一个行当)。我自认天资不如别人,别人十年磨一剑,我用二十年,把一个行业学深、做实。

3、在一个地方工作一定要学到一两招提升自己的本事。

乔迁参加国际公益学院访学,与前微软商业软件部总裁杰夫·瑞克斯会面
在王安电脑工作的时候,乔迁学到了人生第一课。有一次王安电脑美国的VP来北京办公室讲课---人生就是销售。是说人的每时每刻都是在做销售,首先是形象,其次是思想和主张,之后才是产品。西方的合作关系往往是世代的合作,父辈有充分的信任基础,后代也会一起做生意。这让乔迁对做生意的视野豁然开朗。
另一课是在一家台湾公司,老板有一次跟乔迁讲为什么办公室挂着一个“悟”字。他说这个字有三重境界,第一层境界,“心”在前,“吾、口”在后,做事要先交朋友,再张口;第二层,做什么事情,都要悟出他的套路,要透过表面找到背后的逻辑和规律。第三层,老板不肯告诉乔迁,让他自己去悟。

乔迁的交友原则:人生的每个阶段要结交一两个要好的朋友,从他们身上深入地学习,这样积累起十几个好朋友,丰富自己的思想和阅历。

在不断地磨练、总结和对梦想的坚持中,乔迁从售后工程师,到售前工程师,再做到销售经理。然后遇到事业的合作伙伴,在30岁成功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孩子是我的老师,是人生最好的作品

45岁的时候,乔迁卖掉了自己经营多年的企业,完成了自己24岁的梦想,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财富自由的满足,而是不知道往哪走的迷茫。同时他也开始注意到家庭长期两地分居带来的亲情问题。
为了给孩子国际化的教育,大儿子Bill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乔迁和妻子决定送儿子去加拿大读书。每年只有寒暑假的60多天可以见面。为了弥补缺憾,乔迁有意识地坚持每年妻子儿子回国的时候都自己去机场接送,尽量每次见面聊天沟通。即便如此,他也还是感觉到了与儿子的距离。他所崇尚的传统家庭观念和儿子接受的自由民主思想教育逐渐有了分歧。
Bill曾经问过父亲这个问题“为什么当年要送我出国读书?”乔迁说:“爷爷奶奶通过努力,从农村来到大城市,让我有机会读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到了我这一代,希望尽最大的能力,让孩子接受国际最好的教育。去国外名校见识一下,培养自信和见识。同时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这些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乔迁的家庭原则:一个男人要承担起家族的使命,要为后代创造更好的人生。这个不仅是财富的创造,更多的是家风和美德的传递。

乔迁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他说“我身边有80%的企业家朋友都会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下一代最好的教育。但是时间的缺失造成了情感沟通的障碍,他们往往跟外部的沟通都很成功,但是子女对父母并不认可。这就要经历亲情关的考验,而且往往分离的这个时期在12-20岁期间,正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对于“什么是成功?”,乔迁认为成功分三个境界:第一是你自己认为自己成功了;第二是认识你的人认为你成功了;第三是你不认识的人都认为你成功了。但儿子认为:你自己认为自己成功了才是真的成功了。人类与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没有人在乎一个人的那点成功,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

在辩论的同时,儿子也经常带给乔迁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

在《我的偶像是妈妈》一书中,乔迁介绍了文化差异给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带来的困惑。乔迁的长子从小学便开始接受西方教育,对公益慈善理念非常认同,在考上国外著名高校之后,甚至想先休学一年去贵州支教。虽然乔迁最终说服了儿子暂时放下这个念头,待学业完成后再投身公益,但从那时起,乔迁忽然意识到:公益不仅能填平他们父子之间交流的鸿沟,还能让人生更有价值。儿子的想法为他埋下了一颗投身公益的种子。

陪伴父母慢慢变老,陪伴子女健康长大

乔迁原本的人生规划是“50岁做投资,75岁开始做慈善”。不过,因为要给母亲准备80岁生日礼物,他的规划被打乱了。当时,他想送给母亲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由母亲口述,专业人士执笔,为她出一本传记。乔迁把这一想法与圈中好友进行了分享,得到一致认可。由此他也了解到,为父母出书、记录父母的美德、梳理家风家训,也是企业家群体共同的需要。

在做这件事之前,乔迁认真做过调研,他询问身边的朋友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知道奶奶的名字吗?你能讲一个关于奶奶的故事吗?”遗憾的是,这么简单的两个问题,大部分人都答不上来,“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存在着断层的危机,如果连三代的故事都说不清楚,何谈传承,何谈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说是情怀也好,一时冲动也好。”希望通过公益的形式将这件有价值的事情持续做下去。他说,“如果我们能够为100位企业家的父母立传,梳理出100位企业家的家风,肯定能够从中提炼出民风、美德,甚至总结出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他们代表着我们普通的中国人信奉什么,我们的家族文化如何传承。”

受儿子做公益的触动和为母亲献孝心的初心推动乔迁提早全身心投入了慈善事业。2015年4月,乔迁个人出资5000万元申请创办健坤慈善基金会,并于2016年3月底得到民政部批复。由此,健坤慈善基金会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家族文化传承、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基金会。

作为理事长,乔迁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在我看来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是普通家庭,可以有很多时间陪伴父母、陪伴子女,但是企业家在这方面是缺失的。”基金会通过这个项目主要想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关注企业家父母这个群体,通过项目体现传统的忠孝文化;二是关注企业家子女,通过项目弘扬向善、公益以及利他的理念。 

除了面向上一代“我的爸爸妈妈”口述史整理,和“聆听父母一小时”的社会倡导;面向下一代,乔迁还策划出品了“亲子话家”节目,录制企业家子女采访父母的访谈纪录片。为企业家与子女的代际沟通架设桥梁。

乔迁的“自由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财务自由。做企业挣钱,想买什么买什么,不做金钱的奴隶;

第二重境界是兴趣自由。做天使投资,想干什么干什么,不做时间的奴隶;

第三重境界是心灵自由。做慈善,你想爱什么就爱什么,不做情感的奴隶。

作为国际公益学院“全球善财领袖计划”成员,乔迁在2016年见到了自己人生的偶像--比尔·盖茨先生。“盖茨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没有在利己的巨富中止步。他在帮助解决世界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幸福。”

乔迁把这个过程总结为“快乐到喜乐的转变”,他认为快乐是由外向内的得到,喜乐是由内向外,给予的幸福。

愿我们的善财企业家学员、朋友平安、喜乐,如健坤基金会倡导的理念“陪伴父母慢慢变老,陪伴子女健康长大”。

乔迁参加国际公益学院GPL课程

后记 |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Bill,25岁,乔迁先生长子,小学六年级去加拿大求学,完成第一学位会计,在读第二学位体育管理。

善财志:乔总说做慈善是受到了你的启发。你最早的一次捐赠或者做公益是什么时候?
Bill:我从小就特别希望帮助他人,这可能也跟我父母的教育有关。在加拿大做志愿工作的机会比较多。我初中的时候经常去社区中心,帮助看护小孩子。16-17岁的时候我在学校小卖店打工,三个月挣了500多块钱,都捐给了学校种树,大概都是一些小的公益活动。
善财志:乔总提到你曾经想去贵州支教,当时愿望实现了吗?
Bill:那是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想休学一年去贵州支教。跟父亲讨论的时候他没有同意,认为我的能力还不足,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我在做一些重大的选择的时候也都会尊重父亲的意见,这也是我们家的传统。
善财志:很多企业家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习气,比如酒精、毒品、party。你的父母有这样的担心吗?
Bill:确实像您说的这样,高中时候去参加party会接触到大麻这样的东西,这在加拿大是合法的。我父母把这个事情看得很严重,他们会给我提一些要求,我参加Party也不是很多。但是我觉得如果有一两个健康的爱好,就会交到一些好朋友,不会沾染那些不良习惯。
善财志: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Bill:我很喜欢打篮球。六年级刚去加拿大的时候,英语不好,很难跟同学沟通。不过打篮球的时候,没有这个障碍,而且可以交往到不同种族的朋友,慢慢就交到了好朋友。球队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这里也培养了与其他人沟通的能力和一些领导力。
善财志:你对金钱的态度是什么?你身边有那种炫富的同学吗?
Bill:我好像不需要什么钱,除了上学的饭费,其他没什么要求。我父母在金钱方面对我也很放心。身边有一些喜欢名牌的同学,不过我不去评判这些,我更多的是像父亲说的那样,从每个人身上去发现优点,向他们学习。比如我高中时候有个印度同学,他情商非常高,社交能力很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善财志:你父亲当时捐赠5000万,做慈善基金会,你的态度是什么?
Bill:当时父亲单独找我说了这个事,也说了准备做哪些慈善项目。我都很认同。我父亲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喜欢去帮助别人,而且他很喜欢交朋友,我觉得他做慈善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我很支持他。每次基金会的活动如果有时间,我也都会参加。
善财志:你跟父母交流有代沟和压力吗?父、母亲是你的偶像吗?
Bill:我跟父亲每年见一两次,每次见面都会聊很长时间,我觉得没什么代沟,我也很喜欢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上高中的时候我可能面对父亲会有压力,觉得永远超越不了。不过现在我明白不用去跟别人比较,只要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有进步就好。
我的母亲曾经做了很多年的老师,为了带我来加拿大学习,放弃了工作,还要去学英语,我觉得她特别无私,特别了不起。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三个人住一个房间,厕所也是跟别人共用的。我父亲这么多年工作很辛苦,挣到钱改善我们的生活还尽力去帮助别人,我很佩服父亲。
有时候我觉得父亲很孤单,可能到他这个境界的人不太多吧。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