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侠剧的门派只有掌门,却少有掌门师兄弟,四件事解析他们去哪了

 思明居士 2019-08-09

有朋友问,在金庸武侠小说或其改编的影视剧作品中,为何一些门派就只有掌门,然后就是掌门的弟子,掌门的师兄弟们都去哪了呢?这个问题在小说和相关的影视剧中,确实常会看到,不过也并不是代表所有小说中,出现的门派都会是这个样子。之所以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小说里羽菱君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对男主角,师门背景的侧重点不同引起的,侧重师门背景描写的,多会涉及门派的纷争,就会多展现各派的人员结构,淡化男主师门背景的,则不会牵涉太多。而在影视剧里出现这些情况,很多时候则是为了节省制作经费,故而减少一些无关或者不重要人员的出现。不过有些掌门本有师兄弟却没出现的,他们去了哪,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武侠剧的门派只有掌门,却少有掌门师兄弟,四件事解析他们去哪了

一.小说对男主故事,写作手法的侧重点不同,有些小说不会对情节需要出现的一些门派,作具体的人员结构分析。而影视剧因节约制作成本的需要,则会减少或删去一些人员的出现。

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笔下的男主,并不是都有师从过一门一派出身,有些男主根本很难说得上有师门,比如像奇遇下自学成才的石破天和张无忌。一旦男主没有了师门,就没有了对师门背景的描写,少了师门背景的描写,自然也就少了师门涉及江湖门派纷争这样的故事,而没有这样的故事,也就少会出现参与纷争的各门派中,相关人员结构的描写。

在这种情况下,小说的侧重点,往往就只会放在男主个人的奇遇记和成才江湖路上,而在他的江湖路上,即便遇到各门各派的人员,也仅会是该门派的某些代表人物而已,就像石破天或者胡斐所遇到的各派掌门和主事。而这些代表人物,满足一些情节的推动就行,除非特殊情况,不然完全不用浪费篇幅,去对这些人的门派背景作太多的介绍。

但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会看到,小说中出现的某些门派,往往就会只有掌门,然后就是掌门下的一些弟子,全然不会看到掌门这一代的师兄弟。反之,假如男主角是出身名门的,小说自然会对他的师门背景做些描写,很容易就会涉及到师门的江湖纷争,那么朝着这条线路,我们就可以在小说中,看到参与门派纷争的各派之人员结构,那就不再是掌门带着一群二代弟子了。最俱代表性的,就是《笑傲江湖》。

武侠剧的门派只有掌门,却少有掌门师兄弟,四件事解析他们去哪了

《笑傲江湖》中是涉及门派最多的,而且对各派的人员结构都有或多或少的描写,比如就以五岳剑派来说:泰山派的掌门是天门道人,但他不仅有师兄弟,甚至还有师伯师叔存在;衡山派的掌门莫大先生,他至少也有两个师兄弟,刘正风和金眼雕鲁连荣;恒山派的掌门是定闲师太,但还有师姐定静和师妹定逸;嵩山派除了掌门左冷禅之外,更还有十三太保;而男主出身华山派,除了掌门岳不群之外,也还有封不平、丛不弃和成不忧这些人,另外岳不群的夫人宁中则,也是他的师妹。即便是少林与武当,少林方丈方证大师,也有师弟方生大师出现;武当掌门冲虚道长,还有一位师弟,叫清虚道长。

由此可见,小说中有没有出现过多门派的人员结构解析这件事,最主要还是与男主师门背景和个人成才的路线,不同侧重点的写作手法,息息相关的。而在影视剧中,出现只有掌门或者单一各派的代表人物,则主要是为了节省制作成本引起,故而才会减少一些,虽有相关但却对故事讲述,影响较小的人员出现。比如像《笑傲江湖》中,恒山三定,往往就会被节约为二定,定静的戏份会被加在定逸的身上,在97版《天龙八部》中,“剑神”卓不凡这个人物则全被删去,其戏份是被加到了慕容复的身上。但这一些,却完全不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讲述。

武侠剧的门派只有掌门,却少有掌门师兄弟,四件事解析他们去哪了

二.对于那些门派中存有掌门一代师兄弟,却为何没出现的原因,只能自开脑洞去畅想,但也不外乎几个缘故。

那么有些在小说中出现的门派,本有掌门一代的师兄弟存在,但却没出场,甚至没出现在山门的这些人,又去哪了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当然了其中的原因小说中是没明说的,我们就只能通过一些主观的臆测,去做些畅想。羽菱君个人总结了一下,这些人没出现,最主要有以下这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在争掌门之位时失败,不是在内斗中死亡就是被迫离开山门了。门派中的掌门之争,那是历来都有的事情,比如《天龙八部》小说一开篇,段誉就目睹了“无量剑”东西宗两门的内斗,《倚天》中的昆仑派掌门,也是在他师姐班淑娴的支持下,才能继任掌门之位,而《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也有“剑气之争”,实际上都是在争掌门之位和山门的话事权。

一般的掌门争夺战,都会分为两派,自相残杀,内斗胜的一方继任掌门,败的一方自然伤亡惨重。但这种内斗,像华山派的“剑气之争”那样,双方往往都是杀敌一千而自损八百。因此掌门争夺战之后,这一代争位的弟子,都会消耗掉一大部分人,剩下寥寥无几的,胜的一方弟子,新掌门人为了不威胁自己的位置,可能又会实行暗算,就像鲜于通的行径,也可能会削夺权力,让他们退隐江湖,而败的一方也会被迫离开山门。而新掌门为了保持实力,则继续招收新的弟子,以固门面。

武侠剧的门派只有掌门,却少有掌门师兄弟,四件事解析他们去哪了

其次就是这些师兄弟在学成之后,就离开了山门,有些下山闯荡江湖而去,有些则是自立门户,成为山门的一大分支机构。因为他们拜师的目的,就是学得一技傍身,不但能保护自己,更能借之在江湖上闯出一些名堂出来,因而他们学到一定本领之后,就会下山另谋生路。就像《倚天》中出现的都大锦,他就曾在少林学艺,是少林的俗家弟子,后来下山后开设龙门镖局,成为总镖头,而像林远图,则原来是南少林红叶禅师的得意高徒。

第三个这些人没有出现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出差了,肩负师门重任下山办事而去。比如各门派间的礼尚往来,祝寿、祝婚、老掌门金盆洗手、新掌门继位,亦或是丧事吊唁等等,掌门人有时离不开身,也不能轻易离开师门,碰上这些礼节,就会派遣山门中辈分较高的师兄弟作为代表赴会。比如张三丰百岁大寿时,像灭绝师太就没亲自去武当山。还有就是作为代表,去参加各地的举办一些武学交流会,展现自己的门派特长,这些是各山门招收门徒的重要来源之一。

武侠剧的门派只有掌门,却少有掌门师兄弟,四件事解析他们去哪了

以上这些差事,有时一趟下来,来回就要好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当山门发生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说掌门人亲自带队出去的事务,他们就自然没能参加了。比如卓不凡,在他的师门“一字慧剑门”被天山童姥灭门时,他就刚好在外面,逃过了一劫。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掌门人,索性就不管山门中的事,自己乐得轻松逍遥。比如像风清扬这样的,要不就是在山门的后山中隐居避世,如少林三渡那样,要不就是在独自潜修,亦或就是干脆行走江湖而去。在古代通讯十分不便的情况下,山门一旦出现大祸,像少林三渡这样同在少室山的,赵敏带人血洗少林时他们都不知道,就更不要说远在江湖,又少联络的掌门师兄弟了,估计等他得到消息,赶回山门时,就是跟风清扬获知剑气两宗火并一样,为时已晚了。

以上这些或有或无的原因,就共同造成了我们在小说或者影视剧中,很少会看到掌门师兄弟出现的情况。当然了,这一些仅是我们个人的脑洞而已,其实就跟小说中那些侠客的钱,究竟是从哪来的,这样的问题是一样的道理。这一些小说中没解释,或者说没交代的事情,最主要还是不会影响到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金庸先生自然就不会浪费太多的笔墨去讲述了。

武侠剧的门派只有掌门,却少有掌门师兄弟,四件事解析他们去哪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